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常護助煩惱等, 恒亂迷惑性輕躁,
彼於後時生悔心, 若樂睡眠隨順行。
彼有多業滅盡者, 追憶求時生惱悔,
增是諸使煩惱地, 若樂睡眠隨順行。
於諸善事無求欲, 於諸法中無求心,
數數行於非法中, 若樂睡眠隨順行。
即是遠離菩提道, 一切功德悉減少,
滅於白淨至黑闇, 若樂睡眠隨順行。
無有無畏嚴熾心, 彼不嚐生歡喜念,
睡眠所執寬慢行, 若樂睡眠隨順行。
彼自知己懈怠處, 妒他住於精進力,
彼於精進說非善, 若樂睡眠隨順行。
智者若見如是患, 誰當喜樂共睡眠?
一向生癡多見網, 無欲正法滅功德,
智者誰不樂精進? 若能滅苦淨諸闇,
未來惡道皆悉盡, 諸樂根本得甘露。
世間所有諸才藝, 及出世間諸能處,
能發精進不為難, 智者何不力精進?
若欲真住勝菩提, 彼等當知睡眠患,
精進無怠不放逸, 我於如是發覺彼。
故無放逸與恐怖, 發於精進禪定心,
舍於諸患離睡眠, 守護菩提及種子。”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為諸菩薩應當見,若聞如是多睡眠諸患已,然當不能斷,亦不能生厭離心。世尊!何者菩薩欲當學信心,當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生懈怠?為求善法故,於如是多功德中,雖複聞已,不能發於精進已行,當欲滿足菩提分故。如來已善說多睡眠諸患,及發精進諸功德。世尊!雲何菩薩當觀樂造諸業諸患,菩薩若觀已,當少欲知足。”
佛告彌勒:“於中菩薩於樂作業,當觀二十種諸患。何等為二十?彌勒!所謂凡菩薩樂作諸業,當樂欲世間法,即住一切最下業中;所有讀誦勤劬者當被他輕賤;所有獨行禪定勤劬者當被他戲弄;乃至無際生死流轉以來當發造業不休;所有信心諸長者,不能為作福田;常有貪欲;愛諸物心,向行於中;以勤劬力常憂家業;違他善法;施以法教而不順從;多有思念染著諸味;所得精妙之事,即不愛樂;常造作相害惡業;向諸知識新舊恒常憶念飲食;恒常樂知他人是非長短之事;恒常樂不合語議;諸梵行者所教不受;常觀他過,不觀於己;速被他輕賤;合真議語中恒常減少。彌勒!若菩薩樂造諸業者,當有如是等二十諸惡過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恒常住於下賤業, 勝上之業彼最遠,
此教法中無廣大, 營事業者有斯患。
好樂讀誦諸比丘, 為彼輕賤不欣仰,
禪定之人去舍彼, 營事業者有斯患。
生死業中常勤勞, 解脫處遠住諸縛,
凡所受食不淨食, 營事業者有斯患。
恒常趣於諸業等, 受取諸物無不樂,
於諸受物常貪欲, 營事業者有斯患。
貪著朋友同行者, 雜行共親更相染,
猶如飛鳥被籠罩, 營事業者有斯患。
於諸家業恒常憂, 心意愁戚未曾樂,
凡所出言無人受, 營事業者有斯患。
有人教德不隨順, 順法教者而不受,
彼有戒行不具足, 營事業者有斯患。
恒常憂愁心不安, 於諸俗業勤勞意,
智慧寂靜彼不欲, 營事業者有斯患。
彼恒多有諸業事, 雜種諸味為彼縛,
在在處處不知足, 營事業者有斯患。
於他集聚恒歡欣, 智者不樂共言語,
愛樂猥濁猶如驢, 營事業者有斯患。
心常嗔恨無潤澤, 增長諸業常無盡,
被彼愛染堅係纏, 營事業者有斯患。
彼不依倚諸尊者, 依倚俗家相佐助,
見有住戒者誹謗, 營事業者有斯患。
晝夜無有別思念, 飲食衣服及臥具,
略說功德不欲受, 營事業者有斯患。
好問世間業功德, 勤營語業彼歡欣,
勤勞勝德彼不恭, 營事業者有斯患。
耽著營作共親友, 用己力勢調伏彼,
所有惡業彼便作, 營事業者有斯患。
恒常好觀他過失, 己所過惡不自知,
見彼德者常調弄, 營事業者有斯患。
每至被他所輕賤, 來者請法為我說,
意智不周無方便, 營事業者有斯患。
如是諸患當觀已, 諸有菩薩樂是業,
應當作彼最勝業, 所作諸業皆無失。
舍於千錢取一錢, 有智之者應嗬責,
如是之者被他嫌, 若樂作彼賤業者。
是故智者有方便, 下賤之業棄舍已,
智者知已作上業, 一切諸佛所讚歎。”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彼諸菩薩,缺少智慧心意狹劣,正等勤勞,舍最勝法,而作小業。”
佛言:
“彌勒!我今告汝,我今敕汝。彼等菩薩不依佛教出家故,即不能滅,無禪定,無有讀誦,不求多聞。複次,彌勒!諸如來教滅智行作智智,具足勤勞故能辯知,不可以俗業校量而知。此非勤勞者,樂聞生死流轉者,所謂檢挍世間所造作世間財購,於中菩薩不得慕羨。
“彌勒!假使檢挍勤勞菩薩,作七寶塔滿此三千大千世界,不能令我歡欣,非供養我,非承事我。彌勒!若有菩薩。乃至一四句偈,受持誦習與波羅蜜相應者,彼當令我歡欣,當供養我,當承事我。所以者何?彌勒!以多聞故,諸如來菩提不取諸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