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說:“滿腹經綸。”

有的說:“腹中有十萬甲兵。”

有的說:“腹中包羅萬象。”

看這些人拍馬屁,左宗棠連連說:“不是!不是!”

忽然,有一個小軍官大聲地說:“大帥肚子裏沒別的東西,都是矢(屎)。”左宗棠麵露喜色說:“你說的倒還差得不遠。”

剛說完,又一個小軍官說:“大帥肚子裏,裝的全是馬絆筋。”

左宗棠拍著案堂,大聲稱讚道:“說得對!”

原來,馬絆筋是一種喂牛的草,這是湖南人的叫法。而左宗棠這位湘軍首領一直認為自己是牽牛星轉世,平常也對牛有好感,認為牛能負重遠行,是值得讚揚的。

妙補唱詞

馬如飛是清同治年間蘇州彈詞名家。一次在唱《珍珠塔》時,他不慎把“丫環移步出了房”唱成“丫環移步出了窗”,聽眾聽後哄堂大笑。

馬如飛知道唱錯,但他毫不驚慌,鎮靜自如地補上一句:“到陽台去曬衣裳。”聽眾一聽這巧妙的補白,報以熱烈的掌聲。

誰知一疏忽,又把“六扇長窗開四扇”唱成了“六扇長窗開八扇”。這時觀眾不再喧嘩,而是靜靜地聽他如何補漏了。馬如飛不慌不忙,依然如故,以他豐富的舞台經驗,繼續唱道:“還有兩扇未曾裝。”台下頓時掌聲滿堂。

笑話知縣

清光緒27年(1901),恩壽任江蘇巡撫。此人十分嚴厲,動不動就訓人,手下的官員沒有不挨罵的。

每次接見下級官員,他都要先聲奪人,問:“你的頂戴是從哪裏來的?”頂戴是官員的象征,相當於“烏紗帽”。這一來,官員必定要感謝皇恩浩蕩和巡撫大人的栽培,氣勢頓時減少許多,接下來聽訓斥,隻得唯唯諾諾了。

一天,恩壽召見陳季生,又問:“你的頂戴是從哪裏來的?”正趕上陳季生有些事沒辦好,有一種等待上司訓斥的心理,對這問話,不能答,也不敢答,臉上的汗就下來了。過了一會兒,他想:唉!反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也不用把官看得那麼重,愛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吧!這一來,他倒輕鬆了,對恩壽說:“回大人話,卑職的頂戴,是花了80個大錢從玄妙觀舊貨攤上買的。”

恩壽聽了哈哈大笑,很欣賞他的笑話。不久,就升他為知縣,同事們戲稱陳季生為“笑話知縣”。

縣官畫虎

從前有個縣官,很喜歡畫老虎。可是水平不高,往往畫虎成貓,一點兒沒有虎味。

一天,縣官畫了一隻老虎,貼在牆上,叫一個衙役來,問道:“你看這是個啥?”

衙役一看,直率地回答:“是貓。”

這一下可惹惱了縣官。他破口大罵:“你有眼無珠,把虎看成貓,真是膽大包天!”他下令把這個衙役責打40大板。縣官又叫另一個衙役來看。這個衙役一看,畫的就是黑貓,可他不敢說。

縣官問:“你說這是啥?”

衙役答:“老爺,我不敢說!”

“你怕啥?”

“我怕老爺!”

縣官生氣地質問:“那麼我怕誰?”

“老爺怕皇帝!”

“皇帝又怕誰?”

“皇帝怕老天!”

“老天怕什麼?”

“老天隻怕雲!”

“雲怕什麼?”

“雲最怕風!”

“風怕什麼?”

“風很怕牆!”

“牆怕什麼?”

“牆怕老鼠!”

“老鼠怕什麼?”

這時,衙役指著牆上掛的畫答道:“老鼠什麼都不怕,就怕老爺這張畫!”

縣官氣得兩眼直盯著這個衙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