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3)

總論

盡萬物而觀之。山無不草木。地無不黍稷。人無不生育。要之得其養耳。得其養。則磽者肥。瘠者沃。 草木何懼乎不蕃。黍稷何懼乎不秀。夫人亦由是也。苟形質強壯。而嗜欲無節。人之不免虛衰。賦稟怯薄。 而攝養有道。終焉亦能完實。不特少健而老衰。早壯而晚憊。滋悟保護之間。固可以視秋冬而複春夏也。 昔者名醫羅天益。其年戊午春。桃李始華。雨雪濃寸。一園叟令舉家擊悶墮雪。焚草於下。是年他果蕭然。 而此園大熟。然則天地之氣。尚可以力轉移。於人之身。豈無所用其術哉。橋乃不慚愚昧。積以平日所聞。 縉紳方士之說。質諸古今名家論議。著為調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藥三論。陰陽虛實四圖。合用方法。 三十五道。附錄經驗秘方。號曰廣嗣要語。精切曉明。纖芥非隱。信此以行。將見天下無不可父之男。無 不可母之女。而螽斯之應。比屋皆然矣。

調理精血論

求嗣之要。在乎男精女血充滿而無病也。苟或病焉。必資明醫而證調之。夫精者。血也。水也。陰也。 蓋以有形言之也。有形而能時者。則又為氣。為火。為陽。所使然也。論曰。孤陽不生。獨陰不成。無陰 則陽無所附。無陽則陰無所根據。是精兼氣。血兼水。火兼陰陽。總屬腎與命門二脈。以沉靜為平。若見命 門脈微細或絕。陽事痿弱。是為陽虛。法當補陽。若見命門脈洪大鼓擊。陽事堅舉。是焉相火妄動。法當滋 陰製火。啟玄子雲。性水之主。以製陽光。正此謂也。若見腎脈洪大或數。遺精尿血。是為陰虛。法當補 陰。若見腎脈虛微太甚。別無相火為病。法當陰陽雙補。又如經者。血也。水也。陰也。假火色而為赤也。 隨氣而行。根據陽以運。亦若精之兼氣血。兼水火。兼陰陽者也。其候以一月為 期。上應月之盈缺。故名月水。應其期則平。失其期則病先期者血熱也。過期者血虛也。過期而色 淡者。有痰也。或曰虛也。經行而成塊者。血之凝也。或曰風冷乘之也。將行而作疼者。氣之滯也。 行後而疼者。氣血俱虛也。經水紫黑色者。氣血俱熱也。雖然。又當察其時之寒暄。脈之遲數。證之 冷熱。平而調之。以複常候。不可一途而取。夫男女精血既充。別無他疾。惟守投虛之法。是為知要。

直指真源論

結胎者。男女精血也。男屬陽而象幹。幹道資始。女屬陰而象坤。坤道資生。陽主動。故能施與。 陰主靜。故能承受。夫動靜相參。陰陽相會。必有其時。乃成胎孕。凡經盡一日至三日。新血未盛。 精勝其血。血開裹精。精入為骨。男胎成矣。四日至九日。新血漸長。血勝其精。精開裹血。血入居本。 女胎成矣。六日至七日。鮮有成者。縱成亦皆女胎。欲求子者。全在經靜三日以裏交合。如俯首拾芥。 萬舉萬當。斯時男女無暴怒。毋醉飽。毋食炙爆辛熱。毋用他術讚益。陰陽和平。精血調暢。交而必孕。 孕而必育。育而為子。堅壯強壽。至真切要。在此數語。受妊之後。宜令鎮靜。血氣安和。則胎孕長養。 又須內遠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熱之物。皆在所禁。苟無胎痛。胎動。漏血。瀉痢。及風寒外邪。不可 輕易服藥。亦不得交合陰陽。觸動欲火。未產則胎動不常。既產則胎毒不已。降生之後。攝養一如胎前。 蓋母食熱則乳熱。母食寒則乳寒。母食膏粱舋烈之物。則乳毒。有是數者。子受其害矣。求嗣之道。誠 不出此。然源頭一節。尤當研究。男子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子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 陰陽二氣完實。或精未通而禦女。經始至而近男。未完而傷。未實而動。根本既薄。枝葉必衰。嗣續豈 能蕃衍。先儒嚐言。寡欲則有子。蓋寡欲則不妄交合。積氣儲精。待時而動。故能有子。愚謂不止此為寡欲。 凡心有所動。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屬手少陰。腎主精而藏誌。局足少陰。心神外馳。則腎誌內亂。其 於交會之際。殊無靜一清寧之氣。所泄之物。同歸腐濁而已。安能發育長養於其間哉。書曰。人心惟危。道心 惟微。夫能精一道心。俾常為一身之主。則邪思妄念。自爾退聽。欲寡而神益完。不惟多子。抑且多壽。 蓋養生尤貴於寡欲故也。

男女服藥論

男子以陽用事。從乎火而主動。動則諸陽生。女子以陰用事。從乎水而主靜。靜則眾陰集。故 治男子。毋過溫熱以助其陽。治女子。無過寒涼以益其陰。古人黃柏知母之藥。每用於男子。而幹 薑艾葉之劑。慎施於婦人。男女陰陽自然之體。固有不得而同者。至於七情內傷。六淫外浸。發為 諸病。治熱以寒。製寒以熱。隨證推移。安能執此。但男女嗣續稍遲。雖無疾病。當加調護。男子 陽動之體。惟慮合而易失。未獲中其肯綮。女人陰靜之質。多苦交而弗孕。不能遂其生成。由是培養 之術。若不可廢。在男子則用思仙丹。收固真陰。以為持久之計。在女子則用啟榮丸。鼓作微陽。以 為發育之基。竊觀古今種子諸方。不偏於寒。即偏於熱。務張其功以矜世。不析其理以示人。往往 服之反致求全之毀。故述二方。以為世之求嗣者助焉。

交會宜忌日

宜旺相吉日 春甲乙寅卯 夏丙丁巳午 秋庚辛申酉 冬壬癸亥子 忌弦望晦朔。大風大雨。虹霓雷電。雲霧昏暝。日月薄蝕。三光之下。及春秋冬丙丁日。 本命乃劬勞之日。亦不可行也。上宜謹之慎之。 實陽能入虛陰之

實陽能入虛陰。謂男子陽精充實。適值女人經後血海虛靜。子宮正開。與之交合。是謂投虛。一 舉而成胎矣。 經靜一日交會者成男。二日者成女。三日成男。四日成女。五日成男。六日成女。取奇陽偶陰之義。 六日無用矣。大抵前三日。新血未盛。精勝其血。血開裹精。必成男胎。後三日。新血漸長。 血勝其精。精開裹血。多成女胎。交合得夜半後生氣時。有子皆男而壽。 實陰不能受陽之實陰不能受陽。謂女人經盡六日之後。新血方盛。血海充滿。若與交合。以實投實。多不成胎。 又有婦人素稟怯弱。雖經後旬日。血海未滿。亦複成胎。然皆女子。亦血勝其精故也。 弱陰不能攝陽之弱陰不能攝陽。謂女人陰血衰弱。雖投真陽強盛之精。不能攝入子宮。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 或因病後產後經後。將理失宜。勞動過節。虧損陰血所致。治宜調經養血。 微陽不能射陰之微陽不能射陰。謂男子陽精微薄。雖遇女人血海虛靜之日。流而不射。多不成胎。蓋因平時嗜欲 不節。施泄太多所致。法當補益精元。兼用工夫存養。無令妄動。候陽精充實。才授投虛之法。一舉而成矣。 兩尺脈洪大或數。小便常赤。未交易興。既交易泄。或自遺夢遺。真精不固。治在補陰。 兩尺脈微或遲。小便常清。陽事不舉。勉力入房。未竟先痿。或所泄清冷微薄。治在補陽。

診婦人有妊歌

肝為血兮肺為氣。血為榮兮氣為衛。陰陽配偶不參差。兩髒通和皆類例。血衰氣旺定無娠。血旺 氣衰應有體。尺微關滑尺帶數。流利往來並雀啄。小兒之脈已見形。數月懷胎猶未覺。左疾為男 右為女。流利相通速來去。兩手關脈大相應。已形亦在通前語。左手帶縱兩個男。右手帶橫一雙女。 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還三女。寸關寸部皆相應。一男一女分形證。有時子死母身存。或即母 亡存子命。往來三部通流利。滑數相參皆替替。陽實陰虛脈得明。遍滿胸堂皆逆氣。左手太陽浮大男。 右手太陰沉細女。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長記取。三部沉正等無疑。尺內不止真胎婦。母乘子 兮縱氣露。妻乘夫兮橫氣助。子乘母兮逆夫參。夫乘妻兮順氣護。小兒日足胎成聚。身熱脈亂無所苦。 汗出不食吐逆時。精神結備其中住。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弦緊牢強滑者安。沉細而 微歸泉路。

妊娠雜病並產生死二歌餘不能盡錄也

血下如同月水來。漏極胎幹主殺胎。亦損妊母還須慮。爭遣神丹救得回。 欲產之時脈離經。沉細而滑也同名。夜半覺痛應分誕。來日日午定知生。(此歌與前歌皆出脈訣也)

調元

陽虛。右尺命門脈微細。陽痿精清。還少丹。巨勝子丸。 陰虛。左尺腎脈洪大或數。遺精尿血淋澀等症。丹溪大補陰丸。補陰丸。加味虎潛丸。 相火妄動。陽事數舉。右尺命門脈洪大。此為水不勝火。與陰虛同治法。補陰則火自降也。陰 陽俱虛。兩尺脈微弱無力。真精清薄。用八味丸。補天丸。

調經

先期者。血熱。四物加芩連之類。 過期者。血虛。四物加參 白術陳皮之類。 經水紫黑色及有塊者。血熱。四物加黃芩黃連香附之類。 若見腎肝脈遲微。小腹冷痛者。屬寒。四物加炒幹薑之類。 將行而作疼者。血實氣滯。四物加醋炒莪術玄胡索木香。挾熱加黃連柴胡。或四物加桃仁紅花香附之類。 行後而作疼者。氣血俱虛。八物湯。 經行不止。四物加阿膠地榆荊芥穗之類。

安胎

胎痛。乃血少。四物加童便製香附。共為末。紫蘇湯調下。有所激觸而痛者。芎歸湯探之。 胎動屬火。四物加條芩之類。 胎動不安及下血。集驗方秦艽湯。 胎動下血。或因房室不節。有所觸動。四物加膠艾條芩白術之類。 妊娠惡阻。肥人有疾。瘦人有熱。胃氣不安。人參橘皮湯。保生湯。集驗青竹茹湯。懷胎不問 幾個月日。但覺胎氣不安。腰腹微痛。飲食不美。用安胎飲。

便產

妊娠七八個月。恐胎氣展大難產。宜服束胎丸。妊娠八九個月。肥濃膏粱之人。胎氣壅隘。 宜服枳殼散。間二三日一服。或達生散。救生散。臨月用神寢丸。三合濟生湯。 難產用催生丹。遇仙丹。如聖膏。豬肝蜜酒法。 胎衣不下。或血幹或血冷凝澀。當用奪命丹。牛膝湯。或前方如聖膏。 一方用紅花一兩。酒煮濃汁服。 一法令產婦自 發尾在口。嘔噦即下。

轉女為男法

受妊之後。用弓弦一條。絳囊盛。帶婦人左臂近肩。垂係腰下。滿百日去之。 雄黃一兩。絳囊盛。帶左邊。斧一把。置產婦床頭。仍置刃床下。勿令人知。雞抱卵時。置斧 窠下。皆雄雞也。

附方

秘傳金鎖思仙丹 治男子過多嗜欲。精氣不固。澀以去脫之劑也。 蓮花蕊(十兩暖無毒鎮心忌地黃蒜) 石蓮子(十兩味甘平溫無毒經秋正黑沉水者是也本功益 氣安心止汗治腰痛泄精入藥內去青薏取淨粉) 雞頭實(十兩味甘平無毒益精氣強誌取其實並中子搗爛曝幹再搗篩取淨粉) 上以金櫻子三斤。取霜後半黃者。木臼中轉杵。卻刺勿損。擘為兩片。去子水淘淨。搗爛入大 鍋內。以水煎不絕火。約水耗半。取出濾過。重煎如稀餳。市肆幹者倍之。用水浸軟。去子煎。令如 法入前藥末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一月見效。即不走泄。候女人月信住。取車 前子一合水煎。空心服之。一交即孕。根據法服至多日。精神完固。能成地仙。平時忌葵菜。車前子。 按本草。金櫻子味酸澀。平無毒。療脾泄。澀精氣。精氣滑脫者。服之自固。或言其性澀。乃因 無是病而用是藥。且無配製而作煎單服者。籲。澀可去脫。十劑之一法。良工不能更其道也。夫雞 頭實。味甘平無毒。補中益精。石蓮子。味甘寒無毒。安心神。養氣力。治泄精。蓮花蕊。暖無毒。 鎮心益顏色。服餌家取雞頭實。熬金櫻。煎和丸。補下益。名水陸丹。仙方取雞頭實。並蓮實合餌 食之。能駐年。昔人得其一二。功效若此。思仙合眾妙而有之。信可尚矣。 玉鑰啟榮丸 治女子無他疾。經事調勻。容顏不損。但久無胎孕。先師雲。婦人者眾陰之所集。常與溫居。 今失所養。則子宮有陰無陽。不能生發。用此丸平調氣血。鼓作微陽。生育之要藥也。 人參 白術 甘草 當歸 赤石脂 川芎 茯苓 芍藥(俱要白者) 熟地 牡丹皮 沒藥 白芷 本 白薇 玄胡索(上各一兩除石脂沒藥另研外其餘用醇酒浸三日焙曬幹為細末足一十五兩) 香附(去皮毛水醋浸三日炒幹為細末一十五兩) 上藥一十六味。重羅極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瓷器中封固。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白湯送下。 以幹物壓之。待月事調勻。受娠為度。 還少丹 治右尺命門脈微細。陽事痿弱。精氣不足。陽虛之證。 山藥 牛膝(去蘆酒浸) 遠誌(去心)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茯苓 五味 蓯蓉 杜仲(炒去絲) 石菖蒲 茴香(各一兩) 枸杞 熟地(各一兩半) 楮實子(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棗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日三服。食前。 巨勝子丸 治右尺命門脈虛微欲脫。陽痿不舉。陽脫之證。 熟地(四兩) 生地 牛膝(酒洗川的) 枸杞(甘州) 何首烏 茯苓(白的) 天雄(炮) 天門冬(去心) 柏子仁 巴戟(去心) 五味(北者) 山藥 楮實 酸棗仁 續斷(各一兩) 韭子 川椒 蓮芯(各五錢) 覆盆子(一兩) 木香(三錢半) 巫蓉(一兩) 芡實(五錢) 巨勝子 菟絲子 破 故紙(炒各一兩) 葫蘆巴(五錢) 上焉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甚虛者百丸。空心溫酒下。 大補陰丸 治左尺腎脈洪大或數。遺精水血。壯水之要藥。 黃柏(鹽酒炒) 知母(各四兩製同) 龜板(酥炙) 熟地(各六兩) 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 補陰丸 治左尺腎脈洪大或數。精元不固。補陰製火之藥也。 黃柏(半斤鹽酒炒) 知母(同上製) 熟地(各三兩) 芍藥(炒白) 川牛膝(酒洗) 陳皮 鎖陽 當歸(各一兩半) 龜板(四兩酒浸酥炙) 虎頸骨(一兩製同) 上為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白湯下。冬加幹薑半兩。 加味虎潛丸 治左尺腎脈虛數。精神短少。腰膝無力。補腎養血氣之劑。 人參 黃 (蜜炙) 芍藥(炒白的) 黃柏(酒炒各一兩) 菟絲子(酒炒五錢) 當歸(酒洗) 山藥(各一兩) 鎖陽(酥炙) 龜板(酒浸酥炙) 虎頸骨(製同) 枸杞(甘州各五錢) 杜仲(酥炙去絲) 五味(各七錢半) 牛膝(酒洗二兩) 破故紙(七錢半) 熟地(四兩) 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八味丸 治兩尺脈微弱。陰陽俱虛。雙補之劑。 熟地(半斤) 澤瀉 茯苓(白) 牡丹皮(各三兩) 山藥(四兩)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一兩) 山茱萸(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送下。日再服。 補天丸 治六脈虛微。氣血衰弱。虛勞證。具補天一以生水之劑。 紫河車一具(即胞衣男用女胎女用男胎俱以初胎為主若不可得即壯盛婦人者亦可) 黃柏(酒炒) 龜板(炙 各三兩) 杜仲(酥炙) 牛膝(酒浸) 陳皮(各一兩) 冬加幹薑五錢。夏加五味子一兩。已上共為細末。先以河車水洗淨。布絞幹。或用酒煨熟。入諸藥末。 共搗勻焙燥。再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或白沸湯送下。 四物湯 治女子血分或寒或熱。經事或前或後。或多或少。以至崩帶積塊諸症。用此加減。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上等分。水煎。 芎歸湯 一名佛手散 補血治血。生新逐敗。婦人胎前產後。可皆服也。 當歸(酒浸) 川芎(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五錢。入酒一鍾煎。令欲幹。加水一鍾。再煎二三沸。去渣溫服。 安胎飲 治婦懷娠。不問幾個月日。但覺胎氣不安。腰腹微痛。飲食不美。此湯主之。 白術 芍藥(白) 熟地 當歸(各一錢) 廣陳皮(五分) 人參 川芎 黃芩(各五分) 甘草 縮砂仁 紫蘇(各二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一片。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