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隋言誌德 譯
爾時婆伽婆,複於一時遊波羅奈城諸仙住處鹿野苑中,與大比丘眾足滿千人,複有五百諸菩薩眾,於其眾中,多有諸根未成熟者,有減少善根者,有諸業障者。爾時彼處諸菩薩中,複有諸菩薩,樂多世事,樂於談話,樂於睡眠,樂於雜業,樂於戲論,樂於染著種種文詞散亂之業,不合禪行,於諸善事懶惰懈怠,破精進行,忘失正念,無所能知,常行亂行。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彌勒,在彼會坐,知彼眾中諸菩薩等有如是行已,即作是念:“此諸菩薩減損道分。然我今者,應當發覺此菩薩等,令彼憶念發起道意。”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作是念已,於日晡時,從禪定起,往詣諸菩薩所。到已,與彼諸菩薩共相慰喻,為作歡喜,令彼樂欲求聞法故。因而告彼諸菩薩言:“長老!汝等頗於菩提分中不損減乎?”
彌勒菩薩作是語已,彼諸菩薩語彌勒菩薩言:“長老彌勒!我等道分唯有損減,無有增長。何以故然?我等輩取住疑心:‘我等為當得作佛耶?不得佛耶?我等為當墮落法耶?不墮落耶?於諸善根為欲生耶?為不生耶?’作於惡心,我等住取是相。”
作是語已,彌勒菩薩告彼菩薩眾言:“汝長老輩,今可共往詣佛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所。然彼世尊一切智見,無礙解脫知見具足,巧知一切眾生心行。彼佛世尊量汝等行,當為說法。”
時彼眾中六十菩薩,共彌勒菩薩往詣佛所。到已,五體頭麵禮佛足已,於地未起,悲啼雨淚。其彌勒菩薩,頂禮佛足卻坐一麵。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諸善男子!汝等應起,莫啼莫歎,勿生熱惱。汝等過去作此業障,汝等於時歡喜踴躍,罵詈毀辱破壞他人,不信業報,不能分別業障,纏繞不合善故。”
爾時彼六十菩薩,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作是言:“善哉,世尊!我等業障願分別說,令我等輩自清淨心勿複更造。”
時彼菩薩作是語已,佛告彼菩薩言:“諸善男子!汝等過去,於拘留孫如來教中出家學道,既出家已,住於禁戒於戒放逸,住於多聞於多聞放逸,於頭陀功德皆悉損減。於時有二法師比丘,汝於彼所誹謗淫欲;為多利養、名聞因緣,於彼親友施主之家嫉妒慳貪;於二法師所親友檀越,汝複破壞離散,兩舌毀辱令生疑惑,不生信心,信不具足,說非善事。時二法師所有眾生,心生敬信隨順之者,令彼等輩斷諸善根作諸障礙。汝等以此業障緣故,遂於六十二百千歲,墮於阿鼻大地獄中;複於四萬歲,墮於活地獄中;複於二萬歲中,墮黑繩地獄;複於八百千歲,墮熱地獄;複於彼處舍命已後還得人身,於五百世中生盲無目。以業障故,所生之處一切闇鈍,忘失本心,善根閉塞,少於威力,眾皆棄舍,恒被欺陵。為人憎惡,毀呰誹謗。常生邊地貧賤之處下種姓家,少利養、少名聞,不為他人恭敬供養,亦不尊重,人所不喜,眾所厭惡。汝等從此舍身命已,於後五百歲中正法滅時,還生於惡國惡人之處下種姓家,貧窮下賤,被他誹謗,忘失本心,不欲善根,常有障礙,雖暫遇明,還被翳闇。汝等於彼五百歲後,一切業障爾乃滅盡,於後得生阿彌陀國極樂世界,時彼如來方授汝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彼等六十菩薩乘富伽羅等,既聞此已,捫淚恐怖毛豎,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世尊!我等從今若於菩薩乘富伽羅所,若生嗔恚過失,而複更造自餘業障,我等今日於世尊前皆悉懺悔。
“世尊!我等今者於如來前發實誓願: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若於菩薩乘富伽羅輩,於犯罪之中發覺言說,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若於行菩薩乘富伽羅所,戲弄惡賤而輕慢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若於行菩薩乘富伽羅所而起我慢,說彼惡事若實若虛,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見菩薩乘富伽羅者,若在家若出家,受五欲果報富樂遊戲娛樂。見是事已,生不信心,取彼過失,不生敬心,不作師想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於親友家乞丐家因緣,行菩薩乘富伽羅所,若逼切身心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行菩薩乘富伽羅所,出不喜聲及罵詈聲,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於晝三時及夜三時,一切菩薩乘富伽羅所不禮拜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為護此受故,若身若命而不舍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若聲聞乘、若辟支佛乘富伽羅所,若起勝念自大非彼,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於遊行時,若不作卑下心,如旃陀羅及如狗犬,若不作如是行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若自稱譽,毀謗於他,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怖嗔鬥故,若不離彼去百由旬猶如風吹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於持戒者我應敬念,若多聞者、若頭陀功德及省事者並餘功德,若不讚說,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等從今日已,若不覆藏己之功德,開示己惡,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爾時世尊讚彼六十行菩薩乘富伽羅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善說此諸誓願,能自發覺,善作是願。汝等如是住者,當盡一切業障,當得善根淨。”
爾時世尊複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彌勒!若有菩薩欲淨業障,當作是願。”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複白佛言:“世尊!頗有善男子等護持此願,當得滿足不退轉不?”
佛告彌勒:“有諸菩薩受行是願,彼善男子、善女人,寧舍身命不缺此行,亦不退舍。”
爾時彌勒菩薩複白佛言:“世尊!行菩薩乘富伽羅等,具足幾法,於後五百歲法欲壞時,無損無害而得免脫?”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其具足有四種法,於後五百歲法欲壞時,不損不害而得免脫。何等為四?不求他過;於菩薩乘富伽羅所有犯罪處而不發覺;於善友家及施主家不生吝惜;舍離惡言。彌勒!是為行菩薩乘富伽羅等具足四法,於後未來五百歲時,不損不害當得免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莫於他邊見過失, 勿說他人是與非,
不著他家淨活命, 諸所惡言當棄舍。
“複有四法,行菩薩乘富伽羅等,後五百歲法欲壞時、比丘壞時,無損無害而得免脫。何等為四?所謂不相應眾生應當棄舍;遠離大眾;常修蘭若;降伏己身與此相應。彌勒!行菩薩乘富伽羅等具四法者,於彼後時五百歲中法欲滅時,能於自身不損不害,安隱解脫。”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棄舍眾鬧極遠離, 無法比丘勿親近,
當修蘭若佛所讚, 不著利故得涅槃。
“是故,彌勒!菩薩於後五百歲時,欲自不損不害而得解脫,一切業障欲得免者,勿親穢鬧,應住蘭若空閑園林,離不相應諸眾生等,常自省察莫求他過,愛樂默然,當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於諸眾生起慈湣心,而為說法勿求恩報。”
爾時世尊複告彌勒菩薩言:
“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而為說法。何等二十?得正憶念;得勝妙趣;得好正意;得強誌力;得多智慧;覺悟出世般若波羅蜜;當得少欲;當滅嗔恚;當滅愚癡;一切諸魔不得其便;諸佛護念;非人守護;諸天與力;一切冤家不得其便;凡所親友無人能壞;凡所出言人必信受;得無所畏;凡有行處恒常歡喜;智者讚歎;所行法施恒為他念。彌勒!是為法施不求果報得二十功德,棄舍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無所希望,饒益為首常行法施。
“複次,彌勒!菩薩複有二十種功德,不求果報,菩薩為他行法施時,不著利養名聞,饒益為首數行法施。何者二十?彼未生辯才則能令生;生已不失;得陀羅尼;當得密動;不用多力廣益群生;少用功力多所利益;於眾生邊恭敬尊重;常應供養;當得身密;當得口密;當得意密;超越惡道及諸恐怖;於命終時心得歡欣;如法正說能伏他論;具大威德勝人敬仰,況餘凡庶;諸根成就,無能及者;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能行難行精進不減;守護正法速能超度不退轉地;一切行中得隨順住。彌勒!是名複有二十種功德,菩薩法施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饒益為先,數行法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