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瓢兒和尚 (1)(1 / 2)

為《鹹淳》、《淳祐臨安誌》、《夢粱錄》、《南宋古跡考》等陳朽得不堪的舊籍迷住了心竅,那時候,我日日隻背了幾冊書、一枝鉛筆、半斤麵包,在杭州鳳凰山、雲居山、萬鬆嶺、江幹的一帶采訪尋覓,想製出一張較為完整的南宋大內圖來,借以消遣消遣我那時的正在病著無聊的空閑歲月。有時候,為了這些舊書中的一言半語,有些蹊蹺,我竟有遠上四鄉、留下,以及餘杭等處去察看的事情。

生際了這一個大家都在忙著爭權奪利,以人吃人的二十世紀的中國盛世,何以那時候隻有我一個人會那麼的閑空的呢?這原也有一個可笑得很的理由在那裏的。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成功以後,國共分家,於是本來就係大家一樣的黃種中國人中間,卻硬的被塗上了許多顏色,而在這些種種不同的顏色裏的最不利的一種,卻叫作紅,或叫作赤。因而近朱者,便都是亂黨,不白的,自然也盡成了叛逆,不管你怎麼樣的一個勤苦的老百姓,隻須加上你以莫須有的三字罪名,就可以夷你到十七八族之遠。我當時所享受的那種被迫上身來的悠閑清福,來源也就在這裏了,理由是因為我所參加的一個文學團體的雜誌上,時常要議論國事,毀謗朝廷。

禁令下後,幾個月中間,我本混跡在上海的洋人治下,是冒充著有錢的資產階級的。但因為在不意之中,受到了一次實在是奇怪到不可思議的襲擊之後,覺得洋大人的保護,也有點不可靠了,因而翻了一個筋鬥,就逃到了這山明水秀的杭州城裏,日日隻翻弄些古書舊籍,扮作了一個既有資產、又有餘閑的百分之百的封建遺民。追思憑吊南宋的故宮,在元朝似乎也是一宗可致殺身的大罪,可是在革命成功的當日,卻可以當作避去嫌疑的護身神咒看了。所以我當時的訪古探幽,想製出一張較為完整的南宋大內圖來的副作用,一大半也可以說是在這Camouflage①[]的造成。

有一天風和日朗的秋晴的午後,我和前幾日一樣的在江幹鬼混。先在臨江的茶館裏吃了一壺茶後,打開帶在身邊的幾冊書來一看,知道山川壇就近在咫尺了,再溯上去,就是鳳凰山南腋的梵天寺勝果寺等寺院。付過茶錢,向茶館裏的人問了路徑,我就從八卦田西南的田塍路上,走向了東北。這一日的天氣,實再好不過,已經是陰曆的重陽節後了,但在太陽底下背著太陽走著,覺得一件薄薄的襯絨袍子都還嫌太熱。我在田塍野路上穿來穿去走了半天,又向山坡低處立著憩息,向東向南的和書對看了半天,但所謂山川壇的那一塊遺址,終於指點不出來。同貪鄙的老人,見了財帛,不忍走開的一樣,我在那一段荒田蔓草的中間,徘徊往複,尋到了將晚,才毅然舍去,走上了梵天塔院。但到得山寺門前,正想走進去看看寺裏的靈鰻金井和舍利佛身,而冷僻的這古寺山門,卻早已關得緊緊的了,不得已就隻好摩挲了一回門前的石塔,重複走上山來。正走到了東麵山塢中間的路上,恰巧有幾個挑柴下來的農夫和我遇著了。我一麵側身讓路,一麵也順便問了他們一聲:“勝果寺是在什麼地方的?去此地遠不遠了?”走在末後的一位將近五十的中老農夫聽了我的問話,卻卸下了柴擔指示給我說:

“喏,那麵山上的石壁排著的地方,就是勝果寺呀!走上去隻有一點點兒路。你是不是去看瓢兒和尚的?”

我含糊答應了一聲之後,就反問他:“瓢兒和尚是怎麼樣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