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
出色的報務員
安德魯·卡內基是控製美國的10大財閥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鋼鐵大王。
他的父親妻爾形辦了一個紡織業家庭工廠,但那時是英國政治與經濟轉型期,因此家庭工廠紛紛倒閉,不得已全家移民美國。
卡內基的母親瑪琪(瑪格麗特的妮稱)以縫鞋為副業,工作場所設在家中的二樓。每當母親工作忙碌時,卡內基總在一旁幫忙穿針引線,還在吃奶的弟弟湯姆則在搖籃裏香甜甜地睡著。
每天一大早卡內基就起床。由於沒有自來水,一切用水都是在附近僅有的一口井排隊打來的。每天,卡內基都要用大木桶,來回挑幾次水,而後才吃早飯、上學。
卡內基13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走進了匹茲堡的大衛·布魯克斯先生的電報公司。當時,聽說這家公司需要一位送電報的信差,卡內基的父親便領著他想去碰碰運氣。到了電報公司門口,他突然決定一個人進去求職,讓父親在外麵等著,他父親疑惑不解,但他神色堅決:“我想一個人單獨去試試看。”
在一星期內,卡內基實現了自己麵試時許下的諾言,熟悉了匹茲堡的大街小巷,兩星期之後,卡內基連郊區也了如指掌。“這個蘇格蘭小個子挺勤快的嘛。”公司上下都對他頗多讚譽。進入電報公司1年後,卡內基已成為信差的管理者,這意味著卡內基在信差中的突出地位。
當時投遞的電報超過責任區可索取1毛錢的小費。電報童常常為這1毛錢外快,紛紛爭搶這份差事,引起衝突。從卡內基當監督起,衝突就消失了,因為卡內基規定:“小費全部放在箱內,到月底大家再分。”
每天早晨,大家輪流提前1個小時到公司打掃,但卡內基自己則每天都提前1個小時到達公司。打掃完畢之後,他就悄悄跑到電報房操作電報機,卡內基極其珍惜這個短暫的學習機會,對此,他毫不以為苦,有的隻是無比的興奮。
每天早晨的秘密工作日複一日地進行著。
一天早晨,像平常一樣,卡內基一大早到達公司,剛進入電報房,隻聽有人在喊:
“緊急電報!這裏是費城電報公司。一位叫沙利邦的人過世了,誰能收下這份電報?”
卡內基立即收報,記在紙上,趕忙送到收報人家裏。大衛總經理到公司後,聽到卡內基作的彙報,相當讚許。
一個月底的黃昏,電報童穿著綠色的製服排成一列,等著領取月薪,惟有卡內基被總經理召喚到另一間房裏。
“大概是偷偷操作電報機的事被發現了,真糟,弄不好得開除了。”
卡內基心裏七上八下。
“你做得很好,這個月開始給你加薪,好好幹。”
真沒有料到總經理是這個意思。
卡內基這個月領了13.5元,比上個月多出2.25元。這對於一個年輕的男孩而言,真是筆巨款。
領了薪水,卡內基急不可待地跑回家。
他一回到家,像往常一樣將薪水交給母親,卻把增加的薪水存起來了。
一天,總經理問卡內基:
“願不願意去格林斯堡工作幾天?”
格林斯堡位於約翰斯敦和匹茲堡之間。那裏的電信局的報務員臨時請假,幾天後回來,要求總部派人暫時代理他的職務。
於是,卡內基出發了。途中他看見數以萬計的工人在開山埋溝,進行鐵路鋪設工程。
“這大概是賓夕法尼亞州的鐵路工程吧?”
卡內基自言自語。
“對,年青人,而且鐵路快完工了。以後費城與匹茲堡間有鐵路相連了。”
駕駛座的老人大聲說道。
格林斯堡旅館是一棟木造的兩層建築,電報公司的分公司,就設在旅館中。
打開事務所的門,卡內基被帶到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跟前,這位臨時要請假的報務員態度相當傲慢。
麵對傲慢的報務員卡內基決定用行動來作回答,他進入電報房,在機前正襟危坐,一聽到收報音,就有板有眼地在電報紙上,寫起電文。
報務員在一邊看得目瞪口呆。
卡內基在格林斯堡圓滿地完成了代理報務員的任務,回到匹茲堡後,開始考慮起新聞電報稿的統一問題。
“記者先生,5家報社都發內容相同的電報,不是很浪費嗎?”
一天,卡內基向每天傍晚要到電報公司抄寫來自紐約、華盛頓電報的5家匹茲堡報社記者的其中一員問道。
記者一臉不以為然的表情:
“不,不完全一樣。”
“不過,我所聽到的收報音,均是一樣的。如果要省些電報費,不如拍統一電報稿。”卡內基堅持道。
“你這樣說,是想被公司開除吧?”
記者半認真半開玩笑。
“記者先生,統一拍電報稿沒關係的。我可以把電報稿複製成5份,分送到5家報社。”
報社考慮到卡內基的建議不錯,可以省去拍電報的那份錢。為了表示謝意,5家報社決定每周給卡內基1元的報酬。
當卡內基16歲的時候,他迎來了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當時俄亥俄河決堤,使得河畔一個叫斯托本威爾的城市電報線全部被摧毀,並且與哥倫布、辛辛那提以及路易斯威爾等中西部重要城市的聯絡幹線全部中斷了。
無論是對卡內基或是對他所在的電報公司來說,這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當接到“連夜趕往斯托本威爾”的命令時,卡內基早已做好了前去冒險的準備。事先他已經預料到人手可能不夠,於是他就帶了他手下的電報童一同往該市趕去。
當時,由於隻能接到東部拍來的電報,卻無法將電報拍往西部,所以卡內基每隔1個小時就必須請夥伴送電報到下遊的惠靈鎮,利用順俄亥俄河而下的船隻來送電報,當然是一個變通的好辦法。因為這樣,就可以直接在惠靈鎮拍發電報了。
這個年輕人終於在考驗中獲得了成功,並且因為對該事件處理得當,卡內基受到加薪的獎勵。當月薪超過30元的時候,他興奮地對母親說:“媽媽,現在可以還清借款和買房子了。”不久,舅舅霍甘就把自己購下的房子賣給了卡內基一家,並且允許他們分期償還房款。
卡內基剛滿17歲的那一年,在匹茲堡的報紙上,刊登了賓夕法尼亞州鐵路公司大幅報道:“匹茲堡與費城之間的鐵路終於通車了。
實際上,這條鐵路並沒有完全通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列車必須繞過約翰鎮的斜坡地帶,才能通行,真正不換車而直達費城是兩年後的事情。但是,在當時,這已經是曆史上的壯舉了,卡內基的電報公司也因此歡欣鼓舞。
“聽說賓夕法尼亞州鐵路要在匹茲堡設立西部管理局。到時候,電報的收發量,不知道要增加幾十倍呢!”
“湯姆·斯考特先生將被任命為西部管理局局長。”人們紛紛議論著。
果然,第二天早上,斯考特先生乘著馬車前來拜訪電報公司了。他身穿黑色禮服,打著蝴蝶結,頭帶絲綢小禮帽,身材非常高大。整個人看上去相當氣派。
卡內基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直瞪瞪地看著這輛漆黑亮麗的馬車。因為還沒有到上班時間,卡內基隻好一個人出來接待這位不速之客。斯考特先生英姿煥發,溫文爾雅,對人也十分客氣,他想讓卡內基把15封電報拍發出去。
卡內基立即拍發15封電報。由拍發的電文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指令電報。電文對由匹茲堡到阿勒格尼斜坡地帶的約翰斯敦的各新站作了如下指示:為使匹茲堡開出的火車暢行無阻,由各站幹線分出的線路,必須保持時間差距,以避免火車浪費時間等待錯車。“謝謝!安德魯,我還會再麻煩你的!”卡內基將15封電報全部拍發完後,斯考特先生再三道謝後離開。但到中午的時候,他又拿著相同的電文,請求拍發,並特別指名:“請安德魯拍發!”
剛剛上任,湯姆·斯考特先生就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他把運費大大地降低,也正因為如此,他在剛剛得意之時受到了多方的責難和非議。
一天早上,斯考特先生和往常一樣來到電報公司,和前來事務所視察的電報公司董事長會談。他們談話的內容恰好被卡內基無意中聽到。
原來,斯考特先生打算架設專用的直通電報線。但是他想找一個專線的報務員,卡內基是他惟一相中的人選。
電報公司極力挽留卡內基,願把月薪出到33元,但斯考特卻願意給35元。看來這位年輕的鐵路管理局長決心已定。
卡內基非常興奮。他所在的賓西法尼亞州鐵路,是大西洋延伸到大西部的大鐵路之一。有自己的新設的發報機,以前學的複式會計也派上了用場,前途一片光明。下班後還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裏讀書充實自己,他感到十分滿足。
投資股票
卡內基是幸運的,因為機遇又一次擺在了他的麵前,而他又把握住了這次機遇。
有一天,斯考特先生突然問卡內基:“喂,卡內基。你能籌集到500元吧?”他就像在說5元那樣無關痛癢的小錢似的。“50元?”卡內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動地減去一位數而重新問道。因為事實上,他全部的積蓄不過50元。
“不,我說500元。”斯考特先生回答,語氣中,倒是強烈地暗示著他不信卡內基能籌到這筆錢。卡內基表示為難,但並沒有讓臉上露出一絲難色。
由於支付亡父的醫藥費喪葬費,家裏的錢已經差不多花光了。並且,他們每年還要付房款給舅舅。對於卡內基和他困難的家庭來說,負擔是十分沉重。但這棟房子的總價恰好是500元。
“我的一位朋友過世後,他太太將遺產的股份賣給友人的女兒。現在這位女士急需用錢。想轉讓股份,是亞當斯快運公司的10股股票,恰好500元紅利是一股1元。這是非常穩定的股票,很快就會漲價。我想你應該買的。”斯考特先生平靜地說。
“亞當斯快運公司的股票那麼有希望嗎?”
“你也是鐵路的一員啊,應該知道亞當斯是美國最悠久的快運公司。在你來美之前,它在波士頓、費城、匹茲堡、華盛頓、聖路易及歐洲各地就已經有分公司,如美國快運公司及威爾斯·法戈等運輸公司,都以經營鐵路運輸賺了大錢,另外還經營彙款業務,目前正在經營銀行業務,明白了吧?”
“明白了,不過……”
按照目前流行的卡內基傳記的說法,在斯考特的極力鼓吹及母親瑪琪願代為籌集之下,卡內基做了生平第一次的大投資。瑪琪聽到兒子的計劃以後,第二天一早就動身前往俄亥俄州的東利物浦,拜訪了經營龐大不動產兼投資事業的胞兄,將住宅做第二順位抵押,借得500元回來。同是蘇格蘭移民的胞兄,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就這麼輕易地貸出這筆巨款。然而另一種版本的卡內基傳記則做了如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