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

酋長之子

1918年7月18日,一個男嬰的啼聲打破了南非東部的一個騰布人部落酋長家的緊張與寧靜。酋長亨利·G·曼德拉抑製住內心的狂喜,小心翼翼地抱起兒子,為他取名納爾遜·曼德拉。

曼德拉出生時,南非黑人已在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下掙紮了200多年。南非是一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這裏有肥沃的農田、廣闊的牧場、豐富的礦藏,但是所有這些卻都成了白人的財富,而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非洲人,卻被趕入偏僻貧瘠的“土著人保留地”。

曼德拉的童年是在家鄉烏姆塔塔的鄉間度過的。雖說他的家庭是部落的貴族,但是一家人也必須在地裏幹活才能維持生活。

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小曼德拉一天天長大了。5歲時,他已長成為一個健康活潑的小男孩,成了個名副其實的“搗蛋鬼”。

那時候,父親給他分派的任務是放羊。每天,在非洲美麗富饒的大草原上,他和小夥伴們盡情地玩耍。他學會了用彈弓打飛鳥,學會了怎樣采蜂蜜、采野果,怎樣在清涼的溪水中遊泳,他還會用鐵絲捕魚,做各種各樣的玩具。有時,他們就打木棍杖,做各種遊戲……

父親叫他“搗蛋鬼”,這一點也沒錯。他比別的小夥伴更活潑、更調皮,膽子更大一些。他和小夥伴們喜歡做一種遊戲,先騎到驢背上,驢子跑起來以後,再從驢背上跳下來。有一次,大家發現一頭小倔驢,非常不聽話,小夥伴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敢騎它。

“搗蛋鬼”這時卻滿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我敢騎!”大家都瞪大眼睛,瞅著他一步步走近小毛驢。隻見他一騎上去,小驢發瘋似的跑起來。更可怕的是,毛驢跑向了一個荊棘叢!小夥伴們都大叫起來,驢背上的“搗蛋鬼”這時也嚇壞了。馬上就要到荊棘叢了,而且驢還亂蹦亂跳地顛起來,想把他甩下來。可他還是很快鎮靜下來,一邊抓緊小毛驢,一邊瞅準機會跳下去。好了,這邊的草很厚很軟,隻見他趁小驢稍一安穩的空兒,“嗖”的一聲跳了下來。還好,正跳到那塊草地上,小曼德拉滾了兩下,躺在那兒不動了。這可把小朋友們嚇壞了,忙跑過去圍住他。可“搗蛋鬼”這時卻一躍而起,哈哈地笑起來。

這件事讓大家很佩服他,佩服他的膽量和勇氣。他漸漸地成了個孩子王,小夥伴們沒有不聽他的。

每當夕陽西下,曼德拉一天中最喜歡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來,這使他顯得格外興奮。白天的嬉戲和勞作已被忘得一幹二淨,因為晚飯後的篝火旁,村裏的老爺爺會給他們講動聽的故事,都是關於先輩們的英雄事跡,常常聽得小曼德拉如醉如癡,忘記了一切。

從老爺爺的故事中,他知道,這塊美麗的地方原來是他們祖先生活的家園,他們是這裏的主人。後來白人來了,為了掠奪財富,殺了許多他們的先輩。白人不但霸占土地,用殘酷的手段統治著黑人,而且說白人是這裏的主人。在老爺爺動情的講述中,小曼德拉的心也激動起來,燃起了對白人仇恨的烈火;而先輩們英勇抗擊敵人的事跡,更讓小曼德拉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這天晚上,吃過晚飯,一群小夥伴打打鬧鬧來到了村頭的大樹下。他們燃起熊熊篝火,望著天上的明月,靜靜地聽著老爺爺講述故事。

“在白人到來之前,我們這裏美極了,生活得很幸福,那時,土地上盛開著鮮花,流淌著奶和蜜。可是,白人拿著火槍和我們進行了一次戰鬥,他們一下就搶走了5000頭牛。……”。

善於思考的曼德拉腦海中產生了許多問題,他問老爺爺:“那時候我們打過勝仗嗎?”

望著天真無邪的孩子,老爺爺又講起黑人領袖恰卡的動人故事。

“有,怎麼沒有呢?你們知道恰卡嗎?他可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用短劍刺矛作為武器。他還創造了牛角陣法——就是隊伍像牛角那樣,中間是主要的攻擊隊伍,兩邊各有一列隊伍。和敵人作戰時,兩邊的隊伍快速向前包圍敵人,然後中間的隊伍向前猛攻,打得敵人落荒而逃。在恰卡的領導下,我們打了許多勝仗。白人一提起他,都害怕得要命。”

“哈哈哈……”孩子們都高興得大笑起來,曼德拉心中更是興奮不已,為先輩們的英勇機智驕傲萬分。

“老爺爺,你說說,還有哪些英雄呢?”一個小夥伴又問道。

“比如我們科薩族的馬卡納,他發明了車陣戰法。你們知道,白人使用的是火槍,隔很遠就可以打我們,而咱們的武器是短劍長矛,怎麼是人家的對手呢?他就讓人們做了許多戰車,戰車上有厚厚的木板,敵人的槍彈打不透。咱們的士兵躲在車後向他們進攻,一旦接近他們,那可好看了,他們的槍彈派不上用場,可咱們的武器卻發揮了作用,把敵人殺得大敗而逃。”

老爺爺接著講道:“他可了不起了,不僅會催眠術,而且左右手都可以投擲標槍,非常厲害。”

“那後來呢?”孩子們最喜歡刨根問底,一群小孩子都大睜著好奇的眼睛,等待老爺爺繼續講下去。

“後來呀!他被敵人抓住了。”

“怎麼會被抓住呢?”

“有一次,白人打敗了我們,搶走了許多東西,還抓了許多婦女和孩子。他們揚言說隻要他投降,就會釋放這些婦女和孩子。馬卡納非常勇敢,不顧別人的勸阻,一個人走到敵人軍營裏。敵人還以為他帶了好多人,安排了很多伏兵。結果見隻有他一個,被他的英勇氣概震住了,敵人首領和他說話時都結結巴巴。有幾個士兵想把他捆綁起來,被他一聲大喝,嚇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他們太怕馬卡納了,都以為他是天神呢!可是,哎!真可惜!”

在老人的歎息中,孩子們也都沉默起來。大夥凝望著天上的明月,久久沒有聲息。

簧火映紅了孩子們的臉頰,河水回應著孩子們的心聲。這片寂靜的大草原上,曾經發生過許多驚天動地的往事,彌漫著無盡的英雄氣概。民族的曆史是如此地沉重,可憎的白人又是那樣凶殘。老人的故事,像沉重的石塊,激起了他們心中的陣陣漣漪;又像陣陣春風,喚醒了他們民族情感的嫩芽。

一個個夜晚就這樣過去了,一個個故事留在了小曼德拉的心靈深處。從自己家族的遭遇、村莊的變遷和民族的興衰,他想了很多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很多的道理,這讓小曼德拉變得成熟和沉穩。

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早已立下誌願,要改變現有的不合理的世界,要讓黑人從白人的殘酷統治下解放出來。可是,白人已統治多年,戰爭也早已煙消雲散,我們該怎麼辦呢?這些問題朦朦朧朧浮上他的心頭。

小曼德拉一天天地長大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活潑好動,而是變得沉默寡言,常常思考一些問題。由於他一天到晚老皺著眉頭,同伴們給他起了個“小老頭”的綽號。他也確實比同伴們顯得早熟,他樂於助人,勇挑重擔,常常在小夥伴麵前表示,要為自己的民族服務。他的父親看到他的這些變化,非常高興。

有一天,曼德拉和小夥伴們在村子外放羊。羊群在大草原上靜靜地吃草,他們則在一旁做遊戲。

忽然,從遠處傳來一個孩子的哭泣聲,還夾雜著責罵聲。

他們都循聲跑了過去,遠遠地看見一個白人正在鞭打一個黑人孩子,他們的心馬上都沉下來。

人高馬大的白人拿著一根皮鞭,狠命地抽打著眼前一個瘦弱的小男孩。小男孩叫貝迪,是給白人放羊的。這時,他已經渾身是血,大滴小滴的血順著身體往下滴。他一邊躲閃,一邊大聲求饒。

曼德拉的心急速地跳動著,他咬著牙,小拳頭也不由捏得緊緊的,一股怒火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燒。他對著白人大聲說道:“請你住手!你為什麼要打他?”

白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喝聲嚇了一跳,他停下手,瞪著小曼德拉,等他發現眼前隻是個小家夥時,便傲慢地仰起頭,不屑一顧地嚷起來,唧哩咕嚕講了一通外國話,曼德拉一句也聽不懂。

這時挨打的貝迪告訴他們,原來是他不小心弄丟了白人的一頭小羊羔。他的家裏很窮,怎麼賠呢?眼前的貝迪是如此可憐,他的嘴唇顫抖著,臉色發青,鮮血淋淋。曼德拉想了一下,便打了一聲口哨,他的羊群馬上跑了過來。

他走近羊群,牽出一頭小羊羔,輕輕地摸著小羊,說實話,他真有點舍不得。最後,他蹲下去親了親了小羊,便站起身把羊送到白人麵前。

白人仔細打量了眼前的這頭小羊,覺得還可以,就牽著羊得意地走了。

貝迪被送回家了,小夥伴又為曼德拉擔心起來,他該怎麼向父親交待呢?

曼德拉也是心事重重,一路上都低著頭。路過村頭那棵大樹時,他的心忽地跳了一下,一個想法閃現出來。這是他們常聽老爺爺講故事的地方,想起老爺爺講過的民族英雄恰達常常顯靈的故事,他決定編個故事騙一下爸爸。

晚上,小曼德拉怯生生地走到父親身邊,他目光躲躲閃閃,心跳個不停。父親早已發現了他的異樣,不動聲色地看著他。

“爸爸,你知道恰達吧?”

“當然知道。”

曼德拉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接著說:“今天,我在放羊時睡著啦,然後就見恰達過來了。他說:‘孩子,我非常喜歡你的這頭小羊羔,能送給我嗎?’我說:‘好吧。’等我醒來時,哎,那羊羔果真不見了。”

說完話,曼德拉舔了舔嘴唇,低著頭不吭聲了。

父親低沉的話音響起:“孩子,你一向很誠實,很懂事,我很喜歡你。可是,今天你卻犯了個錯誤,你的眼睛說明你在撒謊。孩子,誠實,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我想聽一個真實的情況。”父親緩緩說道。

“啊,父親是瞞不過的。”小曼德拉心裏嘀咕著,他瞅了瞅父親的眼睛,充滿了威嚴卻又不乏慈祥,他結結巴巴地說出了下午的事。

講完以後,他低著頭,等待父親的責罵。屋子裏靜悄悄的,曼德拉覺得時間停頓下來了。可是,難耐的幾分鍾過去了,並未傳來父親的訓斥,他抬起頭,發現父親微笑著望著他。

上學後,曼德拉又有了個新名字——納爾遜,這是老師給他起的英文名字。當時的非洲,由於是英國人統治,所以非洲人都要起個英文名宇,這名字是他的老師姆丁根小姐給他起的。

曼德拉喜歡自己的老師姆丁根小姐,是因為非常小的一件事。

上學的第一天,曼德拉為自己的衣服發愁。上學以前,村裏的小男孩,都是隻披一條毯子,從肩上纏下來,係在腰間。可現在要上學了,怎麼能這麼打扮呢?

他思來想去,決定要自己做一件衣服。

小曼德拉翻找出父親的一條舊褲子,又找到一把剪刀,從褲子的膝蓋處剪斷。等他穿上一試,嗬,還正好。可惜,就是腰太大了,怎麼辦呢?他就找來一條繩子,在腰裏胡亂一紮,就這樣吧!

這身打扮的曼德拉一踏進教室,同學們見他這幅怪模樣,哄的一下全笑了。

曼德拉的臉刷地一下子紅了,他低著頭,站在那裏不敢動了。

這時,一個清脆悅耳的聲音說道:“大家安靜下來,不要笑,這樣笑別人是不禮貌的。下麵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同學。”

曼德拉這才抬起頭,他看到了一位漂亮的小姐。隻聽這位老師向大家誇獎起曼德拉,並講了幾件他樂於助人,聰明能幹的事。小朋友這下都不笑了,露出對他十分敬佩的神情。

原來,父親的好朋友喬治叔叔對姆丁根小姐詳細介紹過小曼德拉。這下,曼德拉覺得她是那樣親切,立刻喜歡上了這位老師。由於曼德拉的成績非常好,姆丁根小姐更加喜歡這個小學生了。

大草原上的天氣說變就變,讓人捉摸不定,命運之神也是變幻莫測。轉眼曼德拉嚐到了失去父親的痛苦。

他開始讀書不久,父親便去世了,小小年紀的曼德拉,被這突然降臨的厄運給擊垮了。父親是他生活中的支柱,盡管他一直與母親相依為伴,可是孤苦無依的感覺卻強烈地撞擊著他的心房。

父親臨終前把他托付給自己的朋友榮欣巴塔,他母親便把他送到了榮欣巴塔家裏。

榮欣巴塔是部落的酋長,他家的住所十分豪華,小曼德拉第一次見到時都驚呆了。逐漸地,他適應了這裏的生活,與酋長的孩子們相處很融洽。榮欣巴塔對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既慈愛又威嚴。

曼德拉的新學校就在酋長家邊上,是一所隻有一間教室的小學校,課程有英語、科薩語、曆史和地理,小曼德拉的成績是出類拔革的。可是,令他疑惑不解的是,在這種學校中學不到自己國家的真正曆史。教科書裏極力宣揚黑人民族是無能的,他們需要白人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來拯救,並且,教科書還極力否認南非黑人是本地居民。

這些都令小曼德拉感到屈辱和憤怒,他常常把聽來的先輩們英雄事跡講給同伴們聽。因為家裏經常有各部落的酋長來辦事,小曼德拉從他們的講述中知道,南非就是黑人美麗的家園,而白人是從1652年荷蘭人首次侵入這塊土地才開始出現的。他們曆數白人的暴行和劣跡,咒罵這些可惡的魔鬼,祈求上天能夠刮一陣風把他們席卷而去。

這裏的生活是富足安詳的,慈愛的榮欣巴塔又教給小曼德拉許多做人的道理,讓他明白作為一個黑人對民族應負的責任。在這令人滿意的環境中,小曼德拉健康地成長著,喪失父愛以及別離母親的傷口漸漸愈合了。

榮欣巴塔的兒子賈斯提斯更是小曼德拉的知心朋友。他比曼德拉大四歲,個頭大,英俊瀟酒,曼德拉非常欣賞他。兩人很快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親密的友情溫暖了小曼德拉那顆童稚的心。

平靜的生活往往讓人漠視時間的流逝,而無情的時光總能給人們帶來新的生活。轉眼間,曼德拉已由一個小孩子變成了大男孩,這一年,他16歲了。他的個頭變高了,嗓音變粗了,胳膊有力了,心思複雜了。

16歲,在黑人部落裏是個重要的年齡。它意味著一個男孩變成了一個男人,成熟了,有責任了,也有支配自己的權力了。部落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儀式,來慶賀他們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