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曙光(1 / 1)

當把目光投向曆史的縱深,我們會發現,在亞非拉廣袤的土地上曾經閃耀著人類文明最初的曙光。光明的種子深埋在肥沃的田野裏,陽光照耀雨露滋潤,最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而文學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

古埃及人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文字經過發展完善後形成一種由字母、音符、詞組組成的複合型文字。有了文字之後,大量流傳在口頭上的文學作品得以記錄和保存下來。當然,單有文字還是不夠的,古埃及人把自己的文字書寫在紙草之上。

紙草,埃及尼羅河邊的一種特產。人們先把蘆葦狀的紙草莖剖為長條,排齊連結形成一片,最後壓平曬幹,使用起來就和今天的紙張差不多。紙草可以卷起來,展開,卷起來時紮上細繩,這樣方便擺放和保存,好比中國古代的竹簡一樣。紙草卷有長有短,長的可達十幾米,甚至幾十米。

紙草卷保存下來的文獻資料,以及刻在金字塔墓壁、廟宇牆壁上的文字,都包含最初的文學作品,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作品中的絕大部分,我們都無法知道作者具體是哪一位。

古巴比倫人把自創的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用來保存文學作品。他們的代表作《吉爾伽美什》,講述的是古代兩河流域的神話傳說。全詩共三千多行,用楔形文字刻在十二塊泥板之上。這是世界文學史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史詩作品。

古印度文學使用的語言文字主要是梵語,另外還有巴利文,早期的佛教文獻大都用巴利文寫就。梵語文學的代表作有詩歌總集《吠陀》,民間故事集《五卷書》,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等。

《摩訶婆羅多》是一部鴻篇巨製,共有十八篇,約十萬頌,每頌有兩行詩,每行十六個音。這樣的規模相當於古希臘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總和的八倍多,是世界上最長的詩歌作品。

《舊約全書》是古代希伯來文學的珍貴遺產,全書三十九卷,共分為經法書、曆史書、先知書和詩文集,這與中國傳統的書分類“經史子集”暗合。《舊約全書》中的神話傳說、英雄故事、詩歌以及先知預言等在思想藝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舊約全書》中有這樣的詩篇:一對戀人坐在綠蔭下,南風和煦,吹拂著他們的衣裳,女子吟唱道:

求你將我在你心中打上印記,

如你將印記打在臂上一般;

因為愛情如死一樣的堅強,

嫉妒如墳墓一般的殘忍!

這裏的戀情沒有任何宗教氣息,隻有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熱切渴望,清新自然。

萬歲,尼羅河!

萬歲,尼羅河!

你在這大地上出現,

平安地到來,給埃及以生命。

這是公元前13世紀的尼羅河頌歌。古埃及很早就產生了歌謠、詩歌、故事和箴言等文學樣式。埃及古王國時期,大臣普塔霍蒂普在垂垂老矣的暮年,以慈父心腸教誨兒子,留下四十多段訓誡和箴言。這些文字不失為古埃及教諭文學的精品,例如:

若要被人稱讚,就應避開貪婪,不要同它友善,它是一種頑症,是種種壞事的動因,是一切惡行的根源。

遇事要思考後再去做,不經考慮的舉止必將貽笑大方;行事不要傲慢自大,講話要和顏悅色;寬厚能夠克服艱難,暴躁必將攪渾生活。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在埃及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中王國時期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個埃及水手受法老之命乘船到遠方去,不料中途遇到風暴船隻沉沒,自己漂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醒來後隻得四處覓食充饑,與一條大蛇不期而遇:

我聽到沙沙、沙沙的聲音,心裏還以為是海浪呢,樹木折斷了,土地也震動了。等我把手從臉上放下時,發現有條大蛇向我爬來。它有三十肘長,它的須也有二肘多長,渾身塗著金,它的眉毛是玻璃色的,它把整個身子盤到我前麵來……這條巨蛇沒有傷害他,而是幫助他回到埃及。作品有虛有實,把想象中的場景描繪得生動逼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征服埃及,並在這片土地上修築了亞曆山大城。這裏後來成為希臘化世界重要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公元前30年,羅馬皇帝屋大維征服埃及,埃及由此成為羅馬領土的一部分。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埃及成為東羅馬帝國的行省。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了當時埃及的首都巴比倫城,自此埃及開始由阿拉伯人統治,埃及文學也成為阿拉伯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古阿拉伯文學的代表作當仁不讓地屬於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時至1988年,尼羅河畔的埃及作家馬哈福茲,以家族小說《宮間街》、《思宮街》和《甘露街》“三部曲”榮獲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從而成為曆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阿拉伯語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