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殘者,名明瓚,天寶初衡嶽寺執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餘而食,性懶而食殘,故號“懶殘”也。晝專一寺之功,夜止群牛之下,曾無倦色,已二十年矣。
時鄴侯李泌寺中讀書,察懶殘所為,曰:“非凡物也。”聽其中宵梵唄,響徹山林,李公情頗知音,能辨休戚,謂:“懶殘經音先淒惋而後喜悅,必謫墮之人,時將去矣。”候中夜,李公潛往謁焉,望席門通名而拜。懶殘大詬,仰空而唾曰:“是將賊我。”
李公愈加謹敬,惟拜而已。懶殘正撥牛糞火,出芋啖之,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就食而謝。謂李公曰:“慎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公一拜而退。
居一月,刺吏祭嶽,修道甚嚴。忽中夜風雷,而一峰頹下,其緣山磴道為大石所攔。乃以十牛縻絆以挽之,又以數百人鼓噪以推之,物力竭而石愈固;更無他途,可以修事。懶殘曰:“不假人力,我試去之。”眾皆大笑,以為狂人。懶殘曰:“何必見嗤?試可乃已。”寺僧笑而許之。遂履石而動,忽轉盤而下,聲若震雷。山石既開,眾僧皆羅拜,一郡皆呼“至聖”,刺史奉之如神。懶殘悄然乃懷去意。
寺外虎豹忽爾成群,日有殺傷,無由禁止。懶殘曰:“授我棰,為爾盡驅除之。”眾皆曰:“大石猶可推,虎豹當易製。”遂與之荊梃,皆躡而觀之。才出門,見一虎銜之而去。懶殘既去,虎豹亦絕蹤。
後李公果十年為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