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麟飛也明白自己的指控站不住腳,不過他也沒打算讓多少人相信他的話,他有幾十萬的大軍在手,這種強大的力量,即使你不相信他說的話,他也有辦法讓你相信。
圓月大帝的血脈自然不是待宰的羔羊,明知無力回天,這些皇族子弟仍然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以以卵擊石的方法衝殺著。
征天城血流成河。
但是火麟飛是幹淨的,他的戰袍上沒有沾染一滴鮮血。
盡管將圓氏血脈屠戮一空,但他完全沒有愧疚的理由,他為什麼愧疚?
沉穩的元帥輕易的保住了權力和榮耀。
圓月帝國統治了大陸二十九年,在最後一年的秋天,火麟飛宣布軒轅國誕生,並且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軒轅國的開國大帝。
那年的秋風似乎格外的蕭瑟,寒冷很容易侵入人們的骨髓,卻無法冷卻霸主的雄心。
第二年春,南方的南蠻國宣布獨立,忙於穩定國內的火麟飛不得的麵對第一個挑戰自己的敵人,征天城三十萬大軍早已枕戈待旦,他們踏破春曉,兵鋒直指南蠻。
和大陸中心不同,南方乃蠻族橫行之地,民風彪悍,能控野獸,地形複雜。而軒轅國自建國之後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叛亂,這得益於圓月帝國對中心地區的強力統治,當然,和火麟飛的雄才偉略也有很大的關係。
剛剛建國的南蠻還來不及擦幹淨身上的血跡,卻不得不麵對強大的敵人,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在強大的軒轅國麵前,南蠻國都如同一個小孩一般無力。
戰爭的結果似乎早已注定,甚至南蠻國的軍民對戰爭的結果都持悲觀態度,他們不明白,驍勇的新皇帝為什麼會敢向軒轅國發出挑戰。
很快,他們知道了原因。
就在征天城大軍逼近南蠻,南蠻的勇士們準備殊死一搏的時候,在東方,江東小霸王孫策橫空出世,短短三月,小霸王孫策率領三千江東子弟兵橫掃江東,東吳國成立。
於是,勇於挑戰巨人的少年多了一個同伴,一個比他要強大一些的同伴。他們毫不畏懼的站在巨人麵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自己的自由。
就在火麟飛坐在皇位上,因為新多了一個對手皺起眉頭時,北方的匈奴部落宣布不再聽從任何一國的統治,北荒國成立。
北荒國的獨立時機恰到好處,其實,即使南蠻和東吳沒有成立,火麟飛也不會為了北方的苦寒之地輕起戰端。
為了貧瘠寒冷的土地,卻要麵對強大的匈奴鐵騎,這實在是不劃算的買賣。
局勢似乎一發不可收拾,火麟飛奪權篡位雖然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但如果他想像圓月大帝一樣一統大陸,顯然已經極難實現。
就在這時,火麟飛做了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決定。
西方,向來是佛教盛行的地方,火麟飛派出了特使到達摩寺麵見釋迦牟尼,沒有人知道麵談的內容,但是很快,軒轅國駐紮在西方的軍隊和行政機構全部撤回中央,而釋迦摩尼則告訴信徒:佛在此處,此處便是極樂。
於是,新的國家誕生了,自稱天竺,但是人們通常會稱它為佛國,而釋迦摩尼也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主宰。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火麟飛在麵對挑戰的同時還要給自己培養一個新的對手,如果是為了同盟,天竺的戰力顯然不被世人看好。
公元一百九十五年,征天雄師終於和南蠻軍隊相遇。
強悍,粗野,凶狠是為蠻。古人有雲,南蠻一人入境,百人不敢當。
在戰火中建立的南蠻國儼然有相當強大的作戰能力,即便是麵對受過正統訓練的軒轅國大軍,南蠻國的士兵依然表現出了強悍的戰力。
南蠻人的悍勇依然改變不了自己的劣勢,軒轅國大軍數戰皆勝,鬥誌昂揚,南蠻王孟獲不得不下令將軍隊撤回了南蠻的窮山惡水中繼續作戰,希望利用地利打敗軒轅國大軍。
立場沒有成功的牽製,所以東吳國不得不做的更多,唇寒齒亡,精明的孫策自然明白這樣淺顯的道理。
於是小霸王孫策再次披掛上陣,急忙召集了十萬江東子弟兵出征,一個月時間,孫策便攻到了軒轅國軍事要塞——新城城下。
軒轅國軍隊不得不將遠征南蠻的軍隊撤回,而後調集大軍援救新城。在新城將士的奮戰之下,堅守新城十七天後終於等到了援軍,孫策不得不帶兵撤退。
火麟飛不得承認東吳和南蠻與自己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