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理小友七七
文/許崧
七七是大理小友,寫了一本關於大理的小說集。
她的文字多是關於感情的。大理的,感情的,聽起來是很好的組合。
大理,一座小城養百樣人。大城市人多,比大理多得多,但真要論多樣性未必比得上大理。這麼說很多人是不服氣的,但如果來大理住一陣子,大概會有不同的想法。大理這地方勝在人和人的關係濃度高。濃度高的地方發生化學反應的機會很大,果不其然也就一直發生著。大都會裏的熱鬧,虛有其表的多,背景裏卻有叮叮當當的金幣落地聲讓人欲罷不能;大理的熱鬧往往是自發的,低俗高雅平淡濃烈都不缺,貴在常能盡興。戴著麵具很難盡興的,不信可以試試看。
我們都知道人的關係越簡單越美好,可也往往不由我們自己說了算。在數不勝數的人間各種合縱連橫中,情感是幾乎每個人都會遭遇的關係,這既有延續種族的難以克製的衝動使命在裏麵,也有成就自己一生美好的期待和向往。如果兩個人能簡簡單單一輩子走到白頭,他們收獲幸福;如果兩個人(或者兩人以上)磕磕絆絆地糾纏不休,那麼他們會給人寫到書裏。總之,戀愛這件事,可以多談,兩頭都有機會,不吃虧的。
大理也許還真是個發生一段感情的好地方。這座小城飄散著一股自由主義氣息,沒有很重的規矩,卻有蒼山洱海那般美好的助燃劑,來來往往的人又多有擺脫了牽絆的錯覺,於是各種僅存於理論上的可能都在發生。這實在是很棒的事。
七七在大理,顯然是個稱職的人生觀察者。她用虛構的方式記錄下一個個非虛構的人。那些人換了名字,換了身份,換了模樣,換了一切可以換掉的身外之物,留下如假包換的人生在七七的筆尖。幸虧有大理,七七得以窺見這麼多精彩的人,以及他們身上刀刻斧鑿的印記;大理也幸有七七,那些本該隨風消散的紅塵,終得以保存。
作為一個多樣性生態的熱烈擁護者,我很遺憾自己沒有足夠長的壽命把所有生活都過一遍。顯然跟我有同感的人數量頗為可觀,不然很難解釋為什麼地球文明會發展出一類叫“創作者”的人,以減輕同類的遺憾為職業方向。感謝這些被專門指派來取悅我們的人,令我們以安全的方式體會了別人在別處的生活,光怪陸離的,驚天動地的,或者百感交集的。
在眾多創作題材中,以電影舉例,什麼戰爭片槍戰片恐怖片科幻片災難片之類,都是跟我們生活沒什麼關係的。靠展現平常看不見的畫麵和故事來說服我們掏錢供養他們,這還是容易理解的。但獨獨愛情,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曆的,體驗的,卻依然保持著澎湃熱情還要去偷窺的。為什麼會這麼獨特?
我代表不了別人,隻能說說自己的理解。
對於愛情的期待,可能深入到內心最深處,人人都是不嫌多的。通過那些別人的事,有時候我們看到不敢相信的曲折、難以企及的勇敢,有時候也從中看到自己,像是被說破了心事。離自己的生活越遠,我們越可以超脫旁觀;跟自己生活近了,才有機會代入到故事中,去體會同呼吸共命運的過癮。
而最終,一部關於情感的電影,一本關於情感的書,其實都是在說四個字。這四個字如此重要卻又如此容易被忽略,因而值得被不斷反複。
這四個字叫“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的本意,是珍惜經過你生命的那些人那些事,因為不論多麼努力,你終究還是會失去他們,而他們也終究會失去你。既然離散是注定的,對抗這個必然結局的唯一掙紮就隻剩下珍惜。
珍惜他們,也就是珍惜自己。
我們都隻活一次的。
讀過這本短篇集的書稿後,這個念頭又一次襲擊了我。
許崧簡介:男,杭州人,著名的旅行作家。1969年11月19日出生。著有作品:《印度走著瞧》《不去吃會死》《美國走著瞧》《西亞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