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寫在編前的話:
作為一個半吊子的軍事愛好者,對於昨天發生的一個報道很感興趣。
台軍誤射雄三導彈,擊中了在附近海域作業的高雄籍翔“利昇”號漁船。
事件最終導致1死3傷,至於死亡人數會不會增加,這個看傷員運氣了。
然而,當地媒體報道的一些情況很有意思:
軍方第3度記者會晚間7點30分移師左營海軍基地旁的四海一家召開,131艦隊少將艦隊長胡誌政是金江艦的直屬長官。他表示,金江艦導彈中士高嘉駿7月1日獨自進行測試時,艦上其他的軍官正在開會,原本應采取模擬訓練模式,不料卻選成“作戰”攻擊模式,才會導致雙彈射艙內1顆導彈離架射出。
看到了這一部分內容,不知道導彈發射操作的作者一臉懵逼,因為就算是再不懂,都很清楚“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引導能力不差。(PS:就看紙麵描述。)
據說“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是TW軍方最新研製的“航母殺手”導彈,裝置在“成功號”巡防艦上層中段左右舷的位置。此一新型導彈發射箱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它與相對較小的“雄風二型”巡航反艦導彈發射箱放在一起,十分醒目。成功艦的左右舷,各裝置2枚“雄三”和“雄二”;相對原有4加4枚“雄二”,戰力大大提升。
TW的發言人認為“雄三”飛行速度快、精準且穿透力強,隻要發射1至2枚,就可以擊沉對方軍艦。
重點就在這裏,那一艘倒黴的漁船很有可能就是被導彈發射之前,被輸入了相應的攻擊目標指令。然後?貌似也沒有什麼然後了。
所謂的“誤射”,作者表示嗬嗬噠,然後再來一句,不管諸位看官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
下麵是正文:
……………………………………我是久違的正文線……………………………………
張綿在醒過來之後,發現自己已經躺在了位於幾乎已經成為廢墟的一個大樓後麵的臨時戰地醫院當中。
而看到了他醒過來之後,一個醫生對他說:“你沒有什麼大問題,若是可以的話,你需要觀察幾天嗎?”
處於當時的那個情況,張綿的身體狀況也不算太壞,當時被圍困多時而各種物資都相當缺乏的雅加達,也不太可能將寶貴的藥物浪費在一個非重傷員的身上。但是出於一個醫生的醫德,這個醫生還是表示張綿能夠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多待幾天。
但是張綿搖了搖頭,讓自己的意識再清醒一下之後,他才看著醫生:“跟我一起送過來的人,他們在什麼地方?”
醫生沉默了好一會,然後才搖了搖頭,他本來不希望說出這一句話,但是他最終選擇的是坦白:
“很抱歉,前兩天你送過來的時候,隻有你一個人而已。也許,其他人在另外一些戰地醫院吧。”
醫生的話,讓張綿的心不禁咯噔一下,因為他就算是不明白雅加達眼下所麵臨的局勢,都知道醫生的話蘊含的意思。
醫生的話語當中,雖然說出了一些人也許會在其他地方接受治療,但是他並不是一個新兵蛋子,他很清楚,假如一個傷員需要治療的話,那麼往往會集中在一起治療或者是急救。但是眼下隻有他一個人的話,他能夠想到一個情況,那就是除了他之外,陣地上的人很有可能都死了。
仿佛是驗證了他的想法,在兩天之後,找到了自己的上級營長的張綿,知道了一個殘酷無比的事實,那就是他所在的那個連,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在戰鬥中死亡或者是失蹤。
在戰場上失蹤,往往意味著死亡或者是被俘虜。但是從當時的局勢來看,俘虜哪怕是一個連長,都沒有什麼必要,因為一個連長所知道的事情並不多,甚至是在那種混亂的情況下,連旅級編製的布防區域都不清楚。
而在這個情況下的戰場失蹤,往往就是意味著連屍體都辨認不全。這一種可能性不是沒有,比如說一發大口徑榴彈炮炮彈落下,一個官兵在直接爆炸區域的話,那麼這個人往往會被炸得四分五裂,甚至是連肢體都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