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家族曆史題材長篇小說《四維村傳奇》原創作者:孝文版權所有,盜版必究(編者注:本故事純屬虛構,切勿信以為真)第一章四維村的起源上世紀初期,整整過去了一百年,在中國西南重鎮重慶的歌樂山上有一個四維村,關於四維村的故事在世人麵前流傳很少,由於各種因素影響,不能公開,但是,作為羅家的後人,筆者有責任講述先人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重慶人,了解羅氏家族。據老一輩人講述,我們四維村羅氏家族的老祖宗世代生活在廣東麻柳,善於養殖桑蠶,有紡織綾羅綢緞的手藝,而且還擅長張網捕魚蝦,套飛禽。這就勾勒出羅氏遠古先民,勤耕紡織的生活畫卷,想象一下,那時候兩廣地區山高林密,湖泊星羅棋布,先人穿著皮草裙,臉部抹上迷彩,背弓挎刀,斜披繩索,尋虎跡,覓蛇蹤。據我考證,先人們還身藏絕技,他們把虎肩甲骨做成飛抓,套在繩子一頭,需要攀岩時,就拋出飛抓,待飛抓抓牢靠了,就借力往上攀登,這就是現代攀岩運動的鼻祖。先人借助此等高超技藝,上到陡峭的懸崖采集山藥,有靈芝,馬咖,山藥,葛根等等,羅氏先民嚐百草,總結藥理知識,注重吃食,過著刀耕火種的遊牧生活。一直以來,重慶人中普遍有一個傳說,就是湖廣填四川,這段曆史還是有證可查的。具體年代不詳,有待進一步考證,我們的祖先就是那個時候入川的,據傳說那次移民是強製執行的,有點像現在的強拆,把人是捆綁著押解入川的,一根大楠竹,在用柳條捆綁在一起,八人一組,在押解途中,需要吃飯和方便,吃食時一般八人一桌,重慶老話把入廁稱為解手,你想啊!不把手解開,如何解褲帶呢!重慶人總愛把手背在身後,據說也是這個典故遺留的痕跡,是長期看告示的結果,更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你把本土重慶人的袖子擼上來,仔細看胳膊,一定會有兩條被繩子綁過的痕跡,還有,那時都穿的草鞋,重慶人的大腳拇指根部外側,會留下一個拐拐,土著重慶人的明顯特征。當時四川盆地,地廣人稀,草木茂盛,適合作物生長,湖廣人入川後,插杆為界,搶占地盤,羅氏家族的先人們在榮昌縣紮下了根,其中一支,來到了長江與嘉陵江交彙之地,選中了歌樂山,建起一座山寨,這就是歌樂山四維村,起初本不叫歌樂山,而是叫哥羅山,偕音的緣故,才有現在的名字。“四維村”三個字的由來,也是由繁體羅字演化而來的,上四下維就是羅,據說當時羅家算是名門望族了,在百家姓裏排名靠前,大概在十六、七位的樣子,百家姓排名還是很有講究的,國姓肯定靠前了,姓氏人丁興旺也靠前,羅氏家族世代都與世無爭,崇尚自然的田園生活,故而中國曆史上,留下的羅氏家族的名人,屈指可數,筆者曾做過初略統計,統計數據不一定準確,希望更多羅氏家族的能人,幫助我完成。我最喜歡的羅氏名人就是隋唐英雄雙槍將羅成,近代的要算十大元帥之一的羅瑞卿。當然啦!不可能生拉硬拽與名人靠上關係,給自己臉上貼金,可他們確確實實是羅姓啊!“羅氏家族有一個說法,八百年前是一家,一筆難寫兩個羅,一說。”羅氏族譜中告誡後人,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不能做出失格的事,辱沒了先人。羅氏家族是地道的漢人,但是不反對異族通婚,這樣做是為了吸收更優秀的血脈發揚光大羅氏,羅氏族譜中有一條奇異的硬性規定,不允許離婚,但是,可以三妻四妾,這在其他家族的族譜上是絕無僅有的事,都是些封建思想的老黃曆啦!四維村的發展單說從榮昌走進重慶的這一支羅氏族人,其中一男子羅伯通,正當壯年,尚未取妻,他在溝裏砍了根楠竹,自己搓一根三米長的麻繩,頭挽白毛巾(這個習俗,據說是紀念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而穿戴的孝帕。)赤著腳丫,嘴含著一根汗煙槍,就來到重慶城求生活,在先輩那裏學習來的求生本領,給予了伯通無限自信,他在田溝裏抓了根一米多長的烏梢蛇,就可以當街表演,換取幾個散碎銀子,糊口求生。某日,伯通照常表演完,抓起散銀就去包子鋪,整了一籠小籠包,邊走邊吃,把油手往棉麻褲上一揩,蹦蹦噠噠地往息身的停在江邊的小船走去,突然從路邊竄出一個叫花子,搶了包子就跑,眼見到嘴的香包被奪走,伯通那個氣呀!好大的膽子,敢光天化之下搶我的東西,不想活了。伯通一路追趕,來到嘉陵江邊的一處窩棚,眼見叫化子鑽進了窩棚,伯通正要撩草簾進去,從裏麵撲出一隻川東烈犬,這狗狗僅次於藏獒,在中國算得上二號猛犬吧!伯通一見,不好,轉身就跑,兩腳難敵四腿,川東烈犬在伯通屁股上狠狠地咬了一口,這時從窩棚裏出來一個,喝住了猛犬,伯通一瞧,那個氣啊!一口氣差點沒上來,狗主人居然就是小叫化子,小叫化子跑過來,扶起跌倒伯通,伯通一推,一不小心推在叫化子的胸脯上,耶!有點異樣的感覺,伯通三十三的爺們,之前沒有碰過女人,家裏唯一的女人就是母親,而且母親在他剛懂事的時候就離開人世了,伯通心裏一軟,說:“算了!看你是個女流的份上,我不和你計較!”說罷,就一瘸一拐地往回走,那叫化子趕過來,拉住伯通的手說:“別走,我給你療傷。”伯通一想,自己帶著傷,一個人也不方便就答應了,叫化子把伯通讓進了窩棚,伯通見窩棚裏還有一中年婦女,叫化子稱“娘娘”,叫花子忙給娘娘介紹,這位是、、、、、一時語塞,“我叫羅伯通”伯通自報家門,後來伯通了解到,娘娘是土族人,姓“辜”。叫花子是娘娘在家鄉拾到的孤兒,給她起名“辜素芳”,從此母女相依為命,家鄉沒有吃的,就流落街頭,靠娘娘給大戶人家洗衣服為生,娘娘這幾日病了,沒有去給大戶洗衣,家裏揭不開鍋,素芳實在沒辦法,就搶了伯通的包子,還害得伯通被狗咬,素芳說:“打了吃狗肉!”伯通立馬勸解到,好歹狗兒也是一條命,看在她忠心護主的前提下,原諒它。素芳照料兩個病人,她在田間地頭攏了一些草草藥,給伯通服,又熬了一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娘娘和伯通喝,伯通想我一大男人也不能白吃白喝別人的東西吧!就把身上所有的銀子都掏出來交給素芳,伯通還從隨身的布袋中抓出那條烏梢蛇,割了頭,破了皮,切成三分長的小段交給素芳,讓她去燉湯,兩個小時後,一鍋香噴噴的蛇肉湯就熬熟了,三個苦命的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在素芳的精心照料下,在加上伯通正值壯年,很快就康複了,伯通眼看冬季就要來臨,自己的傷也好的差不多了,就決定出去賺錢,伯通久跑江湖,知道哪裏可以賺到錢,他有一幫兄弟在嘉陵江上當纖夫,他告別了娘娘和素芳,加入了纖夫的隊伍。纖夫長年在外奔波,從重慶朝天門碼頭延江北上,化龍橋、瓷器口、合川、閬中,裝了浪中的老陳醋和張飛牛肉在坐上船放灘回重慶。伯通曬得去嘛黑,可他想著素芳母女,就有使不完的力氣,愛情不期而遇,在纖繩上蕩悠起來。他下了船三步並作兩步行,奔至素芳母女的窩棚,他把賺到銀子一兩不剩全給了素芳,素芳那時才十四、五歲,娘娘也看到了這個情況,就從中說和他忙在一起,這事水到渠成,在自然不過,結婚那天,伯通還給那狗特意包了一些鹵雞骨頭,獎賞這隻義犬護主有功,又促成了一段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