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維醒來的第二天,李維打算聽從科吉涅娃的意見,回到駐地休養,這樣能利用比較好的醫療使自己好的更快些。曾凡一在李維的同意下,便當了李維的跟班,也可以說是小弟。由於李維的傷勢還很重,曾凡一同科吉涅娃做了一個簡易的擔架,將李維放在了擔架上,曾凡一做了一些準備,便同科吉涅娃抬著李維向科吉涅娃的駐地方向走去。
太陽高高掛在天上,但由於初春的溫度低,且又走在大樹林裏,李維絲毫不感覺太陽的溫度。科吉涅娃與曾凡一交流比較困難,但都是讓李維充當翻譯,緩解了不能交流的矛盾。
李維靠在了擔架上,心裏卻在想著附近邊境的形式。形式不容樂觀,幾天前發現了日寇的不歸企圖,卻不知道現在別理科夫政委怎麼樣了,不知道他有沒有通知了他上頭的人。這次衝突的升級,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其一,就是蘇聯與日寇正式宣戰,然後蘇聯正式出兵華夏。其二,便是兩個國家在邊境互相鬧一鬧,就簡簡單單的完事了。如果讓李維選,李維肯定會相信後者,因為在李維前世的曆史上,就是這樣的結果,兩國後麵簽署了秘密條約。兩國都有最大的牽製,蘇聯就是西線,而日寇就是華夏的廣大土地,東亞,東南亞,部分南亞以及廣袤的太平洋地區。
蘇聯為了更大的增兵,是不會與日寇宣戰的。而日寇的野心則更大,亞洲大片地方及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等都有涉及到。在兩國簽了秘密條約後,那麼受害最大的就是華夏了。
科吉涅娃沒有帶什麼東西,而曾凡一則背著李維的98K和偽裝用具以及一些幹糧和那個小藥罐。李維的體重不重,兩個人抬不太費力,因此在科吉涅娃的建議下,將李維一口氣抬往駐地。早一點到達駐地,李維就能早一點得到更好的治療,至少科吉涅娃是這樣想的。
從早上太陽還沒出來之前就開始出發了的,到了現在,已經大概下午三點多鍾。根據走的路來判斷,大概快到大沼澤了。兩人還是在努力抬著李維,但李維看到了科吉涅娃很明顯有些吃力了,李維就關心的說:“曾凡一,休息一下吧,你們也該累了,其實不用這麼拚命的啊。”曾凡一還沒說話,科吉涅娃到搶先說:“什麼累啊累的?我們不累,隻要我們快點到駐地,就能有更好的醫療措施。”曾凡一則是一臉的無奈表情,好想再說:“你看到沒?連嫂子都這麼說了,我還敢不同意麼?”李維看到曾凡一的表情時翻了翻白眼。
突然,周圍的一處草叢在動,極其的細微,但是李維察覺到了,立馬大聲用俄語喊道:“什麼人!快點出來!不然我斃了你!”過了一會兒,草叢裏的人慢慢走了出來,穿著蘇式軍裝,樣子也像蘇聯人。什麼像啊?明明就是。這是科吉涅娃看到走出來的人後馬上就放鬆了。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和科吉涅娃在一個駐地的戰友。
科吉涅娃上前問了情況,原來啊,這些人是別理科夫政委派出來好接應科吉涅娃同李維的,這些人出來了幾天了,這是他們打算最後再蹲著守最後一天,這天一過就回去,沒想到運氣好,碰到了科吉涅娃和李維,但是有一個陌生的華夏人,蘇聯同誌們還沒有放鬆警惕。但在科吉涅娃的介紹後,這幾位蘇聯同誌放下了警惕的心,之後便有了一絲崇拜的眼神在裏麵。
科吉涅娃給同誌們介紹曾凡一時,說他是一位優秀的獵人,是李維的親人。而這些蘇聯同誌們把他當作向李維那樣厲害的人了。不過後來他們的崇拜可是對的,因為在後來戰鬥中,曾凡一同李維一一樣,用自己的槍法也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