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經典寓言
象和蛇的故事
幾千年前,象和蛇是朋友。它們很驕傲,認為自己了不起,不需要依賴任何他人,多交朋友並無好處,隻會給自己增添麻煩。
所以除它倆外,一概不和別的動物往來。後來象對蛇也開始討厭起來了,覺得蛇隨便到哪兒都是爬來爬去的,看著怪不舒服,遇到危險還經常要自己幫助,就奚落蛇說:“瞧你這麼丁點個子,身子又細又長,經常要我幫你逃命,討厭死了。”
蛇聽了很生氣,說:“你自己也好不了多少,又肥又笨,一副蠢樣。而我呢,既有本事,又有毒液,比你強多了。”象聽了大怒:“你雖然有毒,但沒啥本事。我今天倒要和你比試比試。”說完,象抬起腳想把蛇踩死。蛇靈活地躲來躲去,正巧附近有個洞,就鑽進洞裏藏起來。
象不肯罷休,躺下去用身體將洞口堵住,企圖將蛇悶死。蛇知道象要把自己害死,就在堵著洞口的象身上咬了一口。毒液迅速滲透象的全身,象躺在洞口死去了,蛇因為沒有空氣,也窒息而死。
人有智慧
森林邊,山腳下,一個勤快的農民在起早摸黑地耕地。因為耕種季節即將過去,他得抓緊時間,所以從清早到晌午都沒歇息,直到肚子餓得十分難受時,他才把牛軛卸下來,讓牛自己去吃草,然後回家去吃飯。
附近山上,有隻老虎一直在看著農民使喚牛耕田,它覺得很奇怪,牛這樣的龐然大物,又有翹起的雙角,為什麼心甘情願被人用繩子穿著鼻子幹活?人到底有什麼神通?老虎從山上走到牛的跟前。牛見老虎,以為是來傷害自己,擺出一副決鬥的架勢。老虎卻說:“夥計,我是好意來的,不用害怕,我來找您是懷著友好之心,沒有敵對之意的。”牛聽老虎這樣說,就問:“你有什麼事?或者您需要什麼?”
老虎說:“我太想不通了,您為什麼甘願被個子比您小的人用繩子穿著鼻子,幹著如此繁重的活兒?您為什麼不敢傷害人?你的個子畢竟比人大好幾倍,而且您有角呀!”牛聽了搖搖頭,對老虎說:“啊,我的老夥計,要傷害人,怎麼可能呢?”停了片刻,牛又接著說:“雖然人的個子比我小,但他有智慧,他比我聰明,有本事,我隻能認輸,為他工作。”
聽了牛的陳述,老虎覺得怪極了,人的智慧到底是怎樣的?它很想知道,因此問牛:“我太想知道了,那個智慧到底是什麼?”
牛笑著說:“你想知道,就去問問農民看吧。唔,他正好來了。”虎聽了趕緊往回走,藏在森林中,隻等農民走過來。
農民吃完飯,覺得精神煥發。他腰掛大刀,口裏嚼著野茶葉,吸著旱煙,大踏步地往地裏走來。老虎見農民走近了,突然從森林裏蹦出來,攔住農民。
農民大吃一驚,立即從腰間拔出刀,準備搏鬥。老虎見狀,說:“先生,您不用害怕,把刀收起來吧。我是不會傷害您的。我到這裏,隻是想知道您的智慧到底是怎樣的。”農民聽老虎這麼說,立即心生一計:“啊,親愛的,我忘了把智慧帶來,將它擱在家裏了。”
老虎急著想看,趕快說:“您既然把智慧忘在家裏,就勞駕您回去拿來給我看,行嗎?”農民搖搖頭說:“我不能回去,我回去了,你會把我的牛吃掉的。”
老虎想看智慧的心切,懇求農民說:“您要不放心,就用繩子將我綁起來,等您回來,再解開也行。”
農民同意了,用牛繩把老虎紮紮實實地捆綁起來,拴在大樹上。接著,拔出大刀,砍來兩根木棍,用木棍敲打老虎,並且說:“愚蠢的老虎,好好記住,這就是你想看的智慧!”
生搬硬套
從前,有個四口之家:丈夫、妻子和兩個小孩。丈夫是個商人,他每天到各村向村民收購糖,回家後,總是把糖裝進籮筐或麻袋裏,然後運到外地去賣。
他在集中包裝時,經常掉些糖在地上,而他卻滿不在乎。他妻子是個細心、勤儉的人,她見滿地的蔗糖心疼極了。
當她丈夫每次裝完糖後,她都要把地上的糖揀起來,裝在麻袋裏,存放在屋後的房間裏,不告訴丈夫。第二年,臨近年關時,蔗糖短缺,丈夫隻好停止買賣。
按照當地的慣例,每年年終要結一次總賬,一切拖欠的債務都要償還完畢,絕不能拖到明年。這兩年來這個商人的生意做得很不順利,特別是缺糖這一年,他虧蝕了本錢,欠了人家一些債。
數目雖然不多,但也使他傷透腦筋。他整天冥思苦想:“到哪兒去籌借這筆錢來還債呢?”後來他對妻子說了這件事,並且感歎道:“如果還留下一點蔗糖就好了,一定能賣好價錢,也不至於負債。可現在一點糖也沒有,怎麼辦?”
丈夫的艱難處境,使妻子猛然想起平時揀的糖,她想:“糖可能不多,但還有些。”她疾步走到後房,清點一下,居然還不少呢,整整有四擔之多。
妻子滿麵笑容地將此事告訴丈夫。丈夫到後房一看,真是絕處逢生,麵對四大擔蔗糖,不禁欣喜若狂。商人扭虧為盈,全靠細心賢惠的妻子,這消息傳遍全村,也傳到鎮上。鎮上有家賣書報和文具的小店,店主將這件事講給自己的妻子聽。
妻子也想博得丈夫的誇獎和感激,她思忖片刻,覺得這沒有什麼難,看我的好了。從那天起,她每天趁丈夫不在時將書、報紙、課本、日曆等,每樣拿一二本藏起來,天天如此。
快兩年了,她看到藏起來的書報等物已經不少,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後房去看。丈夫不看倒也算了,一看氣得差點昏倒,“天啊,你這是在拿我的血汗錢開玩笑。”
丈夫仰天哀歎。愚蠢的妻子生搬硬套,報紙、課本、日曆過了時,還會有誰要呢?丈夫傷心之餘,冷靜下來,開導妻子說:“向別人學習,是要動腦筋的,要靈活地學,千萬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意味著危險。生搬硬套地學,不如不學。”
收稻子的來曆
古時候,人們過著很幸福的生活,糧食非常充足。人們不需要親自到田裏種稻子,也不需要進行管理、收獲等勞動。稻子自己會生長。
成熟了,稻粒按規定的時間自己滾進穀倉。這樣方便的事,一直持續了很久,後來人們中間出現了一個啥也不幹、整天睡大覺的懶漢,才使情況發生了變化。
那是在一個稻子成熟的季節,稻粒滾到懶漢的家門口,請那個懶漢幫著打開一下倉門。盡管稻粒在門口喊了半天,但是懶漢懶得起床,反而覺得稻粒打攪了他的瞌睡,很不滿意,大聲說:“我不開!你們為什麼偏偏要在我睡覺的時間來?”
你們先回去吧,明天中午再來。稻粒聽到懶漢這樣說,又在門口等了一陣,仍不見有動靜,就說:“算了吧,既然你喜歡睡,就繼續睡下去,今後我們再也不來找你了。
但是,你必須在雨季時到田地播種,親自去伺候秧苗成長,熟了動手收割,然後脫粒。你要是疏忽大意,動物們就來搶著吃,使產量減少。
此外,你還必須把我們運到穀倉裏,要是保管不善,我們還會長出芽來,叫你沒法吃。”稻粒說完後,各自依舊回到田裏。
從那以後,人們要吃飯就必須到田裏播種、蒔秧、鬆土、田間管理、收割、打穀脫粒。然後將稻穀搬運進倉,進行一係列的勞動,如同農民現在所做的那樣。
母麂與子麂
有兩隻麂子——母麂和小麂,居住在一座森林裏。時值旱季,樹葉凋零,整個森林光禿禿的。獵人經常在這個季節出來打獵。
一天,獵人們在灌木叢中敲打樹枝驅趕獵物,母麂帶著小麂到處躲藏,最後到了無處藏身的時候,母麂很心疼和擔憂自己的孩子,就叫小麂趕快去逃命,因為它知道,獵人一般是不殺害小動物的。
盡管母麂這麼說,小麂卻不願離開,寧願和媽媽一同死。獵人們圍過來,舉槍瞄準母麂,母麂害怕誤傷小麂,就獨自往前跑,使獵人開槍時隻能打死自己。
而小麂卻立即跟上,緊貼著母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媽媽。獵人的首領看到這情景很感動,命令獵人們放下槍讓麂子逃跑。母麂和小麂終於絕處逢生。
做賊心虛
一個好心人收養了許多窮孩子在家裏。有一天,他抽屜裏的錢丟了,不知被誰拿走了,所有的孩子都否認是自己幹的。
為了弄清事實真相,他把孩子們召集在一起,分給每人一根同樣長短的木棍,然後說:“你們把這些木棍收好,明天早上大家把自己的木棍還給我,偷錢人的木棍會比別人的木棍長出一寸來。”
偷錢的那個孩子害怕被捉住,偷偷用刀子把自己的木棍削短一寸,免得明天比別人的長出來。第二天孩子們同時把木棍送來。
誰是小偷馬上清楚了,因為小偷的木棍短了一寸。這使偷錢的人在同伴的麵前很慚愧,以後再也不敢偷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做錯的事,必然要在我們身上暴露出來,這是掩蓋不了的。
讀死書和讀活書
有兩個少年朋友,在同一個老師家學文化知識。過了一段時間,學習告一段落,他們辭別老師回家。在向老師告別時,老師說:“如果以後到我家來玩,你們每人帶個砂鍋來,鍋裏裝滿豬油,我將拿去拜神。”
學生齊聲答應,告別老師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發現路上有象留下的新腳印,一看,果然不遠的地方有頭象。
為了測驗誰更聰明,其中一人提議說,我們來猜猜關於這頭象的一些情況吧。另一個人說:“你先說給我聽。”提建議的那個少年就說:“我看呀,那頭象的左眼一定是瞎的。”
另一個人走近去看,那頭大象真的瞎了左眼。他不理解自己的朋友為什麼會知道,很不高興地想:“老師太不公平了,教給兩人的知識不一樣。”
幾周以後的一個星期天,他們約好去看望老師,各自準備了滿滿一砂鍋豬油。到了老師家先向老師問好,然後各自把砂鍋送給老師。
老師打開鍋蓋一看,聰明學生的砂鍋裏盛了滿滿一鍋油,另外那一鍋的油卻凹下去許多,使那個學生感到怪不好意思。
他心裏想:“明明是裝得滿滿的,怎麼會凹陷這麼多呢?老師會不會認為我太小氣了呢?”老師看到他這副為難的神態,心中就明白了。
後來,大家聊了些分別後遇到的事。老師說:“其實,我教給你們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問題在於如何應用掌握的知識。”
接著,老師對聰明的學生說:“你談談你為啥知道那頭大象的左眼是瞎的,你這一砂鍋的油為啥不會凹陷下去。”
聰明的學生回答:“我發現象左邊的腳印比右邊的深,而且不規則,比較亂,這是眼睛看不見造成的。
至於油,我的砂鍋是舊的,他的是新的,新砂鍋總是會吸收一些水和油的,所以豬油凹陷了。”聽了同學這席話,錯怪老師偏心的那個學生才恍然大悟,笑眯眯地說:“對了,要多觀察,學會動腦筋。”
老師滿意地點著頭說:“老師對學生是不會偏心的,都希望學生變得聰明。要聰明,很重要的一點還得靠自己善於動腦筋,仔細觀察事物,分析它,研究它。老師給你們的知識都是一樣的。”
牧羊人和狼的故事
從前有個牧羊人,經常把羊群趕到山間草地上放牧,當羊在草地上吃著青草時,他就坐在一棵大樹下守候著,不讓一隻羊丟失。
有一天,牧羊人象往常一樣照看著羊群吃草,突然發現遠處蹲著一隻狼,兩隻眼睛緊盯著羊群。牧羊人心裏想:“這狼一定是想尋找機會來吃我的羊。”他嚇得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注視著,卻不見狼有什麼行動。直到傍晚牧羊人要把羊群趕回家時,那隻狼才站起來離開草坪,消失在叢林中。第二天,牧羊人發現那隻狼又來了,而且蹲得離羊群更近些。
牧羊人越加不放心,一直提防著它,但不見它表現出任何企圖,隻是一動不動地蹲在那兒。這以後二三天,狼都接連著來,而且蹲得越來越近,直到第十天,牧羊人暗自思忖:“這隻狼大概不吃我的羊。
假若它是一隻吃羊的狼,一開始它就該來吃了。現在已經是第十天了,它仍是這樣靜悄悄地恭候在旁邊,難道它也想養羊嗎?為什麼老是蹲在這裏?”
牧羊人心裏懷疑,就問狼道:“你為什麼總是蹲在這裏看羊?你守在這裏已經十天了,是十天,對嗎?”“對。”
狼溫柔而有禮貌地回答,“我喜歡看羊。”牧羊人聽到狼溫和的聲調,看到它那副彬彬有禮的樣子,心裏在琢磨:“這隻狼不同於一般的狼,比較和藹可親,一定是隻好狼。”
接著問:“是什麼原因使你這麼喜歡看羊呢?”狼回答:“因為我的孩子小時候也象小羊羔似的,身上長著一縷縷可愛的絨毛。”
“如果是這樣,你為什麼不守候在你的可愛的孩子身邊?”“我的孩子死光了。”“你的孩子死光了?”“是的。”“怎麼死的?”“森林失火燒死的。”
“唉,真讓人同情。你大概太想念你的孩子了,所以每天守在這裏。”“對啊。我簡直無法形容我思念孩子的心情,每天都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所以把羊當作我的孩子看待。”
“天哪,這太可憐了!”牧羊人發自內心地說,“如果看羊能使你消愁解悶的話,你可以每天都來,坐近點也行,我不會計較的。”“謝謝你。”狼說,“我一定每天都來看羊。”
從此以後,這隻溫馴的狼每天都來坐在羊的旁邊,有時還兩眼淚汪汪的,象在哭泣,這更使牧羊人對它同情憐憫。
最後,狼終於取得了牧羊人的信任。有幾天,牧羊人覺得困倦,想睡個午覺,就請狼幫忙看守一下羊群,狼總是照看得很好,羊沒發生什麼危險,這使牧羊人對狼就象對自己一樣放心。
有一天,牧羊人要進城買東西,對狼說:“我有點事情,要進城買東西,你幫我照料一下羊群好嗎?”“好啊。”狼說。“我一定保證你的羊群安全。”
可是牧羊人才離開沒多久,這隻“溫順”、“善良”、“使人放心”的狼就撲向羊群,把羊咬死,美美地飽餐了一頓,然後溜走了。
牧羊人回來,發現死了許多羊,而狼已經逃之夭夭,才知道上當了。狼到這時,才露出了它的凶殘本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能信任偽善者。
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從前有一隻狐狸,它偷偷摸摸地來到山腳下的村子裏,看見村民正把一塊塊的醃肉拿出來晾曬,而且沒留人看守,它就悄悄地偷了一塊肉藏到離房子不遠的一棵大樹底下,然後又返回去再偷一塊。
停在樹枝上的一隻烏鴉親眼看到狐狸所做的一切,就飛了下來,把那塊肉叼到樹上去吃。狐狸回來時,找不著剛才放在樹底下的那塊肉,估計準是有誰拿去吃了。
正在這時,烏鴉在樹上吃肉落下些碎肉渣,被狐狸發現了,它抬頭一看,見烏鴉站在樹枝上嚼肉,十分惱火,便破口大罵:“不要臉的烏鴉,自己生來沒本事去逮動物吃,卻跑來偷別人的肉。
你如果有能耐去找食,何必當小偷?你是個十足的下流坯子,一個害人精,你最好去死掉,別這樣不知羞恥地活著!”
烏鴉聽了,反過來對狐狸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應該先去死。”“為什麼?”狐狸勃然大怒,高聲問。
烏鴉哈哈大笑起來,回答說:“因為是你先偷別人的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人的錯誤容易看得見,自己的錯誤卻不容易察覺。
高個子矮個子拾金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是高個子,一個是矮子。他們一起外出,誤入一座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正在走著,高個子突然發現:“我們走到金山裏來了。”“金山?”
矮子奇怪地問。“對,這裏就是金山。”“你怎麼知道的?”“先看看你的腳下。”聽高個子這樣說,矮子彎下腰去看自己的腳,才知道自己正踩在一塊很大的金子上。
“我們變成富翁了!”高個子和矮子興奮得放聲大叫,空曠的山穀裏傳來他們的回聲:“我——們——變——成——富——翁——了——!”
他們激動得手都發抖了,立即拿出隨身所帶的口袋往裏麵放金塊。不多會兒,各自裝了滿滿一大袋金子,但是卻沒有辦法將口袋扛起來。
“這該怎麼辦才好?”高個子問。“辦法很簡單,”矮子一邊說,一邊把口袋裏的金子倒出一半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上路了。”
高個子有些猶豫,舍不得往外扔金子,而矮個子已經把口袋扛到肩上。矮子對高個子說:“還考慮什麼?快把口袋裏的金子倒出一半來。”
矮子見高個子仍然猶豫不決的那副樣子,便解釋說:“既然扛不動滿滿一袋,就得想個解決辦法,我看弄它半袋金子也足夠了。”
高個子認為半袋太少,但滿滿一袋又實在扛不動,隻好勉強倒出一點來。“你總是這樣貪心,我先走了。”矮子說完,邁步朝前走去。
高個子從口袋裏倒出一點金子來,但仍然扛不動,折騰了好一陣子,最後隻得倒掉半袋,才能湊上肩,扛著出發。
走了一段路,見矮子坐在樹蔭下等他,也就到那兒坐下歇氣。矮子對高個子說:“怎麼樣,我早就跟你說要倒掉一半才背得動嘛。”“你說得對。”
高個子無可奈何地回答。“就是這半口袋,我們也恐怕很難把其中的二分之一帶出森林去。”“為什麼?”“因為我們還要爬許多山,照目前這種速度,起碼還要走四五天。
我們的力氣將越來越小,我們會覺得肩上扛的口袋越來越重。最後,我們會沒有力氣扛這半袋金子。”“那又怎麼辦?”
“我們隻好再扔金子。”“還要扔金子?”“是的。還要扔金子,直到剩下我們所能帶的那一點。”“這樣一來,我們隻能得到一點點金子了。”
“憑良心說,也不算很少。”“糟糕透了,拚著老命,最後才得到一點點金子。”“即使是一點點,也使我們變得很富裕了。”
盡管他們的看法不同,但還是一致認為,不管怎麼說,還是先往前走,以後的情況如何,到時就能明白。
他們又走了很久,兩人都覺得肩上那半袋金子太沉,壓得他們走不動了,隻得再次坐下來休息。“現在我們該怎麼辦?”高個子問。
“我早說過了,我們還必須扔掉一些金子,按我們的力氣能背多少就剩下多少。”矮子回答。高個子說:“我不扔,我要把這半袋金子統統扛回家去。”
“隨你的便。”矮子一邊說一邊扔掉一些金子,然後扛起口袋繼續趕路。至於那個高個子,反而把矮子扔掉的金子撿起來,塞到自己的口袋裏,然後十分費勁地把口袋扛上肩,氣喘籲籲地跟在同伴的後邊,艱難地挪動著步子。
要走出這密密麻麻連成一片的大森林,還必須翻越好幾個山巒,因為他們正是沿著這惟一的一條小道進山來的,現在也必須循著這條路出去。
“我肩上的負擔減輕了,我走起路來比你輕鬆。”矮子對高個子說。而高個子卻說:“我雖然比你費勁,但我的金子比你多,回到家裏,我比你有錢,比你闊氣,比你舒服。因為你隻圖眼前的輕鬆,一再把金子扔掉。”“你理解錯了。”矮子說,“我不是個偷懶的人,也並非隻顧眼前的輕鬆。我是一個講究實際而又知道滿足的人,不貪心就是。”又走了一陣,高個子終於堅持不住了,叫嚷起來:“停一下,停一下,我實在走不動了。”
矮子停住腳步,他也覺得又餓又累,需要休息一會兒。“這東西越來越沉,”矮子一邊叨念著,一邊又把自己的金子再扔掉一些。
高個子見同伴扔金子,又趕緊把它撿到自己的口袋裏。矮子見了,大笑起來,問:“你難道不想回家了嗎?”“這還要問。”
“你真要想回家,為什麼還要加重你的包袱?你這樣做,一定要倒在半路上,回不到家的。”“我有把握能把金子背回家。”
“我明白,你有這個心,但無這個力。你這樣做,是你的貪婪本性造成的。”“不管你怎麼說,我隻要能把這些金子弄回家就行。”
這樣,他倆又繼續上路。沒走幾步,又停下來,他們的確太累了。矮子又扔掉幾塊金子,高個子又一塊不漏地拾進自己的口袋。
但他已經兩腿打顫,隻覺得天旋地轉,兩眼一黑,終於摔倒在地上,斷了氣。
國王有個秘密
古時候,泰國有一個國王整天愁眉苦臉,悶悶不樂。一些老百姓很替他擔憂,以為國王生病了。但宮廷大夫說,國王象水牛一般強壯。
另一些老百姓又擔心,怕是國王沒錢花了。但宮廷司庫說:“國王擁有的財富和糧食多得很。”舉國上下傳說不一,議論紛紛,都希望找到真正原因,揭開這個秘密。
但是,真正知道這個秘密的,全國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國王的理發師。有一天,正當他給國王理發時,偷偷對國王說:“陛下,臣明白你為什麼不高興。”
“可不許對任何人講,”國王神色嚴峻地說。世上往往發生一些事與願違的事。這位理發師喜歡多嘴,不善於保守秘密,凡是他知道的事,怎麼也藏不住,總會脫口而出。
然而這一次,他下最大的決心不把這事泄露出去,甚至連老婆追問他,他也堅決地回答:“請原諒我,這一次我絕不泄露秘密。”
當老百姓得知他知道國王的秘密時,大家就不約而同地湧到他家,他走到哪裏,大家就跟到那裏,希望從他身上打聽一點消息。
因此,他成了全國注目的中心人物。有一次,理發師帶著妻子兒女在大湖上遊玩,立刻有許多小船攏來,差點將他的船撞翻。
此事過後,理發師為逃避人們的糾纏,遠離城市到了鄉間去。沒想到,當即又被周圍的農夫包圍住了。他到寺廟燒香拜佛,也被熙熙攘攘的香客圍得水泄不通。
理發師被弄得不得安寧,痛苦極了。妻子很為理發師的處境擔憂。但同時也勾起了她強烈的好奇心,她多麼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
有一次,家裏又是裏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人。妻子實在憋不住了,跑到丈夫麵前懇求道:“告訴我吧,我決不轉告任何人。”
此刻理發師也實在忍受不住了,他飛快地跑出家,衝進國王的禦花園,數百名群眾在後麵追趕著他。他鑽進了一個樹洞裏,不顧一切地、撕裂著嗓門大聲喊道:“陛下的頭頂全禿了!頭禿頂啦!”
由於太緊張了,他的聲音在顫抖,以至誰也聽不清他嚷了些什麼。然而這樣做以後,理發師感到如釋重負,輕鬆多了。
他長長地籲出一口氣,鑽出樹洞往家裏走去。沿路上,他感到今天的空氣也格外清新,心情特別舒暢。回到家裏,當妻子懇求他將秘密和盤托出時,他非常輕鬆地說:“我再也沒有什麼秘密了,因此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可是你什麼也沒有說呀,”妻子驚訝地反駁道。理發師笑了笑,什麼話也不再說了。事也湊巧,皇家樂師要為國王造一個大鼓。國王十分喜愛打鼓,而且對打鼓有精湛的技藝。
於是,樂師們來到禦花園選擇優質木材,恰好選中理發師藏身的那棵有樹洞的大樹。他們鋸下大樹,由大象把它拖到王宮,用它製成一個大鼓。
當鼓製成後,國王舉槌擊鼓。“咚!咚!咚!”大鼓發出鏗鏘的隆隆聲。國王滿心歡喜,決定要在下一個盛大的節日裏,在宮內表演一番。
節日到了,數百名文武官員和百姓,前來聽鼓。國王舉槌猛擊大鼓。大家聚精會神地聆聽:“咚——達達——咚”,但是除了鼓聲以外,還伴有一個巨大的聲音:“陛下的頭禿頂啦!頭禿頂啦!”聽眾們哭笑不得。有的人用手捂住嘴巴,生怕笑出聲來。國王臉色陰森森的。他惱羞成怒地喝道:“宮廷理發師在哪兒?”
理發師被帶到殿前。國王訓斥道:“你為什麼把我的秘密告訴了大樹?”理發師驚恐萬狀,把事情前前後後的經過統統照直對國王說了一遍。
“放了他,”國王見他忠誠老實,就命令道,“這不是他的過錯。他不了解那棵樹能重敘人的話。”百姓們焦急地等待著,看國王將如何處置理發師。
就在這時,大鼓重又嚷起來:“陛下的頭禿頂啦,頭禿頂啦!”大家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氣氛顯得異常緊張。
這時,國王打破了寂靜,從容不迫地對眾人說道:“是的,我承認這個事實。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隱瞞自己的缺陷,也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
說著,國王坦然地笑了。這是多年來國王第一次笑了。他心情如此愉快,是因為他再也沒什麼可隱瞞的了。
黃鼠狼的秘密
很久以前,一隻黃鼠狼來到一個大森林裏,發現那裏住著許多老鼠。黃鼠狼特別喜歡吃老鼠,因此它決定住下來。黃鼠狼先在一棵矮樹的洞裏找到了睡覺的地方。
第二天它爬到小山丘的頂上去散步,正好那裏有一塊岩石,黃鼠狼一屁股坐在岩石上。“是誰呀?”岩石不滿地問道:“不管什麼人都不準坐在我身上”。
“我在這裏愛坐多久,就坐多久,”黃鼠狼傲慢地答道,“反正你不會走路,永遠在這裏呆著。”岩石唉聲歎氣,但又無可奈何。
黃鼠狼用後腳蹲在岩石上,舉起它的前肢,凝視著天空,假裝做祈禱的樣子。日落時,它蹣跚地走下山丘,返回家中。
第二天,它又同樣地做了一遍,日複一日,天天如此。黃鼠狼這一舉動引起了老鼠的好奇,它們接連幾天地觀察著,覺得這事有點蹊蹺。
最後它們選派一隻膽大的老鼠去了解黃鼠狼究竟在幹什麼。於是,這隻老鼠爬上山丘,戰戰兢兢地問道:“黃鼠狼先生,你在幹什麼呀?”
“我在祈禱呀。”黃鼠狼虔誠地回答。老鼠聽了飛快地跑下山去,向它的夥伴報告。老鼠們聽說黃鼠狼在做祈禱,個個肅然起敬,認為它是最崇高、最善良的動物。
當晚,它們便紛紛聚集在山下恭候黃鼠狼。“我們在這裏特向您表示我們的敬意。”老鼠王尊敬地說。老鼠圍攏來,朝黃鼠狼拜了三拜,然後就回家了。
它們根本沒發現一隻老鼠已不見了。自那天起,每天晚上老鼠們都在山丘下恭候黃鼠狼,它們必定要圍著黃鼠狼拜三拜,而每天晚上黃鼠狼一定要吃掉一隻老鼠。
這樣持續了幾個月。終於有一天老鼠王發覺,自己的部下越來越少了。它連忙召集全體老鼠來商議。老鼠王鄭重地宣布:“大事不好!我們的夥伴一天天地減少了。看樣子是黃鼠狼把我們的親友吃掉了。”它們決定偵察一下黃鼠狼的窩。第二天,它們趁黃鼠狼不在家的時候,偷偷鑽進黃鼠狼的洞穴,仔細搜索著,果然發現一大堆老鼠的骸骨。
老鼠們跑回去向鼠王報告,它們當即商量了對付的辦法。當晚,大部分老鼠仍在山腳下迎候黃鼠狼,一部分身強力壯的老鼠繞到山後,等著黃鼠狼“祈禱”完,跨下岩石下山時,這些強有力的老鼠一擁而上,齊心協力地去推動岩石;岩石慢慢被移動了,便沿著山坡滾了下來。
黃鼠狼此時絲毫沒有發現,它正想著自己那頓豐盛的晚餐呢。岩石以飛快地速度滾動著,一下子壓在黃鼠狼的身上。“滾開!”黃鼠狼聲嘶力竭地喊叫著,“不許坐在我身上!”
“我愛在這裏坐多久就坐多久,”岩石自豪地說,“而且從今以後,我再也不走啦”。
想當太陽的小狗
有一隻名叫格琳霓的小狗,總覺得自己比所有的狗都聰明。它每天看太陽,成年之後,還是每天看太陽,對著太陽想心事,直到忘乎所以,想入非非。別的狗覺得它很奇怪,就問它:“你為什麼總看著太陽?”“我要當太陽。”格琳霓回答,“為什麼我不能代替它當太陽,讓它來當小狗?”有一條老狗說:“太陽對我們都很好。它又正直又仁慈,它的陽光普照大地。你怎能當太陽呢?你連發光都不會。”“我會發光,而且比它發得好,”格琳霓說,“我要當太陽。”它抬起頭對太陽說:“太陽,你聽見嗎?你下來當小狗,讓我來當太陽。”這時已經接近黃昏,太陽慢慢從天上下來。它渾身通紅,金光普照著大地萬物。太陽慈祥地問:“格琳霓,你要什麼?說吧,我聽得見。”“我要你代替我當小狗。”“不過總得有一個太陽來照亮大地呀。”
“你不要以為你又好又有本事!”格琳霓生氣地回答,“你是我見到的最最愚蠢的太陽。”“格琳霓好朋友,請聽我說,”太陽說道,“我們都得盡我們自己的責任。我的責任是照亮大地,我是太陽,你是小狗,你的責任是做好你的工作。如果我們全都盡到職責,我們就都會感到愉快和幸福。”
“這些我都懂,”小狗說,“當然要有人照亮大地,但我幹這個最合適,所以我要當太陽。”太陽沉思了一會兒,最後說:“好吧,從現在起,你可以當太陽,我來代替你當小狗。”
於是格琳霓當上了太陽,它幹勁十足,整天發出耀眼的光芒。它還決定要給大地帶來正義,它向那些它認為必須毀滅的人和生物發出無情的、強烈的陽光。
許多人曬死了,它卻很高興,自以為它在消滅大地上一切罪惡、疾病和細菌。這樣時間一長,人們有點受不了了。
小狗不停地發出強烈的陽光,每個人都覺得太熱了。不論是人是獸,都得深掘地洞,住在地下,躲避可怕的陽光。有些人跑去向國王說:“我們現在苦死了!
自從小狗當了太陽,大地就太熱了,我們不能過正常的生活,隻好像螞蟻那樣住在洞裏。”“我也是這樣。”國王說,說完就趕快縮進洞裏,因為他怕那當太陽的小狗。
人和別的動物跑去找原來照亮大地的太陽。他們生氣地大聲說:“這可是你的過錯!你放棄了你的責任,讓小狗來代替你。現在陽光這樣凶猛,曬死了我們許多人,沒有死的也得象螞蟻那樣生活。”
“不過一切看來還過得去,不是嗎?”太陽問。
“也許你看起來還過得去,”一條老狗說,“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一切都很沉靜,但並不安寧。我們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我們現在的生活太難過、太殘酷了。我們怕那隻小狗,隻好藏在洞裏,現在再也看不見人們歡笑了。”“耐心一些,”太陽說,“一個人是不是幸福,要看他對幸福怎麼個看法。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規律。請相信我,朋友們,一切都會很完滿的。如果你們對生活的偉大真理有信心,你們就會高興起來。看,請看天空起了什麼變化?”
大家抬起頭,看見天空上出現了一塊前所未有的最大、最厚的烏雲。烏雲橫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小狗無法再施展它的威力。
小狗氣得不得了,大聲朝著大地叫喊:“太陽,你在哪兒?回來吧,你可以再當你的太陽了,我要去當雲彩。”“好吧!”太陽一邊說,一邊像以前那樣發著光升上天空。
“你可以去當雲彩。”小狗變成一塊又大、又厚的烏雲,呆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太陽光不能照到地上,一切都在黑暗之中。人人都很苦惱,於是向太陽大聲抱怨:“這可是你的過錯!”突然之間,刮過來一陣大風,風勢十分猛烈,把烏雲吹得四分五裂。
“我不願意當雲彩了,”小狗大聲嚷嚷,“我要當大風。”“好吧。”太陽說,“你可以去當大風。”小狗用盡全身的氣力去興風作浪,風勢是這般猛烈,一切擋在它前麵的東西統統被摧毀了。
許多天以來,它一直非常高興地在那裏不停地刮風。
但有一天,小狗忽然看見不管它怎樣用力,有一樣東西始終在那裏巍然屹立,那是一個螞蟻窩。於是它大聲要求:“我要當螞蟻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