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色色的植物

植物也有血型嗎?

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有血型的。那植物有沒有血型呢?

植物的確是有血型的。1983年,有個日本婦女夜間在臥室裏突然死去,警察趕到現場,無法確定是自殺還是他殺,便化驗血跡。結果,死者的血型是O型,而枕頭上的血跡卻是AB型。由此看來,似乎是他殺,但是,警察卻一直沒找到凶手作案的其他證據。這時,有人提出:這AB型是否同枕心中的蕎麥皮有關係法醫山本打開枕套,取出裏麵的蕎麥皮作了化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蕎麥皮的“血型”果然是AB型的。這個結果立刻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山本擴大實驗範圍,研究了500多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結果發現了植物也有各種各樣的血型。他發現蘋果、草莓、南瓜、蘿卜等60種植物的血型是O型;珊瑚樹、羅漢鬆等24種植物的血型是B型;李子、金銀花、蕎麥等是AB型;隻是沒有找到血型為A型的植物。

植物也會感冒發燒嗎?

如果采用精密儀器測量,你就會發現,植物的體溫並不是恒定的,它們的體溫也經常變化,而且不同部位器官的體溫也不一樣。

植物葉子的溫度變化是最明顯的。白天,植物的葉溫主要是靠蒸騰作用來調節的。當土壤(rǎng)裏含水分充足時,蒸騰作用較強,葉溫降低;而當土壤裏水分不足的時候,葉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在陽光下,葉片因失水過多而不得不關閉氣孔,蒸騰作用就減弱,葉溫就升高了。

生病的樹木和人一樣也會發燒。所不同的是,病樹早晨發燒的溫度往往比其他時候高,而人生病時卻往往是晚間發燒厲害,清晨容易退燒。樹木生病時為什麼會發燒呢原來,樹木生病後,樹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就會下降,整個樹木得不到所需要的水分,樹溫就會相應地升高了。根據病樹會發燒這個現象,人們可以根據溫度來判斷哪片森林有病,從而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為什麼植物晚上要睡覺?

植物和動物不一樣,它們不會運動。但是,植物也需要休息,需要睡覺的。

高大的合歡樹上有許多羽狀的葉子,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它們就舒展開來了;夜幕降臨時,葉子又會成對地折合。植物的葉子晝開夜合,其實就是植物睡眠的外在表現。

美麗的花朵也需要睡覺。每當旭日東升的時候,睡蓮那美麗的花瓣會慢慢舒展開來,用笑臉迎接新一天;而當夕陽西下時,它便收攏花瓣,進入甜蜜的夢鄉,因而人們便稱它“睡蓮”。

為什麼植物晚上要睡覺呢這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適應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植物的葉子在夜間閉合,就可以減少熱的散失和水分的蒸發,因而具有保溫和保濕的作用。夜間的氣溫比白天低得多,睡蓮的花在晚上閉合,可以防止嬌嫩的花蕊不被凍壞。所以,植物晚上睡覺也是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植物會欣賞音樂嗎?

一首優美的樂曲,不但我們人類喜歡欣賞,就是有些動物聽到了,有時候也會停下來靜靜地聽。高級動物具有發達的神經係統,能欣賞音樂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如果有人說植物也能欣賞音樂,大多數人就未必相信了。

科學實驗證明,植物確實能欣賞音樂。如印度有一位音樂家有意識地讓水稻每天聽25分鍾音樂,結果發現聽了音樂的水稻比沒有聽音樂的平均產量高出許多。後來,對黑藻、含羞草、煙草、鳳仙花等植物進行試驗,也發現它們對音樂有靈感。

為什麼植物能欣賞音樂呢原來,音樂的聲波能使植物表麵的氣孔增大,從而促進了植物的生命活動。因為氣孔的擴大有利於二氧化碳、氧氣及水分進出,從而加強了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科學家經過研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植物喜歡何種音樂的數據,也許將來會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推廣應用。

植物會進行相互溝通嗎?

我們都知道,動物之間會通過形體動作和發聲進行溝通,但你知道嗎植物之間居然也會互通信息。

美國兩位生物學家在西雅圖附近的一處森林裏,進行了多年的實地考察。他們發現,柳樹的一部分葉子遭到害蟲噬咬後,整棵樹葉子的化學成分就會發生變化,其中可供害蟲消化吸收的營養成分減少了,而令害蟲無法消化的化學物質增加了。這麼一來,葉子變得非常難吃,害蟲便大倒胃口,望而生畏了。而且,一棵柳樹遭到害蟲侵襲的時候,周圍其他一些尚未遭到害蟲的柳樹葉子的化學成分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

柳樹之間是怎樣互通信息的呢樹木之間的“通信”是通過空中進行的。受到害蟲的樹木發出的化學物質,是通過空中散發開去的,它落到別的樹上時,便可以通知其他夥伴。不過,這其中的奧妙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現在的植物從前都有嗎?

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一般認為生物發生巨大的變化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人類的曆史大約有10萬年,有記載的曆史才有5000年。而人類詳細記錄生物的曆史隻有100年,況且這些記錄還很不完善。不過,10萬年以後,當人們再把現在的生物與當時的生物相比較時,肯定會感到十分有趣的。

前不久,聽說有的生物已發生了變化,簡直與過去的生物完全不同了。但是,相當多的生物與過去的沒什麼兩樣。有不少人認為身體構造極為簡單的細菌和小的“藻類”,與幾億年前相比沒有多大的變化。當然,這些生物會派生出不少新的生物來。

現在普遍認為有幾種生物正在形成新的物種,但要確認這一點則需要幾十萬年,遺憾(hàn)的是誰也活不了那麼長久。

植物的老家在哪裏?

西瓜:原產非洲南部,五代時,由中亞經“絲綢(chóu)之路”傳入我國。

葡萄:原產於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漢朝張騫通西域時將其運回中原。

草莓:原產南美洲,14世紀南美人就已開始栽培。近代由俄國引入種植。

石榴:原產波斯一帶,我國漢朝引入種植,在晉代開始廣泛種植。

核(hé)桃:亦稱胡桃,原產西亞、南歐一帶,傳入我國的時間和石榴相近。

辣椒(jiāo):原產南美洲,明朝時傳入我國。最初叫“番椒”,後改為“辣椒”。

胡蘿卜:原產北歐,元代由波斯傳入我國雲南。

番茄:俗稱“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秘魯,當地人稱之為“狼桃”。18世紀末傳入我國,最初供觀賞用,19世紀中期才開始作為蔬菜栽培。

黃瓜:原產印度,晉代傳入我國,初稱“胡瓜”,至唐代改名為“黃瓜”。

菠菜:原產尼泊爾,唐初傳入我國,最初叫“菠棱菜”,後簡稱為“菠菜”。

芫(yán)荽(suī):又稱“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在漢代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

萵(wō)巨:又叫“萵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唐初傳入我國。

玉米:亦稱苞穀、玉麥、玉蜀黍、棒子、珍珠米等。原產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傳到其他國家。明朝中期傳入我國。

甘薯: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逐漸傳播到其他各國,明朝中期,由菲律賓傳入我國。

你知道植物之間的相生相克嗎?

植物之間,有的很友好,像親密的好朋友。玉米需要氮肥,大豆的根瘤菌就是一個小小的氮肥工廠,把空氣中的氮固定在土壤裏,玉米可以隨時吸取營養,茁壯成長。槭樹和楊樹都能促進蘋果樹和梨樹的生長,甚至還能增強果樹的耐寒能力。如果把槭(qī)樹液噴在蘋果樹上,結出的蘋果抗病蟲害能力就會增強。此外百合花和玫瑰、紫羅蘭和葡萄等都是好朋友。

有些植物之間則如仇人一般,成了冤家對頭。

蓖麻的個子雖然高大,可是小小的芥菜的分泌物,卻能使蓖麻下部的葉枯黃而死。玫瑰花如果同黃花木犀草插在一個花瓶裏,木犀草很快就會枯死。而木犀草衰敗的枝葉則會在水中形成毒液,使玫瑰花死於非命。此外,小麥對大麻、芝麻、薺菜起明顯的抑製作用;豌豆、冬油菜、向日葵、萵苣和洋蔥、韭菜都不宜在一起種植。

植物之間的相生相克的關係是自然選擇中的規律性表現,摸清它們之間的奧秘,對於發展農業生產,合理分布植物,保護環境衛生等方麵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植物世界的“變色龍”是誰?

同學們一定知道有一些動物用變色的辦法來適應環境,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變色龍。可你知道嗎植物世界裏也有類似的現象,紅吉爾花就是傑出的“代表”。

紅吉爾花如果生長在平原上,它開的花是鮮紅色的;如果生長在海拔較高的高山上,它開的花就變成粉紅色,甚至白色。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在平原上,紅吉爾花依靠蜂鳥傳粉,蜂鳥喜歡鮮紅的顏色;而在高山上,則由另一種動物——鷹蛾來傳播花粉,鷹(yīnɡ)蛾(é)喜歡粉紅色或白色。由此可見,紅吉爾花之所以變色,是為了適應不同的花粉傳播者,這再一次證實了生物世界的普遍規律——適者生存。

植物的“化學武器”有哪些?

紫雲英:依仗自己的葉子上豐富的硒去殺傷周圍的植物。下雨天氣是它殺傷其他植物的有利進機,硒被雨水衝刷、溶解流入土中,毒死與它共同生長的植物,成為小小的一霸。

小葉榆(yú):其分泌物對於葡萄是一種嚴重的威脅。如果榆樹離葡萄很近,葡萄的葉子就會幹枯凋萎,果實也結得稀稀拉拉,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桃樹:葉子會分泌一種“核桃醌”的化學物質,核桃醌偷偷地隨雨水流進土壤,如果周圍種了蘋果樹,這種物質對蘋果樹的根起破壞作用,引起細胞質壁分離,這樣,蘋果樹的根就死了。

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常常又是消滅田間雜草的有力“武器”,如小麥可以強烈地抑製田堇菜的生長;燕麥對狗尾草的生長也有抑製作用;大麻對許多雜草都有抑製作用。

同學們,掌握了上麵的知識,在農業科學實驗中一定會有用的。

植物能預測地震的發生嗎?

大家知道,大地震之前,不少動物會出現異常反應,對地震作出預報。那麼,植物能不能預報地震的發生呢?

我國地震學家在調查地震前植物的變化時,發現了許多值得注意的情況。例如,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節就提前開了花;山芋藤也會一反常態突然開花;竹子突然開花,大麵積死亡等。這些異常現象往往預示著地震即將發生。

科學家們從植物細胞學的角度,觀察和測定了地震前植物機體內的變化。他們發現,生物體的細胞猶如一個活電池,當接觸生物體非對稱的兩個電極時,兩電極之間會產生電位差,產生電流,於是植物對外界的刺激也會在體內發生興奮反應。科學家利用高靈敏度的記錄儀,對合歡樹進行生物電測量,並認真分析記錄下電位變化。結果發現,合歡樹能感覺到地震,並在震前兩天作出反應,出現異常大的電流;餘震期間,電流的活動也相應地逐漸減少。

哪些植物能預報天氣?

柳樹:如果柳樹萌(méng)芽時間提前,表明春季溫度回升快,氣溫偏高;萌芽時間推遲,則說明溫度回升慢,氣溫偏低。

含羞草: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如果它的葉子閉縮得快,張開還原慢,說明天氣將連日晴朗;反之,天氣將轉陰雨。

古析(xī)樹:每當久晴轉雨或久雨轉晴,古析樹樹枝上都會冒出青煙,向人們預報天氣的變化。

青苔:在大雨之前,由於氣壓劇降,水麵上壓力減小,河塘底的苔蘚就會浮出水麵。所以,農諺有“水底泛青苔,必有大雨來”的說法。

桐油樹:初生花蕾呈紅色,預示當年將會幹旱;花蕾呈白色,預示夏天雨水多;樹葉落得早,預示冬天來得早。

為什麼植物能淨化空氣?

植物不僅能為動物及人類提供食物和氧氣,而且還能淨化我們周圍的生存空間。植物能利用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從土壤、空氣中吸收的水,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並產生大量的氧氣,正是因為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放出氧氣,才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維持平衡。如果沒有植物,大氣中的氧很快就會用完,而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動物和人將無法生存下去。

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灰塵。有的植物葉麵粗糙多毛,有的能分泌黏(nián)液和油脂,所以能吸附大量飄塵。一場雨後,葉麵上的灰塵便會被衝走,葉子又重新恢複吸附能力。植物能降低風速,從而使空氣中較大的汙染顆粒、塵埃降落,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

植物的根能與土壤緊密結合,即使風很大也不易起飛塵。有些植物還能吸收大氣中的有毒物質,減少大氣中的毒物含量。例如木槿、黃楊、側柏、枇杷、香樟就能吸收空氣中的氯。

誰是植物中的老壽星?

在我們所見到的植物中,樹的壽命算是比較長的了。有些樹你根本不知道它們活了多少歲,甚至比人類的文明史還長。那麼,在所有的植物中,什麼植物是長壽冠軍呢?

據科學家考證,最長壽的種子植物可以活6000年以上,最短命的種子植物隻能活三個星期。在熱帶地區,有一種植物叫龍血樹,最大的植株生長了6000年以上,是全世界植物中的老壽星。

科學家是怎樣計算植物的年齡的呢原來,許多多年生的植物,每長1年,在它的莖中都留下痕跡,我們把這種痕跡叫做年輪。隻要我們設法從樹木最老的基部,取得一部分莖中的痕跡,計算每個生長年能夠使植物長粗了多少,再測量一下現在這個植物長得多粗,就可以大概知道這棵植物活了多久。科學家通過計算年輪,知道了龍血樹的年齡,這應該是科學而準確的。

你聽說過會走路的植物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按照我們的常識,植物是不可能移動的,但你知道嗎世界上還真有會“走路”的植物。

在南美洲的炎熱沙漠中,就有一種能“走路”的仙人掌。如果原生長地缺少水分,其他植物隻能枯萎(wěi)了,而這種仙人掌卻能將自己的根係收縮到土層外麵,在微風吹拂下,根須亦步亦趨,尋找有水分和養料的土地。一旦找到適宜的環境,它就將根上的軟刺紮進土壤(rǎng),生根發芽,從此“定居”下來。

還有一種叫蘇醒樹的,更有本領。當它感到土壤貧、缺肥少水時,就把根都抽出來,全身縮成一團,隨風滾動,遇到肥地沃土,又將根伸出鑽進地下,茂盛地生長起來。

當然,植物的“走路”不可能像人和其他動物那樣靈活和頻繁(fán),它們也許很長時間才能移動很短的距離,但這已經定夠令人驚奇了。

有些植物為什麼會自燃?

白鮮生長在我國新疆(jiāng)天山地區。春天一到,白鮮的花朵就漸漸變得鮮豔起來;到了夏季,更是越長越美麗、越長越成熟,終於結出豐碩的果實,這正是白鮮一生中最輝煌的黃金季節。然而,在某一個幹燥炎熱的大晴天,就在它的果實即將墜地時,它卻突然起火燃(rán)燒,不一會兒,一株白鮮便燒成了一堆灰燼。

為什麼白鮮會自焚呢原來,白鮮的葉子含有“醚”,醚的燃點很低,受到烈日照射就會燃燒。當白鮮的果實日趨成熟之際,“醚”的含量也幾乎達到飽和的程度,一旦遇上幹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強烈的太陽光直射,白鮮就自燃了。

無獨有偶,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森林裏,有一種叫“看林人”的杜鵑花科植物,也會自行燃燒。“看林人”的花、葉和莖含有極其豐富的芳香油,在當地烈日照射下,芳香油大量揮發出來。當周圍氣溫達到芳香油的燃點時,就立刻自燃,往往由此引發一場森林火災。

什麼植物含維生素C最多?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是維持人體正常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它能使人筋(jīn)骨強健,提高人體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

有些兒童吃飯的時候,專挑葷(hūn)菜吃,素菜不沾邊,這樣日子久了,齒齦會出血,呼氣有臭味,貧血、氣管炎等病也跟著發生。這主要是缺乏維生素C所引起的。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天需要維生素C50-100毫克,幼兒30-50毫克,喂奶婦女150毫克。

人體內的維生素C,主要是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取得的。由於維生素C在身體內不能積累,所以我們每天都需要吃適量的蔬菜和水果。一般葉菜類和酸味濃的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比較多。如果按照100克鮮品計算,白菜、油菜、香菜、菠菜、芹菜、莧菜、蕹菜、菜苔等含30-60毫克,豌豆、豇豆、蘿卜、芥菜、苤藍、黃瓜、番茄等有40-50毫克,而苦瓜、青椒、香椿、鮮雪裏蕻(hóng)等能達到60-90毫克;水果中柑桔類、荔(lì)枝、芒果、草莓等25-50毫克,紅果80毫克,棗子以及野果中的中華獼(mí)猴桃、軟棗獼猴桃、狗棗獼猴桃等200-400毫克,玫瑰和沙棘(jí)等500-700毫克。含維生素C最多的是刺梨,每100克中含量達1500毫克。

商品價格高的食品,維生素C的含量不一定高。例如蘋果、梨、葡萄是3-5毫克,而心裏美蘿卜卻是34毫克;蔬菜類的大蒜和韭黃不足16毫克,而青蒜則達77毫克。

維生素C不耐高溫,在70℃以上時部分維生素C就會受到破壞。因此,蔬菜炒煮時間不宜太長。

生石花是石頭嗎?

許多動物都有擬態本領,如枯葉蝶、竹葉青蛇等,它們隱藏起來,和周圍的環境相當協調,很難被發現。

無獨有偶,植物界也有擬態高手,它就是生石花。生石花其實是一種植物,但它的外表同光滑的鵝卵(luǎn)石幾乎一模一樣(試著在圖中找一找),因此被人們稱為“有生命的石頭”。生石花的構造非常簡單,整個身軀縮成一團,頂上長著兩片肥厚的像蒜瓣一樣的葉子。開花時,花從兩片葉子中間長出,像野菊花一樣美麗。生石花喜歡在沙礫亂石叢中生活,如果不是開花季節,很難看出它來。

生石花為什麼要長成石頭的模樣呢這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生石花模擬成石塊的樣子,就可以保護自己,既躲過了動物的進食,又減少了水分的散失,所以,它們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生存了下來。

光棍樹為什麼不長葉子?

光棍樹主要生長在熱帶的沙漠地區,我國的海南島也有光棍樹。這種樹光禿(tū)禿的,沒有葉子,軀幹和樹枝全像一根根棍子,樣子奇怪極了。

你知道光棍樹為什麼光長枝幹,不長葉子嗎原來,這是光棍樹適應大自然、與幹旱作鬥爭的結果。在熱帶的沙漠地區,由於雨水稀少,氣候幹旱,光棍樹為了減少自身水分的蒸發,就以綠色的莖與枝條代替葉,進行光合作用,天長日久,葉片就退化了。

其實,光棍樹也是有葉子的,隻是非常小,脫落得又很快,不容易被人看到。這樣,光棍樹雖然沒有了綠油油的葉子,看上去模樣難看些,但它卻能夠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光棍樹的枝條裏麵貯(zhù)藏著較多的水分,還含有乳白色有毒汁液,接觸皮膚會引起過敏,使皮膚紅腫。不過,據分析,這種乳汁裏含有極多的碳氫化合物,可以提取燃料,所以,光棍樹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石油植物。

你聽說過能生產洗滌液的樹嗎?

世界上有許多令人感到奇怪的植物。在非洲北部的阿爾及利亞,人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景象:村頭溪畔,一棵棵綠葉紅幹的矮樹上,綁著一件件五顏六色的衣服。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原來,這是當地人在洗衣服。當地人把這種綠葉紅幹的樹叫做普當樹,意思是能除去汙垢(gòu)的樹。普當樹軀幹挺拔,紅色的樹皮平整光滑,樹皮上有一些皮孔,皮孔會流出黃色的汁液。普當樹汁液的主要成分是堿,所以,把衣服敷在樹上,讓衣服上麵布滿堿液後,衣服就像打了肥皂一樣,很容易洗幹淨。

為什麼普當樹的體內含有大量的堿呢這是由於它生長的土壤中含有較重的堿,普當樹為了不使自己體內的堿液積存太多,就讓它從樹皮的皮孔中流出來。沒想到,這倒大大方便了當地的居民。

樹也會流血嗎?

一般樹木,在損傷之後,流出的樹液是無色透明的。有些樹木如橡膠樹、牛奶樹等可以流出白色的乳液,但你恐怕不知道,有些樹木竟能流出“血”來。

我國廣東、台灣一帶,生長著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叫做麒麟血藤。它通常像蛇一樣纏繞在其它樹木上。它的莖可以長達10餘米。如果把它砍斷或切開一個口子,就會有像“血”一樣的樹脂流出來,幹後凝結成血塊狀的東西。這是很珍貴的中藥,稱之為“血竭”或“麒麟竭”。經分析,血竭中含有鞣質、還原性糖和樹脂類的物質,可治療筋骨疼痛,並有散氣、去痛、祛風、通經活血之效。

麒麟血藤屬棕櫚科省藤屬。其葉為羽狀複葉,小葉為線狀披針形,上有三條縱行的脈。果實卵球形,外有光亮的黃色鱗片。除莖之外,果實也可流出血樣的樹脂。

無獨有偶。在我國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還生長著一種很普遍的樹,叫龍血樹,當它受傷之後,也會流出一種紫紅色的樹脂,把受傷部分染紅,這塊被染的壞死木,在中藥裏也稱為“血竭”或“麒麟竭”與麒麟血藤所產的“血竭”具有同樣的功效。

龍血樹是屬於百合科的喬木。雖不太高,約10多米,但樹幹卻異常粗壯,常常可達1米左右。它那帶白色的長帶狀葉片,先端尖銳,像一把鋒利的長劍,密密層層地倒插在樹枝的頂端。

一般說來,單子葉植物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能繼續加粗生長了。龍血樹雖屬於單子葉植物,但它莖中的薄壁細胞卻能不斷分裂,使莖逐年加粗並木質化,而形成喬木。龍血樹原產於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全世界共有150種,我國隻有5種,生長在雲南、海南島、台灣等地。龍血樹還是長壽的樹木,最長的可達六千多歲。

說來也巧,在我國雲南和廣東等地還有一種稱作胭脂樹的樹木。如果把它的樹枝折斷或切開,也會流出像“血”一樣的液汁。而且,其種子有鮮紅色的肉質外皮,可做紅色染料,所以又稱紅木。

胭脂樹屬紅木科紅木屬。為常綠小喬木,一般高達3-4米,有的可到10米以上。其葉的大小、形狀與向日葵葉相似。葉柄也很長,在葉背麵有紅棕色的小斑點。有趣的是,其花色有多種,有紅色的,有白色的,也有薔薇色的,十分美麗。紅木連果實也是紅色的,其外麵密被著柔軟的刺,裏麵藏著許多暗紅色的種子。

胭脂樹圍繞種子的紅色果瓤(ráng)可作為紅色染料,用以漬染糖果,也可用於紡織,為絲棉等紡織品染色。其種子還可入藥,為收斂退熱劑。樹皮堅韌,富含纖維,可製成結實的繩索。奇怪的是,如將其木材互相摩擦,還非常容易著火呢!

有不怕火燒的樹木嗎?

當你走向大森林時,遠遠便可看到“禁止煙火”的木牌子。因為樹木容易著火,星星之火,可以燒毀大片森林。但是,在我國南海一帶,生長著一種叫海鬆的樹,用它的木材做成煙鬥,即使是成年累月的煙熏火燒,也燒不壞。當你用一根頭發繞在煙鬥柄上,用火柴去燒時,頭發居然燒不斷。因為海鬆的散熱能力特別強,加上它木質堅硬,特別耐高溫,所以不怕火燒。

有比鋼鐵還要硬的樹嗎?

你也許沒有想到會有一種比鋼鐵還硬的樹吧?這種樹叫鐵樺樹。子彈打在這種木頭上,就象打在厚鋼板上一樣,紋絲不動。

這種珍貴的樹木?熏高約20米,樹幹直徑約70厘米,壽命約300-350年。樹皮呈暗紅色或接近黑色,上麵密布著白色斑點。樹葉是橢圓形。它的產區不廣,主要分布在朝鮮南部和朝鮮與中國接壤地區,蘇聯南部海濱一帶也有一些。

鐵樺樹的木堅硬,比橡樹硬三倍,比普通的鋼硬一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人們把它用作金屬的代用品。蘇聯曾經用鐵樺樹製造滾球、軸承,用在快艇上。鐵樺樹還有一些奇妙的特性,由於它質地極為致密,所以一放到水裏就往下沉;即使把它長期浸泡在水裏,它的內部仍能保持幹燥。

為什麼木芙蓉的顏色一天三變?

你認識木芙(fú)蓉(róng)花嗎它一般在10月至11月開花,花單生在枝頂葉腋(yè)裏,花瓣近圓形,花大豔麗,雍(yōng)容端莊,十分可愛。

木芙蓉開花的時候,早上、中午和下午花的顏色各不相同。早上花剛開放時,花色是乳白色,到了中午為粉紅色,下午以後轉為深紅色。

為什麼木芙蓉花色會一天三變呢要揭開這一奧秘,先要從花為什麼有不同的美麗顏色談起。科學家發現,在花瓣細胞的細胞液裏存在著一類叫做花青素的物質,花青素具有顏色。它種類甚多,不同花青素的顏色不同,同一花青素的顏色也會有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受花瓣細胞的細胞液的酸堿性所決定,當細胞液是酸性時花青素呈紅色,細胞液是堿性時花青素為藍色。花具有美麗的顏色,主要是由花青素顯示出來的。而木芙蓉花在一天裏,由於陽光照射和溫度的變化,引起花瓣細胞液酸堿度變化,花色也就發生變化了。

你聽說過“鐵炮瓜”嗎?

鳳仙花的果實成熟後,果皮會自動裂開,把種子象槍彈似地噴射到2米遠的地方去。在豐富多采的植物界裏,這種本領並非鳳仙花所獨有,有的植物本領比它還要大!

原產歐洲南部的噴瓜,它的果實象個大黃瓜。成熟後,生長著種子的多漿質的組織變成粘性液體,擠滿果實內部,強烈地膨壓著果皮。這時果實如果受到觸動,就會“砰”的一聲破裂,好象一個鼓足了氣的皮球被刺破後的情景一樣。噴瓜的這股氣很猛,可把種子及粘液噴射出40-50尺遠。因為它力氣大得象放炮,所以人們又叫它“鐵炮瓜”。還有比噴瓜果實更有力氣的果實嗎?人們至今還沒有發現。

噴瓜的粘液有毒,不能讓它滴到眼中。

含羞草真的會害羞嗎?

含羞(xiū)草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周身長滿了細毛和小刺。它是一種十分有趣的觀賞植物,隻要你用手輕輕地觸摸一下它的花或葉,它就會立刻將一片片葉子折合起來,似乎十分害羞,因此稱為含羞草。

還有一些植物,它們的花和葉子一到夜裏就折合起來。不過,它們與含羞草還不太一樣。它們把花和葉子折合起來並不是有人碰了它們,而是由於光和溫度的變化使它們進入了睡眠狀態。

其實,含羞草並不會害羞。隻要當葉柄上的細胞受到觸碰等外來刺激,它就會將葉子折合起來。關於含羞草為什麼會這樣,曾有人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有人說含羞草可以像神經一樣的傳導感覺;有人說麻醉和降低溫度可使含羞草不能折合;還有人說,受刺激後含羞草的細胞發生了變化等等。有關含羞草的研究並未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春筍為什麼雨後長得特別快?

竹筍(sǔn)的生長速度十分驚人,尤其是在雨後長得更快,往往在幾天之中就能長成竹子。有的小朋友一定會問:為什麼春季下雨後,竹筍長得特別快呢?

原來,竹子是一種屬於禾本科的常綠植物,它有長在地下的地下莖。地下莖(jīng)是橫著長的,中間稍空,和地上的竹子一樣有節,而且節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或竹子,另一些芽並不長出地麵,隻在土壤裏橫向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

地下莖節上的芽,到了春天天氣轉暖時,就會向上長出地麵,外麵包著筍殼,我們叫它“春筍”,吃起來很鮮美。春筍剛出土的時候,常常因土壤還比較幹燥,水分不夠,所以長得不快,有的芽暫時還呆在土裏。要是下了一場透雨以後,土壤中水分一多,春筍吸收了足夠的水分後,就會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生長。

為什麼竹子開花後會枯死?

有些人見到竹子開花便十分驚慌,說竹子開花是荒年之兆。還有些人給竹子開花這一自然現象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

竹子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不常開花。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共有250餘種。竹子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對於竹子較少的北方人來說,竹子開花現象就不多見了。竹子開花後就會枯(kū)死。但開花結果後就枯死的植物多得很,如麥子、玉米等。隻不過是許多植物一年一度開花結果司空見慣,而竹子開花很少見到,於是便覺得奇怪了。

為什麼植物開花結果後會枯死呢原來,開花結果對於植物來說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化,同時也是一種超負荷的“重體力勞動”。

另外,有些植物在氣溫等各種條件都變得惡劣時還未長大就開花了,但有些植物條件惡劣也不開花,仍能繼續生長。所以,以後再看到竹子開花時,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為什麼黑色的花很少見?

有許多植物都會開花,而且花的顏色五彩繽紛。植物花色的形成大多是受基因控製的,因此是可以遺傳的。植株體內存在著花青素和類胡蘿卜(bo)素。花青素是一種有機色素,極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變化,使植物花的顏色在紅、紫、藍之間變化,而類胡蘿卜素本身就有60餘種顏色,使花呈現黃、橙、紅等許多不同的顏色。

世界上花的顏色雖然很多,但黑色的花卻十分稀少。我們都知道,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組成。花的組織,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較柔嫩,容易受到高溫傷害。黑色可以吸收全部的光波,這樣,花在太陽光下升溫快,花組織容易受到灼傷,不利於花的自身保護,因此,黑花能自然保存下來的品種寥寥無幾。

另外,要人為地創造黑色品種的花十分困難,即使通過雜交,獲得黑花的機率也極其微小。所以在萬紫千紅的花朵中,黑牡(mǔ)丹等花因為稀少而變得十分珍貴。

為什麼有些植物沒有花?

在植物學上,根據植物構造的完善程度,可以把植物分為兩大類: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在所有的植物中,隻有絕大部分種子植物是有花的,其他的植物都不開花。

這是什麼原因呢植物是否開花是由其進化程度和組織構造決定的。

低等植物由藻(zǎo)類、菌(jūn)類及菌藻共生體構成,它們是單細胞或多細胞的葉狀體。它們沒有根、莖、葉,自然也不會有花。

高等植物是由苔蘚類、蕨類和種子植物三大類群組成。苔蘚植物是一類結構簡單,最原始的高等植物,它具有莖和葉,但沒有花;蕨類植物是最早的陸生植物,是由高苔植物發展演變成的,它們既沒有花,也沒有果實和種子,用孢子來進行繁殖。

總之,無花植物主要是指藻類、苔蘚類和蕨類植物,它們沒有花,沒有種子,繁殖全是靠孢子來完成的。

向日葵為什麼向陽開?

向日葵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它的花朵很漂亮。向日葵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的花總是向著太陽開的。這是為什麼呢?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是植物生長素在起作用。植物生長素十分有趣,陽光照到哪裏,它就從哪裏溜掉,好像有意與太陽捉迷藏似的。早晨,向日葵的花盤朝東,生長素就從向陽的一麵溜到背陽的一麵,使那裏的組織加快生長。結果,花盤和莖部背陽的部分長得快,拉長了;向陽的一麵長得慢,於是植株就彎曲起來。向日葵的花盤就這樣朝著太陽打轉。

那麼,向日葵為什麼向陽開呢在葵花的大花盤四周,有一圈金黃色的舌狀小花,中間是管狀小花。管狀小花中含纖維很豐富,受到陽光照射後,溫度升高了,基部的纖維會發生收縮。這一收縮,就使花盤主動地轉換方向來接受陽光。可見,向日葵花盤的轉動並不是由於光線的直接影響,而是受溫度影響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