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作者簡介·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采用分類編排的方式,係統地介紹了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的名家著作,讓你在一本書中了解百餘部名著,跨時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靈震撼。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多篇,故又稱“詩三百”,它是上古大眾集成的作品。其內容除了周王朝樂官製作的樂歌,或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外,大多都來源於民間歌謠。至於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的說法。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漢書·食貨誌》中記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戶而知天下。”另有說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搜集的。樂師是朝廷裏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搜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以便獻給天子,於是,這些民間歌謠便彙集到朝廷裏了。
·作品導讀·
《詩經》全麵地展示了中國西周、東周和春秋中期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的曆史麵貌。其中有些詩敘述了周朝部族的起源、發展和立國的過程;有些詩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寄生的本性,唱出了人們內心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有些詩則表達了兵士們對家園的眷戀和對戰爭的哀怨,以及女人對在外征戰的男人的痛苦思念,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的戰爭徭役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深重痛苦和層層災難。另有些詩反映了家長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壓抑以及男子的忘恩負義和女子的哀怨。除此外,《詩經》中另有不少歌頌勞動的作品,反映了人民對勞動的熱愛和敬重,如刻畫婦女們在野外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記錄奴隸們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當然,詩經中也有輕快、明亮的曲風,如大量表現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作品,如名篇《秦風·蒹葭》中,表現了青年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
《詩經》中的詩多是格律整齊的四言詩,但也有例外,如《鄭風·緇衣》包含了一言的寫法。《小雅·祈父》中有二言句子。《召南·江有汜》中的前四句都是三言詩。《召南·行露》則是五言詩。《小雅·十月之交》中甚至出現了八言句式。
總之,《詩經》中的詩歌之美不僅體現在內容上,而且體現在手法與節奏上,閱讀《詩經》,不僅能夠洞悉豐富而又沉重的奴隸社會大觀,並且能夠給予我們美的享受,陶冶我們的情操。
·作品概要·
《詩經》有六義——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指內容,賦、比、興指手法。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因此也叫“十五國風”,共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
“雅”,指的是“王畿之樂”、“正聲雅樂”(周人把正聲叫做雅樂,其叫法具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是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頌”,指的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為歌頌祖先功業。頌有詩40篇,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賦”,指的是一種直接鋪陳敘述的表現手法,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指的是比喻,分明喻和暗喻兩類。
“興”是一種較為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稱“起興”。“興”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對詩歌中渲染氣氛和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詩經》歌詠的內容很豐富,其重點敘事、抒情的部分在《風》中最有體現,無論在思想性還是現實生活上,來自於民間歌謠的《風》都比純粹出於社會上層的《雅》、《頌》廣闊且深刻得多。
以十五《國風》中的《豳風》為例,這是《詩經》中最早的一部分內容,大約產生於西周初期,其中的《七月》是極其古老的農事詩,它以相當長的篇幅敘述了農夫一年當中的勞動生活,並記載了相關的農業知識和生產經驗,在社會學、曆史學和農業學方麵有極其可貴的史料價值,從文學史上來看,也是後代田園詩的起源之作。本文作者已無從考證,但從詩中對農夫辛勞的嗟歎以及對勞動情景的歌頌來看,他或是一個僅比奴隸高級一些的管理人,其價值在於全麵展示了原始社會末期的農業狀況。文中分別講述了農夫耕種收獲、種桑養蠶、紡麻織絲、習武打獵;盛夏裏為主子修理房屋,寒冬裏鑿取冰塊藏入地窖,以便供“公子”們夏日裏享用;一年到頭從不得閑,吃的、穿的、用的卻是最爛的東西,好的物事都要歸主人所有。甚至處女也要歸於“公子”,還得不時地向主人高呼“萬壽無疆”,而主人隻在新年時會宰殺嫩羊,把農夫們召去飽食一通。
《國風》中也有部分關於政治和道德批評的詩,反映了社會中下層人民對上層統治者的不滿情緒,如《伐檀》、《相鼠》、《碩鼠》。詩人們於文中連挖苦帶諷刺,對荒淫腐朽的統治者們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尖銳的詛咒,表達了人們對公平、合理、自由社會的向往。
而在《國風》中,最集中表現的則是關於青年戀愛和婚姻的詩文,或歌唱男女相悅、相思之情,或描繪相愛幽會的情景,或表達女子的微妙內心,或嗟歎棄婦的不幸遭遇,其內容豐富,感情真實,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在周代社會初始階段,關於男女交往相對於後代來說還是比較寬鬆的,由此我們在先期這些詩中還可以看到年輕人們自由交往的場景,如《詩經·召南·野有死麕》:一對情人相約在城隅裏,女子向男子贈送了愛的信物。而隨著社會製約逐漸嚴格起來後,我們則在《詩經·鄭風·將仲子》裏看到另一對相愛而不得相會的青年男女。《國風》中關於愛情的描寫也越來越多地迷惘、感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