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 1)

誌剛教授是我們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青年教師骨幹。這些年來他一直堅守在針灸、推拿的教學、科研第一線,同時還兼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及教育部評審專家等一批社會職務,事務不可謂不多,工作不可謂不累,但他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得紮紮實實,這讓作為他的同事的我不免心生後生可畏的感慨。

聽說誌剛教授正在寫一本叫《李誌剛穴位養生方》的大眾科普讀物,我很是欣喜,但又有些許擔心:習慣了做前沿教學、科研的他能不能把自己從麵向專業學生的教授角色變身為麵向社區大爺大媽們侃侃而談的大眾科普人?大眾科普需要的是通俗易懂,需要把深奧的科學道理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娓娓道來,還要說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這對長期從事專業教學的教授來說並非易事。但看了他寫就的書稿後,我不僅沒有了任何擔心,還甚至為他叫起好來。之所以如此,源自於本書的幾個特點:

一、讓公眾對穴位養生知識有了一個整體而清晰的認識。穴位相關的養生方法非常多,比如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穴位貼敷、針刺放血等,要讓公眾在一本書裏能學會這麼多的實用方法並非易事,而誌剛教授卻能信手拈來,寥寥數筆便將原本深奧、艱澀的知識送到了尋常百姓家。

二、從頭到腳,對身體的每一部位都提供了一套簡易的保養方案,讓任何讀者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養生保健知識。另外,針對一些常見病以及婦女、兒童的常見健康問題,書中還專門給出了相應的簡易治療方法,方便讀者在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居家輔助治療。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書中還專門對氣血津液、髒腑的日常保養做了專門指導,告訴讀者如何做好自己的日常保健,未病先防,真正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三、能夠教會讀者把穴位用活。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這些年養生保健類圖書很多,我也瀏覽了一些,但看後多有以偏概全或過分強調的遺憾,有些圖書讓讀者看後除了知道按照某法防治某病,並不能領悟養生的真諦,無法讓讀者做到活學活用,今後遇到書上沒有講到的健康問題仍然無所適從。但《李誌剛穴位養生方》這本書,既講穴位養生的方法,更講穴位養生的原則,能夠讓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人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地應用穴位做日常保健和疾病的輔助治療,我以為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值得每一個追求健康的人士仔細研讀。

追求健康是人類共同的願望。醫學專家不僅有治病救人和維護健康的責任,也有傳播健康知識的義務。誌剛教授既承擔了責任,又盡到了義務,堪值嘉許,故以為序。

2010年6月於北京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