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起源
地球生命是從哪裏來的?
地球生命是從哪裏來的在人類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
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生命可能源自火星,也可能誕(dàn)生於空中。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生命起源於一個類似現代的細菌那樣的“先祖”。它後來進化為植物、動物和人類等各種生命形式。然而,歐美國家的天文學家最近提出,火星早在地球冷卻前,就已經適合生命的存在,我們人類的祖先很可能是某種形式的“火星人”。
如果地球生命真的起源於火星,那麼,這種生命形式是很容易到達地球的。科學家認為,火星隕石是由彗星或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麵造成的。這種撞擊足以將火星表麵攜帶微生物的岩石拋到火星引力鞭(biān)長莫及的地方。他們估計,即使隻有不到1%的這類岩石來到了地球,但它們已經足以將生命的種子傳到地球上來。
還有一種假設,地球高層大氣中的微小水滴具備形成複雜有機分子的條件,生命也可能誕生於這些水滴之中。
地球上曾誕生過多次生命嗎?
科學家在土耳其發現了一張古代地圖,地圖上所繪製的美洲、非洲的輪廓竟同美國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所拍攝的地球照片完全吻合。
為什麼古代如此發達的科學知識沒有繼承下來呢現代人對此作出了種種猜測。有人認為這是外星人留下來的遺物,更有學者根據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的發現,推斷地球上曾經有幾次生命的誕生,前一次生命發展到高級文明階段後,由於特大戰爭或特大自然災難,使得生命滅絕。以後,又重新開始一次生命的誕生和進化。
最近美國學者認為,在地球曆史時期中曾數次有過生命,由於發生了幾次行星及隕星與地球相撞(zhuànɡ),使地熱上升、海水蒸發、地表熔化,大量生命消失,隻有躲在深海底的生命,才得以生存下來。以後生命又從深海海底再生、發展,從低級到高級,並循環往複。以上說法是否正確,有待於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來證明。
為什麼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
稱為人類遠古文化寶庫?在北京西南42公裏處,遺址的科考工作仍然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中國猿人屬北京人的遺跡,他們大約生活在中更新世時代,同時發現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類的遺跡。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曆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係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後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1929年,又發現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遂成為震(zhèn)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1930年在周口店遺址還發現距今約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化石和文化遺物。但隨之而來的連年戰亂,遺失了自1927年以來發現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化石標本,迄今下落不明,這一事件成為20世紀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謎。
新中國成立後,恢複了對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寶貴資料,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已經發掘出代表40多個屍體的頭蓋骨、下頜骨、牙齒等化石和豐富的石器、骨器、角器與用火遺跡。北京人洞穴堆積層厚40多米,根據對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遺跡等方麵的研究,考古學家們認為北京人大約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北京人的腦量平均達到1088毫升,頭部特征較原始,但已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征,男性身高約156厘米,女性身高約144厘米,食物主要來源於狩(shòu)獵和采集。北京人已經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用火主要取於自然,知道保護火種,火的使用完備了人的特征。北京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北京人的發現,為人類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利實證,是中國科學家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偉大貢獻。北京人的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
為什麼沒有陽光的地方
也存在生命?按照傳統的觀點,沒有陽光就不會有生命。可是,1977年2月,美國科學家在太平洋某一群島附近作深海考察時,科學家們卻在幾千米深的海底熱泉處發現了許多生物。那裏既沒有陽光,也沒有空氣,水溫很高,壓力又很大,那裏的生物為什麼能生存呢?
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探索,科學家們發現,用取樣器從深海中取來海水,打開之後,立即有股臭蛋味的硫化氫氣體衝出來,他們從這裏得到啟示,提出了這樣的假說:當海水從地殼裂縫滲入地下的時候,在高溫和高壓的作用下,水裏所含的硫酸鹽便變成了硫化氫。某種細菌能夠靠硫化氫進行代謝,靠吸收海底熱泉的熱能而繁衍,這種細菌能在250℃的高溫下生存。而一些小的生物就以這些細菌為食物,大的生物又以小生物為食物,這樣就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這些深海生命並不依靠陽光,而是依靠來自地球內部的熱能來維持生命。但是,這畢竟隻是一個假設,真正的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世界上為什麼隻有男和女?
如果把男、女的叫法變換一下,將男的改說成雄性,將女的改說成雌性,那麼問題就成了為什麼隻有雄性和雌性如果能這樣說,就植物而言,就分雄蕊和雌蕊。
總之,在非常遙遠的古代,生物從低級向高級進化的時候,最合適的繁衍後代的方法就是雄雌協力,創造出同一種屬的新的生命。動物、植物都是如此。也許在宇宙的某一個地方生物能用不同的方法繁衍子孫。就是在這個地球上也存在雌雄同體的原始生物。
為什麼人類生育男女性別
比例差不多?人類一代一代的繁衍(yǎn),不管大自然發生多大的變化,男女性別的比例始終比較接近。這是為什麼呢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有科學道理的。自然人口中男女的比例,在醫學上叫性別比例。在不同時期,性別比例是有差別的。由於性染色體的關係,精子與卵子結合時有兩種結果,即X精子與Y卵子結合受精為女胎,Y精子與X卵子結合為男胎。從理論上講,男女各有50%的相遇。實際上由於Y精子的生命力較強,運動敏捷,更易鑽入卵子,所以形成男胎的機會就較多。但Y與X結合者也有致命傷,其先天性畸(jī)形和流產的機會較多,故出生時的性別比例會下降一點。一般來說,胎兒期的男女性別比為120~130:100;初生時性別比為106:100;初生以後則各年齡期有所不同。出生20~40年男女性比正好為100:100,保證了男婚女家、繁衍後代的需要;40歲以後女多男少,80歲以上下降為62:100。性比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是染色體的差異。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發生缺陷時有餘地補償;男性隻有一條,無法代償。同時,X染色體還帶有控製人體免疫反應的基因,可使女性比男性多20%以上的IgM抗體,女性的雌激素也能增強分泌抗體的細胞,提高人體抗病毒感染的能力,降低動脈硬化、冠心病的發病率,所以上了年紀以後,女性顯得多些。當然,因種族不同,性別比也有差異,而且人的壽命還與遺傳、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
為什麼黃種人頭發烏黑而
白種人頭發呈黃色頭發像身體上其他毛發一樣,是皮膚的一種附屬物。頭發本身是由角化的上皮細胞組成的。所謂角化,就是指這類細胞已經像指甲般具有一定的堅硬性。人的頭發有一定的硬度,就是這個緣故。頭發的角化上皮細胞中含有黑色素顆粒,所以使得頭發出現一定的顏色。頭發的顏色隨人種的不同而有差異,黃種人的頭發顏色烏黑,是因為含有的黑色素顆粒特別多;白種人的頭發多為黃色,是因為含有的黑色素顆粒比較少。
老年人,由於各方麵生理機能減退,頭發裏的黑色素顆粒減少,所以發生白發。但是,少年或青壯年有時也會白發,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與內分泌功能失調、重大精神刺激、思慮過多、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伍子胥(xū)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的故事,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
歐美人的眼睛發藍,為什麼呢?
請你注意歐美人的眼睛。有藍色的,也有茶色的。眼睛的哪一個部位是藍色的或茶色的呢眼睛的正中間,即瞳孔是什麼顏色呢?
“瞳孔是黑色的。”
是的,人的瞳孔不論是誰,都是黑色的,隻是歐美人瞳孔周圍有皺紋的膜,發藍或者顯茶色。這就清楚了吧。
這種眼睛膜叫做虹膜。
可是,為什麼歐美人眼睛的顏色與中國人不同呢這跟人體中的一種色源黑色素的多少有關係。
人體中含有大量黑色素,虹膜發黑。相反黑色素少,虹膜就發藍。可見中國人的身體裏帶有很多黑色素。
“小人部落”是怎麼回事?
在非洲的熱帶叢林中,生活著一個“小人部落”,他們由俾格米人、尤卡斯人和無名民族組成。平均身高隻有80多厘米。目前,不少科學家正在對此進行研究,想尋找出矮人矮小的原因。
有些科學家認為,由於熱帶叢林中炎熱潮濕,環境很惡劣,加上俾格米人、尤卡斯人和無名民族全都過著原始的捕獵生活,身體中的蛋白質來源不能得到充分保證,所以身材長得矮是必然的。
現代科學的研究使得人類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解釋。許多科學家發現,矮人的體內存在一種叫類胰(yí)島素的生長激素含量不足的問題。在平常情況下,矮人體內這種激素的含量隻有正常人含量的1/3,而類胰島素激素則是人體生長的調節劑,缺少了它,生長就會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遺憾的是,科學家現在還沒弄明白,為什麼單單俾格米人、尤卡斯人和無名民族的成員會缺少這種類胰島素激素。
“巨人族”真的存在嗎?
20世紀初,人類學家雅基莫夫在亞洲的爪哇、非洲的東部和南部,以及蒙古、中國和印度等地,相繼發現了直立猿人和大型猿人的遺骨。雅基莫夫斷言,這是古代巨人族的遺骨,他們的體重應當在500千克以上。
1966年,幾位印度的生物學家在印度發現了一具酷似人骨的大型骨骼(ɡé)化石。化石長4米,僅一根肋骨就有1米長,科學家對它進行了反複的研究,然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他們認為,這具骨骼化石是巨人族留下的,時間是距今數千年到100萬年。當時,巨人民族確實在地球上生存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巨人族在地球上滅絕了,隻留下了骨骼化石。
還有一些人認為,巨人族很有可能目前仍生活在某個與世隔絕、不為人知的地方,而這些地方目前尚未受到人類文明的影響,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世界上有沒有巨人族這個謎終將會被解開。
世界上真的有野人嗎?
世界上有關野人的傳說很多,各地都有關於野人的報道。傳說中的野人像人非人,似猿非猿,行動十分詭秘。加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野人存在的直接證據,所以,關於野人之謎一直存在著許多爭議。
有人認為世界上不可能有野人,因為現代科學已經很發達,世界上大型獸類都已被人們找遍,沒有發現新種獸類,更沒發現野人那樣的大型動物。所謂的野人幾乎沒有人類還沒有發現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認為野人可能存在,因為世界各地關於野人的報道決不可能是空穴來風,隻是我們還沒有找到野人,但也不能排除野人的存在。
總之,野人是否存在,它究竟是一種什麼動物至今還是一個神秘的謎(mí)。野人之謎到底什麼時候能夠揭開,隻能有待於未來的新發現了。
人類將來能控製天氣嗎?
多年以前,美國、前蘇聯等國家就開始嚐試人工改造天氣計劃,試圖通過向天空發射火炮和向雲層播撒碘(diǎn)化銀、幹冰來控製天氣,然而大多數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試圖控製天氣的研究者們轉向比較現實的目標:尋找準確的天氣預報。一些新的研究手段進入了氣象領域。通過運用新技術,科學家可以獲得空前複雜而準確的地球大氣係統的模擬圖。依據這一模型,小範圍內的短期的天氣預報可以相當準確,對台風、旋風、雷暴等自然災害進行預報也是可能的。可是,由於模型存在誤差,要想預報10天以後的天氣還存在相當大的困難。
那麼,人類到底能不能改造天氣呢有的科學家認為,從理論上講改造天氣似乎能做得到,但實際上幾乎沒有可行性。因為人類要使得一小塊地區的氣溫升降05℃,就得動用相當於好幾個氫彈的能量,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看來,人類要想隨心所欲地控製天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吉卜賽人到處流浪?
吉卜賽人能歌善舞,性格熱情奔放。可是,吉卜塞人多災多難,他們從來沒有自己的國家,流浪在歐洲、非洲、美洲等地,以算卦、歌舞為生。
為什麼吉卜賽人總是到處流浪呢傳說很久以前,一批吉卜賽人來到法國巴黎,自稱祖籍是埃及,原來信仰基督教,後來因阿拉伯人入侵,他們又被迫信奉伊斯蘭教。這件事引起了歐洲有權勢的基督教的強烈不滿,派出軍隊去征討,又使吉卜賽人重新信仰上帝。教皇為了懲罰(fá)他們,命令所有的吉卜賽人都要做為期7年的世界旅行,途中不許睡在床上,以示對上帝的悔悟。從此,吉卜賽人就背井離鄉,流浪在世界各地,並逐漸形成了不在一個地方定居的習慣。
這種傳說流傳了幾百年,但由於沒有足夠的史實依據,有的學者對此持否定意見。看來,究竟是什麼原因迫使吉卜賽人總是過著流浪的生活還是一個有趣的曆史之謎。
瑪麗怎樣獨訪食人部落的?
非洲西部奧戈韋河與倫布韋河之間,有一個芳格族的土著人部落,它的人口並不多,所占據的地域也僅僅100多公裏長,但是它舉世聞名。一些到過這裏的探險家和科學家驚奇地發現,這裏竟然是一個吃人的部落,許多偶然走進這裏的白人不明不白地成了芳格族人的腹(fù)中之物,就連遺骨都難以再尋找到。
食人部落為什麼會有這種使人毛骨悚然的吃人習慣呢這一直是個謎。
1894年,32歲的英國女人類學家瑪麗不顧人們勸阻,在不列顛博物館的支持下,一個人闖入了食人部落。她裝扮成商人,設法取得了芳格族人的好感,來到他們的住處與他們相處。最後,瑪麗終於弄清楚了芳格族人吃人的秘密。原來,他們最喜歡吃掉朋友的肉,留下他們的殘肢、骨頭做紀念。
最後,瑪麗安全地離開了食人部落,她的這次探險轟動了英國。
為什麼有些人不怕高溫?
在世界各地,有一些地區的人不怕高溫。在澳大利亞中部地區的夏天,當地人所能忍受的溫度為40~55℃;生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死穀地區的人們,他們所能忍受的溫度是57℃。這些人所能忍受的溫度要遠遠高於普通人。
為什麼這些地方的人不怕高溫呢有的科學家認為,耐高溫的程度跟空氣的濕度有關,在空氣幹燥的地方,人的耐熱能力高於空氣濕度較大的地方。而有人則認為耐熱能力跟所穿的服裝有關,因此在沙漠地區,人們常常穿皮袍、戴皮帽;有人認為,常吃素食也能提高人的耐熱能力。
另一些科學家則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因為亞洲有一些民族能光著腳丫在燒紅的石塊上手舞足蹈。通常在這類蹈火儀式進行之前,蹈火的人往往要祈禱(dǎo)神靈,讓神靈賦予他們不怕火燙的力量,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的支持,他們才能在燒紅的石塊上輕快地走來走去。
有的人為什麼常年不睡覺?
你聽說過47年一直沒有睡過覺的人嗎家住伊朗西北部烏魯耶市的馬吉德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人。到他64歲為止,馬吉德已經47年從沒睡過覺了。不過,馬吉德雖然從不睡覺,但依然精力充沛,身體硬朗,和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
說起來,馬吉德先生不睡覺是很偶然的原因造成的。47年前的一個夏夜,由於天氣十分炎熱,17歲的馬吉德把睡床從臥室搬到了屋頂。後來,正在熟睡中的他翻(fān)身時從床上滾落下來,可是馬吉德一點兒也沒察覺到,於是,他又從屋頂跌落到地麵。當馬吉德睜開雙眼時,他已經躺在布裏土市一家醫院的病床上,映入眼簾(lián)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麵孔。馬吉德失去了記憶,後來經過治療,他的記憶得到了恢複,但從此卻患上了不眠症。
1977年,法國醫學專家將馬吉德請到巴黎作全麵檢查,後來德國專家也對他進行了研究,都沒有解開馬吉德不眠的醫學之謎。
人體生物鍾有哪些謎?
在日常生活中,人體的生理會發生有節律的周期性變化,如正常人的呼吸是白天快、夜裏慢;體溫在清晨偏低,下午偏高;血壓早晨最低,傍晚偏高。人體內細胞的分裂、血液成分、眼內壓和瞳孔的光反射等,也都有晝夜周期性變化。
人體的這種周期性變化規律是怎麼回事科學家通過研究和探索,終於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人體內有一個“生物鍾”。人體在生理上的有節律變化與生物鍾有密切關係。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不僅僅人類,在微生物、植物以及動物等生物中,都有生物鍾存在。
現在,對生物鍾研究的序幕還隻剛剛拉開,生物鍾的機理仍然是個謎。生物鍾到底是什麼科學家也沒有統一的看法。人體的生物鍾藏在哪裏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還不十分清楚。這一係列的奧秘,都有待科學家們去探索。
人有第三隻眼睛嗎?
在我國的神話傳說中,許多神仙都有3隻眼睛,除正常的一雙眼睛外,另有一隻眼睛長在額頭上。
許多小朋友都希望自己能長出神奇的第三隻眼。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還真的長著第3隻眼睛呢?生物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類也有第3隻眼睛。隻是人類的第三隻眼已經退化,深深地埋藏在大腦裏,位於丘腦上部。它的名字叫鬆果腺(xiàn)體。
鬆果腺體對太陽光十分敏感,它通過神經纖維與眼睛相聯係。當太陽光十分強烈時,鬆果腺體受陽光抑製,分泌的鬆果激素則少,反之,碰到陰雨連綿的天氣,鬆果腺體則分泌出較多的鬆果激素。鬆果激素有調節人體內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領。
在人身上進行的實驗表明,盡管鬆果腺體的功能可能隨時間推移發生變化,但是人從生到死,它一直在積極地起著作用。
人腦的驚人計算力是哪來的?
世界上計算速度最快的,當然是電子計算機。然而,有一些人的計算速度並不遜(xùn)色於電子計算機,而且他們並不是數學家。他們驚人的計算能力往往是天生的,不是經後天的訓練才獲得的。
1981年4月23日下午,在法國巴黎,荷蘭人克萊因當著3000名觀眾舉行了一場心算表演。一位觀眾請他計算38×22×27,他立刻就寫出答案22572。有人請他心算4529÷29,當他把得數156172413931033414827……一直寫到黑板邊沿時,總共才用了20秒鍾。別人問克萊因是如何進行計算的,他總是笑著說,要用文字表達很難,因為有些算法別人可以弄明白,但有些算法別人無法理解,更無法應用。
人腦的這種驚人的計算能力是怎樣獲得的為什麼某些人能比得上計算機的速度人腦究竟有多強大的計算能力至今沒有人能回答。
大腦為什麼會有記憶?
人的大腦實在是太複雜了。大腦為什麼有記憶探尋人腦之謎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那麼,我們能把大腦的奧秘完全揭開嗎?
科學家通過理論計算推測,人腦可儲(chǔ)存的信息量相當於藏書1000萬冊的美國國會圖書館的50倍。按目前的水平,人類大腦的潛能開發還不到20%。
那麼記憶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一些科學家認為,記憶與大腦中的某種化學物質有關。一些美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老鼠放在一個有明室和暗室的籠子裏,喜歡黑暗的老鼠總是躲在暗室裏。科學家多次電擊這些老鼠,把它們訓練得害怕黑暗。然後再把這些老鼠腦子裏的化學物質提出來,注射到正常老鼠的腦子裏,結果這些老鼠也變得害怕黑暗了。
盡管人類現在還遠遠未能了解自己,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能解開大腦的記憶之謎。
記憶可以移植嗎?
1999年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隨著人體器官移植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功,科學家又對記憶移植進行了研究。據報載(zǎi),國外有些科學家在小動物身上移植記憶已獲得成功。他們的研究表明:進入大腦的信息經過編碼貯存在一種化學物質裏,轉移這種化學物質,記憶便也隨之轉移。當然,人的記憶移植要比動物複雜得多,也許永遠不會成功,但也有科學家相信,將來是能夠做到的。假如人的記憶可以移植的話,它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這是高考以來第一篇自命題作文,題目隻對內容進行了限製,讓上百萬考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考生們也的確寫出了許多內容新穎、想象豐富的好文章。
如果記憶可以移植的話,教育本身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到那時,也許老師不再是老師了,而是持手術刀的醫師。本來,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過程艱苦卓(zhuō)絕,夜以繼日地花掉16年的光陰,也隻是為某門學科的研究打下一個初步的基礎。如果記憶可以移植的話,這個過程將不再是16年。它會縮短至16天或16個小時,也許16分鍾即可解決問題了。這樣的“教育事業”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然而直至今天,對記憶發生、形成的研究還處於探索之中。
科學家在1900年首次證明,在大腦的溝回中,有兩個形狀酷似海馬的地方,是記憶中心。當“海馬”受到損害時會發生記憶障礙。在腦外科手術中,當用電來刺激顳葉和“海馬”時,病人就可回憶起過去的種種體驗。醫生對一患遺忘症的人進行腦切片檢查後,發現其“海馬”區受損。後來還發現隻要“海馬”區受到損傷,人的記憶就會喪失。
新的觀點認為:“海馬”區隻是加工記憶的重要場所,而不是存有記憶的地方。記憶信息經過“海馬”區的加工,再貯存到別的地方。但這個地方是哪兒,科學家仍在探索之中。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大腦中脫氧核糖核酸與人的記憶有關。
最近幾年,科學家在記憶研究上取得了一定進展。美國培羅醫學院的安卡博士認為:神經係統就是一台用遺傳密碼編出程序的計算機,而且這台計算機能不斷輸入新信息來自我修改程序。他假設,這種知識密碼與遺傳密碼(mǎ)一樣,也是由20個氨基酸組成,這些氨基酸可以組成變化無窮的時序結構。
為了證明他的理論,安卡博士訓練了一種不怕光的老鼠,使它害怕黑暗。然後,從這種害怕黑暗的老鼠腦中抽取15個氨基酸,並從中分離出一種叫單質縮氨酸的恐暗素,再把恐暗素注入正常老鼠腦中。於是正常的老鼠也變得不正常了,也開始害怕黑暗了。
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簡單”記憶移植,使科學家受到巨大鼓舞。他們現在正在研究把其他記憶化學物質分離出來,進行移植。到了記憶真的可以隨意輸入的時候,也許會有一種“商店”,裏麵的“商品”,全標明“化學家記憶素”、“物理學家記憶素”、“藝術家記憶素”,且都明碼標價。隻要你願意,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想當個什麼家就打什麼針(zhēn),一針就靈。不過,這項科學成果給人類帶來的是福還是禍,目前還難下結論。
眼淚從哪兒來?
人會哭,但哭不單純是一種生理現象,它是人的一種情緒表露。人在悲痛時,生理上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於是就抑製不住自己的情感,鼻子一酸,眼淚就流出來了。
眼淚是從哪裏來的呢原來,人的眼睛裏生有淚腺和淚道。淚腺位於眼眶外上方的淚腺窩內,淚經過淚腺的導管,從眼結膜上的穹窿外側流入結膜囊(nánɡ)內,以刷洗濕潤眼球。我們每隔4~5秒左右眨眼一次,就能把淚水均勻地塗抹在角膜和結膜上,使眼睛透明清亮。當人受到外界刺激,諸如悲傷、痛苦、哀怨或者被一些刺激性的氣味如洋蔥、芥茉薰蒸後,淚腺就大量分泌淚液。多餘的淚液彙集到眼內側的淚湖中,再流到淚囊,經過鼻淚管流到鼻腔裏。淚水多了,內眼窩鼻孔裏也會溢出淚水來。因此,人在大哭時往往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人們大都不喜歡看著別人哭,不管有人是因傷心還是因痛苦而哭泣時,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勸解,千方百計地讓他(她)停止哭泣。
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哭泣有益於健康。流淚能使體內有害的毒素隨著淚水排出體外,防止積毒成病。同時,哭泣也能使人心理得到平衡,消除心靈的創傷,有排憂解愁的功效。因此,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個英雄好漢,有淚不輕易流出來,這樣反而會引起心血管病、胃潰瘍、哮喘等各種疾病。
古今中外的英雄們遇到傷心的事,也不是不哭的。戰國時,荊軻與高漸離在燕都飲酒,兩人相和而歌,唱到動情處,都痛哭流涕,旁若無人。三國時的劉備,是位憂國憂民的英雄,但就是有愛哭的毛病。英國首相丘吉爾,是反法西斯的英雄,卻也動不動就哭。美國總統尼克鬆因水門事件被彈劾離開白宮時,是淚眼汪汪地走的。我國的朱鎔基總理,平日很嚴肅,不苟言笑,在悼念因美國飛機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而犧牲的烈士時,他老淚縱橫,使全國人民無不為之動情。
既然哭泣流淚不損害麵子,而且還有益於健康,又何必強忍淚水硬充好漢呢19世紀英國大作家狄(dí)更斯勸告人們:“擴張肺部,平息憤怒,增進眼部運動,請哭泣吧?”
長個子也有秘密嗎?
人為什麼會長個子這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就是專家也不一定解釋得百分之百準確。目前,醫學界、科學界對這個問題還在研究之中。
長個子與腦垂體分泌激素有很大關係。腦垂體分泌的激素過多,人就會長成巨人;分泌過少,就長成了侏儒。隻有在它正常分泌的情況下,人才能正常長個。腦垂體分泌的多種激素,還影響著其他激素的分泌。
它首先影響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促進骨骼的發育;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也靠甲狀腺激素。如果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人就長不大,性功能也不成熟。
腎上腺能分泌助人長高的雄性激素。性腺對男女在青春時期長個影響極大,在13~18周歲的年齡段,人每年可長高6~10厘米。
當然,人是不能一直長下去的。成年後,人身體的各種器官趨於成熟,就停止長個了。
人長高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呢科學家認為:人的身高,75%由遺傳因素決定。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父母個子矮的,子女個子也矮。在遺傳基因Y上麵的異質染色質決定了男子的高度,異質染色質較長的人平均身高在1725厘米,異質染色質較短的人平均身高在1693厘米。這是日本學者對412名男大學生采血後化驗的結果。
另外,由於地理、氣候、日照時間、土壤(rǎnɡ)元素和食品種類的不同,身高的地域性差別也是存在的。對中國各地男青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北京男青年的身高為1727厘米,上海為1713厘米,福建為170厘米,四川為1685厘米,湖南為1679厘米。當然,這裏說的是平均身高。
氣候對身高關係影響也很大。居住在熱帶的人成熟較早,生長停滯(zhì)期也早,個子長不太高。生活在溫帶地區的人,如果移居到南方熱帶,個子也長不高;如果遷移到寒帶,個子便會逐漸長高。
食物的營養也影響長個。每天能攝入25克蛋白質的人,身材相對要高大些;攝入蛋白質少於15克的人,或以素食為主的人,身材就會顯得矮小。
城鄉差別也影響身高。城市的食品由於供應及生活條件較好,因此男女身高要比農村男女身高約高3~4厘米。
影響人長個子的因素還有許多。
遠緣婚配,可以使子女個子長得高些。生活安定幸福,也可以使子女長得高些;反之,自小受虐待,心理受挫折,或者父母離異,孩子內分泌失調,就會影響發育。從孩子健康成長方麵來講,動不動夫妻反目鬧離婚,也會影響下一代成長。
快樂是從何而來的?
人為什麼快樂,這似乎是個不言自明的問題。但仔細一想,我們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前些日子,美國一家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一項“全球公眾快樂度比較測量”的調查,調查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的22500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國的1018個訪問對象選自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鄭州、成都6個城市。
這次調查顯示,中國的市民從個人感情聯係中獲得快樂較多。在其他方麵,男人從工作或科技的掌握(wò)中能獲得的快樂最多,而女人則從閑暇時間和擁有的資產中獲得更多的快樂;中國市民的快樂度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中老年人(46~60歲)對生活整體快樂度評價最高。年輕人則從家庭生活和朋友聯係中獲得快樂最多。
在全球範圍內,人們從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中獲得的快樂最多,高達49%。盡管科技發展,生活節奏加快,親情、友情與愛情仍然是人類快樂的源泉。
與人們整體生活快樂關係密切的有三個要素:一是擁有多少金錢;二是擁有多少有形資產;三是工作中掙錢。
在發展中的中國更注重第三項,而且非常重視工作機會。這表明個人的快樂與國家整個經濟狀況聯係得十分密切。而在美國,影響生活中快樂的質量則是個人的自信心水平。發起調查的美國公司副總裁湯姆繆勤先生認為:“淵源於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個性化消費趨勢,雖然至今未能成為全球主導,但它反映了一種強調個人自主選擇的趨勢。這意味著,一旦物質欲望得到較大滿足,人們就會更加強調個人擁有選擇通往快樂的各種路徑的自由。”
社會調查的結果中,經濟生活、感情生活給人帶來的快樂是外在因素,而內在的原因,則是大腦中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的水平變化。當多巴胺水平提升,人就覺得高興。如何提升多巴胺(àn)呢方法很簡單:幾句恭維的話,給他(她)一個吻,熱情地拉著他的手……都能激發起大腦中一係列複雜的化學變化,提升多巴胺水平。多巴胺不僅是快樂的使者,而且還是嗜好的控製者。吸毒,會造成大腦紊亂和多巴胺分泌異常,進而形成一種難以治愈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