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培養本元,勤學苦練(1 / 1)

“心為一身之主。”“任說千言萬語,舉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原,以養元氣,身本強壯,打拳自勝人一籌。”

“用功各因自己力量運動,其遍數一遍可,十遍亦可,不拘遍數;有力盡管運動,無力即止,不必強為運動,以致出乎規矩,惟順其自然則得矣。”

“每一勢拳,往往數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經現身說法,甚覺容易,所難者工夫,所尤難者長久工夫。諺有曰:‘拳打萬遍,神理自現’信然。”

“空耍拳勢,原無定格。……平居耍拳,不可不守成規,亦不可拘泥成規,是在學者能善用其內勁。至於形跡,或為地勢所限,隨其地勢斟酌運有可也。”

“自初勢至末勢,所圖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於無形,而心機入妙,終歸於無心而後可以言拳。可見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機流動,活潑潑地觸處皆拳,非世之以拳為拳者比也。此是終身不盡之藝,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所圖之勢皆太極中自然之機。……千變萬化,錯綜無窮,故終身行之不能盡。學者勉之。”

“拳當功力既熟,端正恭肅,敬其所事,不敢自滿。……不矜不張,局度雍容,雖曰習武,文在其中矣。”

“孟子曰:‘大匠誨人,必以規矩。’規矩者,方圓之至也。以之誨人是則大匠所能也,至於巧,大匠不能使,惟在學者。苟至於巧,則是遵規矩而不泥規矩,脫規矩而自中規矩。而要誌不可滿。諺有曰:‘天外還有天,一滿即招損。’”

“或者曰:‘此拳不能打人。’不能打人隻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純熟,由其大無外之圈,造到其波動我內之境,不遇敵則已,如遇勁敵,則內勁猝發,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孰能當之。”

“今之學者未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期成,其如孔子所謂先難後獲何?問:工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鋪助長也而後可。理不明,延明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問:得幾時?小成則三年,大成則九年,至九年之候,可以觀矣。抑至九年之後,自然欲罷不能,蒸蒸日上,終身無住足之地矣。神手複起,不易吾言矣。躁心者其勉諸。”

“人言此藝別有訣,往往不肯對人表,吾謂此藝無甚奇,自幼難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貫神理妙。回頭試想懶惰時,不是先知未說到,說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覺多煩惱。天天說來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時曉?有能一日用力尋,陰陽消長自有真。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吾身,循序漸進工夫長,日久自能聞真香。隻要功久能無間,太極隨處見圓光,此是拳中真正訣,君試平心細思量。”

“人人各具一太極,但看用功不用功,隻要日久能無懈,妙理循環自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