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逃犯勃愛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姆波克聯邦監獄。
這時已是沉沉深夜,除了獄卒的皮靴聲在監獄內“哢,哢”回蕩外,整個監獄一片寂靜。在一層的一間囚室裏有兩張床,其中一張空著,另一張上躺著一個犯人。發出一陣“呼呼”鼾聲已然熟睡。一陣腳步聲由遠而近,這是獄卒的例行檢查。一束手電光從監視孔打了進來,在牢房內閃了一下又立即消失了。隨後腳步聲又慢慢悠悠地由近而遠去了。這時,那個熟睡的犯人竟一骨碌爬起來,彎下腰從床鋪底下取出兩截一頭彎曲的鋼筋夾在腋下,然後躡手躡腳地溜到門邊,從懷裏掏出一枚小巧的鋼片,撥弄起牢房的門鎖來。不一會兒,就聽“哢”的一聲,鎖開了。他凝神聽了聽,覺得沒有危險,便推開門衝了出去。他順著牆根溜到了監獄的大牆邊。蹲在那兒等了一會兒,趁崗樓上的哨兵轉過身去的一刹那,他迅速竄過了監獄前的一片開闊地,來到一堵比周圍矮了一截的院牆下。他用鋼筋的一頭搭住牆垛,兩手抓住這頭,腳下一用力便飛身越過了獄牆。他用同樣的辦法又翻過了一道牆,監獄外就是南加利福尼亞的原野了。他迅速跑過一條公路,鑽進了一大片矮樹林中,消失在一片夜幕之中。
半小時之後,洛姆波克聯邦監獄警鈴大作。監獄鐵門徐徐打開,數輛警車響著刺耳的警笛沿公路飛馳而去。
10分鍾後,加利福尼亞州聯邦調查局電腦顯示屏端上出現了逃犯的有關情況:
克裏斯托弗·約翰·勃愛斯,男,28歲,加利福尼亞人。被捕前曾擔任波茨精密機械公司的通訊事務員。該公司是一家國防承包公司。勃愛斯利用職務之便竊取了大量有關導彈生產的絕密情報並賣給了日本的一家商社,獲利2000萬美元。他於1977年被捕並以間諜罪被判處40年徒刑。
當年逮捕勃愛斯的是加利福尼亞州聯邦調查局,但這次他們卻愛莫能助了,因為不久以前追捕逃犯的任務已由聯邦調查局轉到了法警隊的身上。他們能不能勝任呢?很多人表示懷疑。
兩個月過去了,勃愛斯如泥牛人海,蹤跡皆無,上級從新奧爾良辦事處調來了43歲的恰克·庫弗勒擔任執行組主任,他是個出色的法警,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偵破工作上。
不久,恰克·庫弗勒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在會上他向新聞界談了法警隊目前的困難,希望能得到新聞媒體的支持。記者們的反響甚好。第二天,當地各大報紙和電視上都出現了勃愛斯的照片和通緝令。為了得到廣大公眾的幫助,庫弗勒還特地設了舉報專線,而每天收到的舉報電話竟多達幾十個:有人稱勃愛斯正在聖弗朗西斯科的大街上散步,同時又有人看見勃愛斯登上了飛往紐約的班機……在庫弗勒的地圖上已經標出了一大堆地名:西雅圖、洛杉磯、達拉斯、丹佛等等,每個舉報人都聲稱自己看到的肯定是要追捕的逃犯。庫弗勒對這些舉報電話既信但也不能全信,他隻好疲於奔命了。
難道勃愛斯上天入地了?
就在庫弗勒一籌莫展的時候,在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半島西北角的海狸村,來了一位自稱賽恩·漢尼賽的年輕人。此時此刻,他正坐在小酒館裏悠閑地喝著啤酒。他不是別人,正是逃犯勃愛斯。
酒館裏的氣氛很溫馨,酒精使勃愛斯感覺有點飄飄然。是該休息一陣了,他心裏這樣想著。經過一年多來的東躲西藏勃愛斯感到有些厭倦了。如今,他總算憑借在路上打工和搶劫來的錢財在海狸村安頓下來。他租了一艘捕魚船,並雇了一個名叫沙利文的幫他開船。
“ 沒有人會知道我躲在這兒,現在一切正常,那幫蠢豬休想抓住我”,想到這兒,勃愛斯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庫弗勒的日子相當艱難。一年過去了,一點線索都沒有,而記者們的追問,老同事的詢問和來自上級的壓力令他疲憊不堪。
就在庫弗勒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刻,一天晚上,有個自稱傑克·普洛塞的人打電話給科羅拉多州聯邦調查局,稱他知道勃愛斯躲在哪裏。但他要求調查局保密並給他一筆酬金。科羅拉多州聯邦調查局答應了他的上述請求。傑克·普洛塞稱勃愛斯現在住在華盛頓州的海狸村,化名賽恩·漢尼賽。普洛塞自稱是勃愛斯的朋友,本不想檢舉他,但當他得知勃愛斯是因間諜罪被捕並越獄潛逃之後,他決定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