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蒼茫宇宙,浩瀚蒼穹。在眾多的星係中,有不少的星球上孕育著一種奇妙的東西,那就是生物。地球便是這不少星球中的一個。

在中華大地,這方靈秀俊美的土地上,有一個群雄混戰的時期。這個時期便是春秋戰國時期。我們本卷的故事便是發生在這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朝君王保持著天下宗主的威權,周王對諸侯國有較強的控製能力,禁止諸侯國之間互相攻擊或兼並。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王室開始衰微,隻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製能力。同時,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一些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響或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很快趕了上來。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有的強大起來,有的衰落下去。於是,諸侯國互相兼並,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麵出現了。春秋時期各國的兼並與鬥爭,促進各國、各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屬間的接觸與融合。經過這一時期的大動蕩、大改組,幾百個小國逐漸歸並為七個大國和它們周圍的十幾個小國。

戰國時代的形勢是:楚在南,趙在北,燕在東北,齊在東,秦在西,韓、魏在中間。在這七個大國中,沿黃河流域從西到東的三個大國──秦、魏、齊、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勢的力量。除此之外,另有一個國家名字叫做藍雪國,說是國家其實尚不足楚、趙、燕、齊、秦、韓、魏這七個大國中任何一國的一個小縣大校地域範圍自然是小的可憐,可是這樣一來隻怕大家反而會感到奇怪了吧?其實,說是奇怪,倒也並不奇怪。因為這個叫做藍雪國的國家地處偏僻玄荒的大西北,實是一個苦寒的所在。這藍雪國地界不過有方圓數百裏,而且是在一片綿延數百裏的大雪山近側。因此,這七個爭雄中原的大國居然隻忙著逐鹿中原,而沒有去理會這個小小的藍雪國。也正因為這樣,這個小的可憐的藍雪國才得以在夾縫中存活。話不多說,現在我們開始涉及正題,講述一下藍雪國的情況。

藍雪國之所以被稱為藍雪國,與“藍”“雪”二字實有莫大的關聯。“雪”字不必細言,自然是因為此處地處大雪山,屬於苦寒之地,下雪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裏一年當中倒有十多個月是下雪的,也就是說隻有一個多月是不下雪的。雖然是這樣,但那一個多月裏的絕大多數時間天色陰沉灰暗,這裏的民眾一年當中難得有幾天見到太陽。生活在這裏的民眾境況如何,想必縱使不說,讀者也是十分的明白清楚吧?的確,生活在這裏的人民或可用水深火熱來形容?可話說回來,如若不是因為這裏苦寒,楚、趙、燕、齊、秦、韓、魏這七個狼心勃勃的大國又怎會縱使它存在?當然,這七個大國之所以不入侵藍雪國有三個原因,氣候苦寒,士兵不適隻是其中的一個,也是最為輕微的一個!將相成名萬骨枯!這些高高在上的帝王那一個不是野心勃勃,為了千秋霸王大業,縱是萬骨枯,他們又怎會在意?更不用說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的確確是危機四伏,國君一個不小心,處世不當,便有亡國的危險。不過“富貴險中求”,危機四伏是不假。可是這個時代也恰恰是揚名立腕的大好時機,因此稍有實力的國君便具稱霸的野心,但隻要是實力不是強到一定的地步,決然不敢暴露出稱霸的意圖。

現在我們來說說另外兩個原因。這藍雪國因為地處偏僻,而且終年難見日月,所以土質貧瘠,土地上所能生長的東西著實是有限的很,而這有限的東西裏能供人們食用的東西更是有限,隻怕也就隻有那麼三四種吧。不過“禍兮福所伏”,這裏的情況雖然說是惡劣,但是藍雪國的民眾卻也因此而躲過了無數的災禍,免受了塗炭之災。說完了這兩個原因,我們再說說最後一個原因。

要說這最後一個原因,頗有些麻煩。隻怕需要敘上長長的一段,希望諸位讀者能夠耐下心來,讀下去。藍雪國之所以稱之為藍雪國,除了“雪”之外,還與“藍”字有著莫大的幹係。藍雪國既然是一個國家,那麼不論它是何等的政體,自然也都就有統治它的國君了。春秋戰國時期,休說中華大地,便是其他各大神州大地,也都處在君主政體時期。說到這裏,藍雪國的政體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時下,藍雪國與其他國家一樣都是君王一統。藍姓在中原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姓氏,在今天來講也是如此。不過藍雪國的國君姓藍,藍姓乃是藍雪國這個小國的國姓,國中絕大多數的人多是姓藍,很少有雜姓,因此其他的姓氏反而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