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過了幾月,院子漸漸拾掇了出來。
前院空地都鋪上了石板,是去石材鋪子買的殘次品,不方正,有的缺了角,有的幹脆裂了好幾瓣。小喜以較低的價錢買了,花心思鋪好看了,能防積水,院子也看著清爽幹淨。
在石板沒鋪到的邊角弄些花草種下,又在廚房簷下放一個大缸,蓄滿了水,以做防火的準備。小玉買了幾尾魚在裏麵養著,甚是好看,也在繡花的間隙放鬆放鬆眼睛。
因嫌收拾雞毛鴨毛的味道大,小喜幹脆把這些活都包給了鄰家一個婆子,隻需要大丫跑腿弄回收拾幹淨的雞鴨就行。那婆子得了這個差事,又可以把得到的大雞毛做了雞毛撣子再賺一份錢,高興得很。細軟些的絨毛單獨洗淨曬幹,小喜說要做什麼門簾子,婆子沒見過,想不明白也就算了。
至於鹵肉攤子,小喜盯了一段時間就逐步放開手,讓小玉記住鹵料配方、負責收錢管賬,大丫跑腿擺攤,每天也就賣那麼一鍋。
她家的鹵肉真材實料又幹淨,時間長了名氣傳了出去,有了相熟的客戶,一般中午擺出去一兩個時辰就賣完了。生意上了軌道,小喜自己也就有時間三五不時的回村裏走動看看地裏的收成、賀家食鋪、麵攤的盤賬等等。
這廂小喜剛感歎日子過得平順,錢財漸漸存了不少,那邊事情就來了,一個婆子啪啪叩響了門,卻是一個媒婆來給大山說親,鄰裏聽見動靜也都跑上門,小喜撓撓頭,心道:大山這才多少歲啊,就要娶媳婦當爹?卻見眾位大叔大嬸都露出一副早就該說親的意思,別把孩子耽誤了,又紛紛向媒婆打聽是誰家的閨女。
這個時代並沒有規定隻能男子才能提親,隻要是有不錯的條件,女方看上了,也可以請媒婆去說媒,畢竟誰也不傻,好好的良婿讓別人下手。
媒婆笑著趕跑眾人,鄰居們也就知道這是女方不願意事情沒成之前露了口風,萬一不成閨譽受損,大家也就紛紛走了,正好大丫收了鹵肉攤子回來,過去把門關上,媒婆進了堂屋。
小喜端上一杯糖水,媒婆美滋滋的喝了這才講明,女方姓甚名誰,如此這般,小喜打定主意這事自己不插手,讓大山挑人,於是麵上做了一副歡喜的模樣,任媒婆的舌燦蓮花,她都微笑。這媒婆也知道今日是學堂每月放假的日子,特意選在今天來說媒,不就是為了讓大山自己尋思麼,因此把大概情況一講,接了小喜送上的一包紅糖充作跑腿的謝禮就顛顛的走了。
媒婆一走,小喜在家裏轉悠了一圈,想著若是真娶了個媳婦回來,這家裏如何布置,如何安排住房,小玉笑她真是個急性子,但女人嘛天生對這些事情有興趣看熱鬧,也跟著嘰嘰喳喳的出主意,甚至把小山娶媳婦都算進來了,把小山嚇得一溜煙跑出去找鄰居家孩子玩去了。
按小喜的想法,等弟弟成了親就出去單過吧。自古婆媳姑嫂不對盤,好事也能變壞事。自己作為女子,將心比心也不願意天天跟姑姐麵對麵生活,大小事都攪合在一起,算了,等真到了大山成親那一天,就把家裏的財產分割成四分,讓大山另外租賃、或者買個房子搬出去享受二人世界吧--反正四分之一的家產還是很豐厚的置辦個普通的院子還是住夠了,大山是男人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替他安排好,那樣反而養了個懶漢出來,以後的日子就讓他和媳婦自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