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各種疾病的產生都是由於燥濕、寒暑、風、雨等外感,或陰陽、喜怒、飲食、起居的失常所引起的。邪氣侵入後,與正氣相搏就會出現各種病態,邪氣入髒都有一定的病名,許多病人多在早晨病情減輕而神誌清醒,白天較安靜,傍晚病勢漸漸增重,夜間病勢最甚是為什麼呢?這是由於四時氣候的變化造成的。春天陽氣生發,夏天陽氣隆盛,秋天陽氣收斂,冬天陽氣閉藏,這是一年中四時之氣變化的一般規律,人體的陽氣變化也與此相應。以一晝夜來分四時,早晨就像春天,中午就像夏天,傍晚就像秋天,半夜就像冬天。人體早晨陽氣生發,邪氣衰退,所以病人感到神清氣爽;中午人體的陽氣逐漸隆盛,正氣能勝邪氣,所以病人較安靜;傍晚人的陽氣開始收斂,邪氣就會逐漸囂張,所以病情加重;半夜人的陽氣閉藏於內,隻有邪氣處於身形,所以病情就甚重。
疾病在一天之中的輕重變化,有時沒有旦慧,晝夜、夕加、夜甚的情況,這是疾病變化不與四時之氣相應,而由內髒單獨對疾病發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樣的疾病,必定在受病內髒被時日所克的時候就加重,若受病內髒能克製時日的時候病就會減輕。在治療時,根據時日與受病髒器的五行關係施以補瀉,使病髒不被時日克伐太過,疾病就可以預期治愈。
治法中有根據五變以決定井、滎、輸、經、合五輸穴的,人有五髒,五髒各有相應的色、時、日、音、味的五種變化,每種變化都有井、滎、經、輸、合五種俞穴分別與之相應,五五相乘就有二十五個輸穴,又分別與五季相應。
什麼是五變,肝屬木,為陰中之少陽,所以稱為牡髒、在色為青、在時為春,在日為甲乙,在音為角,在味為酸;心屬火,為陽中之太陽,所以稱為牡髒,在色為赤,在時為夏,在日為丙丁,在音為徵,在味為苦;脾屬土,為陰中之至陰,所以稱為牝髒,在色為黃,在時為長夏,在日為戊巳,在音為宮,在味為甘;肺屬金,為陽中之少陰,所以稱為牝髒,在色為白,在時為秋,在日為庚辛,在音為商,在味為辛;腎屬水,為因中之太陰,所以稱為牝髒,在色為黑,在時為冬,在日為壬癸,在音為羽,在味為鹹。這就是五變。
以五變分主五輸穴是,五髒主冬,冬季刺井穴;五色主春,春季刺滎穴;五時主夏,夏季刺輸穴;五音主長夏,長夏刺經穴;五味主秋,秋季刺合穴,這是五變分主五輸穴的情況。
六腑的原穴不與五時相配合,而把它歸在經穴之中,以應五時六輸之數,所以六六三十六個輸穴。
什麼叫做髒主冬,時主夏,音主長夏,味主秋,色主春?其中的道理是,病在髒的邪氣深,治療時應刺井穴;疾病變化顯現於麵色的,治療時應刺滎穴;病情時輕時重的,治療時應刺輸穴;疾病影響到聲音發生變化的,治療時應刺經穴;經脈盛滿而有淤血,病在足陽明胃,以及因飲食不節引起的疾病,治療時都應刺合穴,所以說味主合。這就是與五變相應的治療法則。
《靈樞·五變篇》曰:餘聞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複還,或留止,或為風腫汗出,或為消癉,或為寒熱,或為留痹,或為積聚。奇邪淫溢,不可勝數,願聞其故。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為病也。
大凡自然界的邪氣,並不偏私於哪一種人,凡是冒犯了它就會得病,避開了它的就不會發生危險,這不是邪氣來傷人,而是人們自己去觸犯了邪氣。
有些人在同一時候遭遇到邪氣,又同樣地患了病,可是他們的病症各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呢?以伐木為例,匠人磨礪刀斧用來砍削木材,因為木材的陰陽麵堅脆不同,堅實處刀斧就不易砍入,脆弱處因外皮鬆弛而容易砍入,遇到有節的地方,甚至會把刀斧都砍缺了鋒口。在同一種木材中,有堅脆不同,堅硬處就難砍,脆弱處就易砍,何況不同的木材,它們有皮薄厚,汁有多少,性質堅脆各異。大凡樹木花開得早而先生葉子的,遇到春霜或大風,就會使花落葉萎;假使長期的烈日幹旱,就會使性脆皮薄的樹木,枝條少汁葉萎;假使長期的天陰下雨,就會使皮薄汁多的樹木,外皮潰爛而滲水;假使突然起了暴風,就會使性質剛脆的樹木,幹枝折傷;假使秋天下霜而又有劇烈的風,就會使性質剛脆的樹木,根部搖動而葉子墜落。上述五種不同的情況,各有其損傷的原因及程度的不同,何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