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末有位學士名叫梁鑿貴,是廣東省某鄉鎮的一名舉人,早年雖飽讀詩書卻屢試不中,在清朝,舉人是個門檻,隻要跨過這道門檻,再前一步考得進士探花什麼的就能改變命運謀得一官半職,否則十年寒窗隻是徒勞磨穿鐵硯有負讀書人虛名。
後來他聽村裏老人說他家祖上雖曆代出聰明才子卻都無人登科,主要原因是祖上無開科發甲的風水,雖然族宗長輩曾多次請堪輿易師修造祖墳,但都徒勞無功。最後他決心去學堪輿,一來能為己謀福二來想借堪輿術來改變家族命運好讓子孫後代光耀門楣。
自唐代國師楊筠鬆在江西贛州退隱時曾把堪輿風水術一度發揚光大,曆經數個朝代後,江西贛州成了舉國聞名的風水聖地,到了清乾隆年間贛州的堪輿門派如雨後春筍紛紛冒鼎,引得全國各地的習易者蜂擁而至尋求道緣真機。
而當今現世,修習堪輿之人多如過江之鯽,在大街牆角處隨便撒泡尿都能撞上一兩個,真假難辨。很多道貌岸然儀表堂堂自稱是堪輿高手的老師父其實也是出來騙吃騙喝的老江湖,他兩次入江西尋師均遇偽師騙子,耗盡積蓄後也隻學了些粗淺的堪輿知識,屢次為人造福均未見發跡,被同鄉人譏笑為“本地薑”,意為本地的薑--不辣。
這第三次來江西他探聽到一個享有盛名的道觀學院,那便是離贛州城十幾裏開外的“紫陽觀”,相傳其北峰山上常有霧氣,在陽光照耀下呈紫紅色,故名“紫陽”。
紫陽觀座落在紫陽峰頂,山體方正形似高聳神壇,懸崖峭壁且三麵環山一麵朝陽,終年有雲霧繚繞如同仙境一般。在修道者眼中,那裏正是一塊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據說新觀落成不久便名聲大噪,幾年間門下弟子便達數百之眾,在贛州堪輿界中享受名氣,短短十年時間,在掌門李元峰的勵精圖治下,紫陽觀以凶猛浩大聲勢超趕各派,最終位列堪輿界前茅,得與“楊公廟”“天道莊”呈三足鼎立之勢。
一天中午,烈日當空,萬裏無雲。
趕了半天山路後,本地薑停駐在紫陽峰的半山腰處歇息,才爬完五百多級階梯的他已累得氣喘如牛。對於一個文弱之人來說,想要一口氣登完這一千零八十步台階的山路實乃不易之事,好在這半山腰的轉角處有顆參天大樹正好遮蔭消暑,時不時又有山風徐徐吹過拂麵透心,掃去心中疲憊。
微風送爽,他臥靠在樹幹上稍作歇息,朦朧中有個白頭老翁坐著個不知名的怪物從上麵飄然而至,仙氣十足,尤其一雙明暗幽深的陰陽眼發出攝人心魄的光芒。
他剛要上前說話,那老翁伸手一戳,點到了他胸前佩戴的家傳寶玉上,寶玉隨之發出煌煌亮光,霎時耀眼無比!照得他雙目眩迷,如墜漩渦深淵。
本地薑猛地失聲驚叫身子直直立起,待看清楚周身事物時才驚覺剛才之事竟是南柯一夢!舒緩了一口氣後,才發覺周身大汗淋漓,不經意間低頭一瞥,汗水沾濕了胸前那塊裸露在外的家傳寶玉,在烈日的照耀下那魚玉發出晶瑩的亮光。
他回過神來舒展身子,又望了望那蜿蜒直上的山道,不由地加快步伐朝山頂進發。
快到山頂時,頂上隱隱傳來朗誦修行之聲,令他精神為之一振!想到此後能拜入師門修得真機日後回鄉造福更令其激動不已。
突然,從下方傳來一陣急促的聲音:“閃開閃開!前方擋道之人速速避讓!”
本地薑回過頭去,隻見下方四個大漢抬著一個轎子健步如飛飆了上來,專眼已衝至身前,山道本身便狹窄,最多隻容得五人並肩而行,對方抬個轎子剛好勉強通行,本地薑在上方避無可避隻得呆立原地,這時前方抬轎的大漢驀地騰出一隻大手,使力把他撥開,再順勢衝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