著書與辭世

在西山的大部分時間,曹雪芹回到家裏,便在破舊的書桌上鋪開紙筆,開始凝神寫作。每當這時候,那些消逝的歲月和許許多多熟悉的人物都一齊浮現在他的腦海裏,催促著他不停地寫下去。曹雪芹常常忘記了是在寫書,而把自己同書中人物的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了。寫到動情的地方,他甚至激動得伏案大哭。他經常把紙筆掖加在腰間,不管走到哪裏,隻要看到或想到可以寫進書裏的情節,就馬上掏出紙筆寫起來。

有一回,他正陪—個朋友在酒館裏喝酒聊天。說著說著,他忽然打住了話頭兒,眼也發直了。

“您怎麼啦?是病了嗎?”朋友奇怪地問。

曹雪芹不回答,猛地站起身來,拔腿就往家走。有幾個人見曹雪芹這副模樣,都很好奇,就跟著去看。等到了曹家,見他正坐在桌子旁邊寫書呢!

曹雪芹的這些舉動,常常使那些不知底細的人,以為他瘋瘋癲癲,而那些了解他的人,卻非常佩服他。

大約在曹雪芹三十八歲的時候,《紅樓夢》的初稿終於寫完了,大約有一百一十回,一百多萬字。隻是曹雪芹想盡快把初稿寫出來,有很多地方沒有來得及細細推敲。初稿完成以後,曹雪芹就開始對書稿進行精心的修改。

誰知書還沒有改好,不幸的事卻接連發生。先是曹雪芹的妻子在貧病中死去。不久,一個朋友把借去的《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的書稿給弄丟了。這些書稿,是曹雪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嘔心瀝血寫出來的,現在要重新補寫,該是多麼艱難的事啊!

長期貧困的生活,心情的鬱悶,寫作的勞累,使曹雪芹看上去就像一個虛弱的老人。雖然為了早日寫完書稿,他每日裏仍在拚命地寫,可力不從心,寫作速度進展得很慢。就在這一年,更為致命的打擊又降臨了。

那年夏天,北京郊區一帶流行痘疹(又叫“天花”,一種急性傳染病。現在這種病已經被消滅)。很多孩子都病死了。曹雪芹生怕他的兒子染上病,整日裏提心吊膽。可孩子還是被傳染了。曹雪芹沒錢給孩子抓藥治病,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到了秋天,兒子死了。

這個孩子是曹雪芹惟一的親骨肉,也是他的歡樂和希望。如今,兒子死了,曹雪芹的靈魂也好像跟著兒子去了。他常常呆呆地站在兒子的墳前,嘴裏不住地說著:

“蒼天啊!你對我已經如此不公了,為什麼還要讓我再嚐到晚年喪子的悲哀啊!”

曹雪芹為了排遣心中的哀痛,就拚命地喝酒,身體也越來越壞了。這時候,隻有敦敏和敦誠兄弟經常來看他,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