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職場上的博弈術——升職還是加薪(3 / 3)

這種從目標出發,反向推演,分析要達到設定的目標,現有條件的瓶頸和製約在哪裏,然後缺什麼就想辦法補什麼的方法我們稱為“目標倒推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目標倒推法”成功實現自己目標的事例不勝枚舉。

1976年的冬天,19歲的李恕權在休斯敦太空總署的太空梭實驗室裏工作,同時也在休斯敦大學主修電腦。盡管如此忙碌,但隻要稍微有空,他就把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音樂創作上,因為他熱愛音樂。

李恕權曾坦言,在他的事業剛起步時,他的一位朋友曾給了他許多的鼓勵和幫助。在一個周六的早上,當李恕權的朋友問到他五年後的目標時,李恕權回答道:“第一,五年後,我希望能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而且這張唱片很受歡迎,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個有很多音樂家的地方,能天天與一些世界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

他的朋友聽完他的“五年目標”後,運用“目標倒推法”給出了如下的回複:“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那麼在你的第四年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訂合約。那麼你的第三年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的唱片公司聽。那麼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那麼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排練就位準備好。那麼你的第六個月,就是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然後讓你自己可以逐一篩選。那麼你的第一個月就是要有幾首曲子完工。那麼你的第一個禮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個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完工。現在你知道你的下一個星期要做什麼了。另外你還說你五年後,要生活在一個有很多音樂家的地方,然後與許多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經在與這些人一起工作,那麼你的第四年照道理應該有你自己的一個工作室或錄音室。應該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經住在紐約或是洛杉磯了。”

事實上,李恕權也正是按照倒推出的行動方案行事,雖說不是恰好五年,大約可說是六年的時間,他終於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另一個通過“目標倒推法”成功實現自己目標的是蒙牛總裁牛根生。

2001年9月,蒙牛集團在製訂未來“五年計劃”時,總裁牛根生將2006年的銷售目標鎖定為100億元。

結果,這個決定一出,大家都目瞪口呆,覺得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但牛根生卻說:“我還是膽子小的,換了別的總裁,一定會把目標定為200億元。”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解決以下的問題:牧民的奶牛從哪來?企業的廠房從哪來?  市場到哪裏去開發……之後,分析現有的條件,為了實現目標,蒙牛便開始了多種創造性的工作。

針對奶牛少的問題,蒙牛開始富有“吞吐性”地配置資源結構,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增加奶牛數量。例如,通過購買,自繁選育、選留,推廣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新技術等方法。針對廠房少的問題,蒙牛開始大批量地蓋全球樣板工廠,並且建立國際示範牧場。針對市場開發問題,蒙牛不僅打出了“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口號,還讚助“超級女聲”,使其為蒙牛造勢……

結果,2006年蒙牛全年銷售總額達到了162億元。2007年1月至6月更是半年突破100億元,成為中國乳業的總冠軍。

對此,牛根生有一句很經典的話:“隻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標。”

目標決定行動,一個目標確立後,在實現它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所有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存在解決的方法的,隻要你有立誌實現目標的勇氣和決心。

你是不是也有很多五年後希望能夠做到的事情?你是不是覺得“五年”是個很漫長的時間,什麼事情都可以慢慢計劃?如果你正在為實現你的“五年計劃”而迷惘無措,你現在應該就知道了,五年後的事情運用“目標倒推法”算起來在今天就要開始動手。

跳槽,利還是弊

無論如何取舍,都不會有人為你的失誤埋單。因此在跳槽之前,你必須經過充分的考慮。

在現今的職場中,跳槽已成為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它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當情況不利時,跳槽就會變成一種風險。當你不確定跳槽對自己是一種風險還是一個機會的時候,你就可以運用博弈論的原理來進行判斷。

假設員工在A公司從事D崗位的工作,這一職位的市場薪酬平均水平是x0元 /月,由於種種原因該員工有跳槽的意向。他在人才市場上投遞了若幹份簡曆後,B公司表示願以高於x0元 /月的薪酬x1 /元聘任他從事與A公司的D崗位類似的工作。這時,A公司麵臨兩種選擇,第一,接受員工的跳槽行為並繼續以x0元 /月的薪酬聘任另一名員工從事D崗位的工作;第二,拒絕員工的跳槽行為,將員工的薪酬提升到有足夠吸引力的x2元 /月。在這個過程中,單位A和員工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員工占有更充分的信息,因為A公司不知道B公司願給他支付多少薪酬。當員工提出辭職後,A公司會首先考慮員工所處崗位人力資源的可替代性。如果員工在A公司不具有可替代性,那麼A公司就會以提高薪酬的方式留住員工。員工與公司經過討價還價後,A公司會將員工的薪酬提升到大於或等於B公司所提供薪酬的水平。如果人力資源具有可替代性,那麼A公司就會默認員工的跳槽行為。

其實,每個公司都會針對員工的跳槽意向作出兩種選擇:默許或挽留。相對來說,員工也會作出兩種選擇:跳槽或留任。實際上,在對待跳槽問題上,公司和員工都會基於自身的利益討價還價,然後作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這一過程就是公司和員工博弈的過程,無論員工最後是否會跳槽都是這一博弈的“納什均衡”。

不過,以上分析隻是在博弈論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分析。實際上,由於招聘成本的存在,即便人力資源具有可替代性,公司也會在事前或事後采用非提薪的手段阻止員工跳槽。例如,公司與員工簽訂就業合同時即約定一定的工作時限,或者扣押員工工資、員工學曆證書或相關資格證等。當然,從法律上來說,扣押員工的工資或者學曆證書、相關資格證是不合法的。

另外,對於員工來說,跳槽也存在擇業成本和風險。新公司是否有發展前景,到新公司後有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新公司增長的薪酬部分是否高於原公司……在跳槽過程中,員工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員工每跳一次槽都會給下一個雇主提供自己正麵或負麵的信息,比如:跳槽過於頻繁的員工會讓人覺得不夠忠誠;在跳槽過程中職位一路提升的員工會給人有發展潛力的感覺;長期徘徊於小單位的員工會讓人覺得缺乏魄力;等等。員工以往跳槽行為給新雇主提供的信息對員工自身的影響,最終將通過單位對其人力資源價值的估價表現出來。相對正麵的信息,會讓新單位在原基礎上給員工支付更高的薪酬,負麵信息則剛好相反。

從短期看,通常員工跳槽都以新單位承認其更高的人力資源價值為第一選擇;如果從長期看,員工跳槽的前一階段的工作表現會影響到未來雇主對其人力資源價值的評估。這種影響既可能對員工有利,也有可能對員工不利。換句話說,員工在選擇跳槽時,也等於在自己的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之間作選擇。

在職場中,如果一個人的心思已不在就職崗位上,那麼他或多或少都會在工作中表現出來。但不要總以為自己才是最聰明的,別人不會發現這種苗頭,也不要總想著跳槽。你需要時刻記住的是:無論如何取舍,都不會有人為你的失誤埋單,在跳槽之前,你最好要經過充分的考慮。

做有原則的處事圓通之人

“做人若沒有一點認真的念頭,便是個花架子,事事無成”,但事實也證明:“處世若沒有一點圓滑的機智,便是個木頭人,處處有礙”。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進退兩難的局麵,比如,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自古忠孝難兩全”,說的就是忠孝之間,難以兼顧,必有取舍的意思。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在選擇與放棄之間,尋求一條新的道路,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美麗心靈》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約翰·納什教授給20幾個學生上課。教室窗外的樓下有幾個工人正施工,機器的響聲成了刺耳的噪聲,於是納什走到窗前狠狠地把窗戶關上。馬上有同學提出意見:“教授,請別關窗子,實在太熱了!”而納什教授一臉嚴肅地回答說:“課堂的安靜比你舒不舒服重要得多!”然後轉過身一邊嘴裏叨叨著:“給你們來上課在我看來不但耽誤了你們的時間,也耽誤了我的寶貴時間……”一邊在黑板上寫著數學公式。

正當教授一邊自語一邊在黑板上寫公式之際,一位叫阿麗莎的漂亮女同學(這位女同學後來成了納什的妻子)走到窗邊打開了窗子。電影中納什用責備的眼神看著阿麗莎:“小姐……”而阿麗莎對窗外的工人說道:“打擾一下,嗨!我們有點小小的問題,關上窗戶,這裏會很熱;開著,卻又太吵。我想能不能請你們先修別的地方?大約45分鍾就好了。”一位正在幹活的工人愉快地說:“沒問題!”又回頭對自己的夥伴們說:“夥計們,讓我們先休息一下吧!”阿麗莎回過頭來快活地看著納什教授,納什教授也微笑地看著阿麗莎,既像是講課,又像是在評論她的做法似的對同學們說:“你們會發現在多變性的微積分中,往往一個難題會有多種解答。”

而阿麗莎對“開窗難題”的解答,既使得同學們不必忍受室內的高溫,又使得教授也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講課。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看似無法調和的矛盾,其實並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僵局,那些看似是零和博弈或者是負和博弈的問題,也會因為參與者的巧妙設計而轉為正和博弈。正如上文中納什教授所說:“多變性的微積分中,往往一個難題會有多種解答。”這一點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其實是沒有絕境的。隻要我們多一分理性的思考,就一定能找到選擇與放棄之外的第三條路。這種情況,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例證。

克裏斯托·萊伊恩是英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設計師。除了年輕,他一無所有,但他很幸運,參加了溫澤市政府大廳的設計。1688年,這位年輕的設計師運用工程力學知識,依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很巧妙地設計了隻用一根柱子支撐大廳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後,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驗收時,卻說隻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要求他再多加幾根柱子。

克裏斯托·萊伊恩卻十分自信,他認為隻要用一根堅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證大廳的安全。他堅持自己完美的設計而拒絕了工程驗收者的建議,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府官員,對方威脅要將他送上法庭。

在種種壓力下,克裏斯托·萊伊恩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地步:堅持自己的主張,就意味著公然與政府作對;放棄,又有悖於自己為人的準則。最後,他屈服了,在大廳裏增加了四根柱子,市政府人員仰望著五根高大結實的柱子,放心了,工程順利通過了驗收。

克裏斯托·萊伊恩主持設計的市政府大廳建成後,政府官員你來我往,換了一批又一批。300年後的一天,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花板時,愕然發現萊伊恩後來加的四根柱子根本就沒頂到天花板,柱子和天花板中間差了令人難以察覺的一毫米。

後人將這個市政府大廳稱為“嘲笑無知的建築”,世界各國的建築家和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這根神奇的柱子。如今這個大廳仍堅固如初。萊伊恩生前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很自信,自信至少在100年後,當你們麵對這根柱子時,隻能啞口無言,甚至瞠目結舌——我要說明的是,你們看到的不是什麼奇跡,而是我對自信心的一點點堅持。”

萊伊恩在關於柱子問題上,與那些自以為是的官員們有過衝突,還差點兒把自己送進監獄,但他很快就明白,麵對那些無知的人,頂撞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於是很巧妙地想到了這個辦法。麵對強勢的對手,有些人是抱怨,有些人是屈服,有些人是碰得頭破血流。但對於很多看似棘手的問題而言,並不是不存在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關鍵是你能不能想到。像萊伊恩一樣,在對抗和屈從之間尋找另一種解決之道才是最聰明的。

然而,在標榜個性的今天,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都無法理性地運用博弈的智慧為自己贏得勝利。

一個星期天,小竇工作的公司因要對模具部門的工模進行盤點而安排了加班。小竇是盤點的主要負責人,他事先就對盤點事項做了詳細的安排,一上班就和同事們一起在悶熱的車間裏忙碌起來,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工作。不知什麼時候老板來到車間,看了小竇的工作步驟後斷然說:“停下來,停下來!”然後又指點他應該如何如何去做,小竇跟老板解釋了自己的方法,一再強調這是自己多年來的經驗積累,並且大家都已熟悉了這種方法,工作進行得很好,老板的指示雖好,但用於模具盤點不合適。老板聽後立即陰沉了臉,非常惱火地命令小竇必須按自己說的要求去做。因為老板的方法裏含有明顯的漏洞,小竇當然覺得自己有理,就據理力爭,一場激烈的爭吵於是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最後,小竇對老板說,既然你這麼堅持,那你就讓他們按你說的去做吧,我不想這樣做。說完小竇就離開了車間。

由於老板的提議在實際工作中根本行不通,最後還是遵循了小竇的方法。事情過去後,小竇還是像以前一樣工作,老板也沒有再提什麼。這件事似乎已經漸漸被人們淡忘了,隻是每逢公司有加薪或晉升時,小竇總是靠邊站。

當小竇又一次與老板在辦公室門口碰麵時,老板意味深長的眼光才讓小竇猛然醒悟到:其實這件事情還沒有過去,至少對老板而言是如此。於是,小竇選擇了離開。

離開公司那天,小竇平靜地跟老板談了自己離職的想法和原因,然後客氣地相互祝願。但臨走的一刻,他還是忍不住問老板:“我一次次的晉升無望是不是因為那件事?”老板先是搖了搖頭,後又肯定地點了點頭,有點尷尬地說:“你要記住,沒有哪個老板願意被人頂撞,哪怕是隻有一次!”

小竇的方法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最後老板還是采用了他的方法,但在實施提議之前,老板並不知道自己的方法行不通,老板隻知道員工應該要服從命令。其實,小竇完全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不要當著眾人的麵說老板的方法行不通,讓老板下不來台。而可以先按老板說的去做,等到行不通時老板自然就知道自己的方法是不切實際的,到時再去跟老板提建議,老板自然會欣然采納。但小竇卻沒有理智地去思考,特別是沒有把工作原則與處世原則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為工作的成績就是一切,所以在不恰當的場所貿然地對抗老板,並發生爭吵,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此,之後小竇與晉升和加薪無緣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了。

生活中,有許多像小竇這樣的人,他們為了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惜與自己的上級公然對抗,他們隻知道有這麼一句話“做人若沒有一點認真的念頭,便是個花架子,事事無成”,卻不知道還有另外一句“處世若沒有一點圓滑的機智,便是個木頭人,處處有礙”。

在生活和工作中,認真是必需的,但是若認真過了頭,沒有一點圓滑機智,隻憑一時的衝動行事,就會讓自己的前途戛然而止。

卡耐基說:“無論對方的才智如何,都不要存在靠爭論改變任何人的想法。從爭論中獲勝的唯一秘訣是避免爭論。”真理都是不言自明的,無須過多的爭論,要花費心思的是用怎樣的行動來堅持真理。

在求職、晉升的路上,在風雲變幻的職場競爭中,麵對強勢之人,一味地與之對抗是沒有任何好處的,但一味地屈從又會有損自己的原則和尊嚴。因此,如果既想避免因對抗而對自己產生不良的影響,又想堅持自己的原則,那就要先擺出一種屈服的姿態,然後在對抗與屈從之間尋找另一條出路。如此,才能在給足別人麵子的同時保全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