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許多人感到不理解。事後,阿裏在回答記者的提向時說:
“誰若能戰勝我,那就說明拳擊事業已經發展了。這是我終身不變的追求——發展拳擊事業。”阿裏無疑獲得了人們的讚美,在這些讚美之中,最珍貴的就是他的對手所給予的。
在西方這個競爭的社會,人們麵對競爭者,不僅不嫉妒和報複對手,而且會直接問對手:“我很想趕上和超過你,和你一樣有成就,請你告訴我成功的秘訣。”因為他們相信,競爭是激活社會肌體的活躍細胞,它可以帶來進步的活力,使勝利者繼續前進,失敗者急起直追,對強者是鼓勵,對弱者是鞭策,其結果是大家獲得共同的發展。
生活中的競爭無處不在。許多人習慣把競爭對手視為敵人,企盼“將敵人一掃而光”,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事實上,競爭對手是我們人生路上最好的夥伴。因為,少了競爭,就沒有成功。不競爭、國家不會富強;不競爭,企業不會成長;不競爭,個人不可能進步。
可以說,競爭對手是我們的導師,它教會你做人、做事、做生意的決竅。當競爭對手處心積慮地思考如何戰勝你時,你不同樣也在處心積慮地想辦法如何戰勝他們。這樣一來,你便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如何去爭,借助智慧和實力進步、前進。
韓國“現代”之父鄭周永說:沒有人天生願意接受“圍追堵截”,但當這些苦難來臨時,你必須要接受。你要知道,如果你能走過來,別人的“圍追堵截”就是上天對你的一種恩賜。
誰都不能否認這樣一個事實,很多新人正在經曆著種種苦難,遭受著種種挫折和打擊,這的確是一種不幸。可是,人們也驚奇地發現,無數傑出的人物都是從別人的“圍追堵截”中走出來的,正是這種人為的困難成就了他們,這些苦難對於他們來說,是上天的一種恩賜。
所以,對於那些對你“圍追堵截”的人,要抱著一種感謝的心態,要主動適用,主動突圍,而絕不能報複。
成功人士的競爭哲學是,寧失利益,不失關係。哪怕這個關係僅僅是維持和平共處的關係,因為錢失去再多也能掙回來,而一個關係一旦缺失就很難彌補,這樣一個破裂、結怨的關係就如同一把寶劍懸在頭頂,其不經意地一擊就可能把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斷送掉。
那麼怎樣對待那些故意跟你為難的人,包括你的仇人呢?八個字: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以德報怨,並不是說可以任人欺哄,任人宰割,高明的做法是,智謀與道義兩全,巧妙地征服對你使手段的人,既讓他們對你心悅誠服,又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是避免別人傷害所能采用的上策。這樣,你就很容易把對手變成朋友。因為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羅斯福說:“當眾擁抱你的敵人。”因為,競爭對手讓你擁有了你以前所沒擁有的一切,學到了以前你沒有學到的東西。感謝競爭對手的存在,至少可以為你帶來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促使你更深入地了解敵人的不足,學習敵人的長處。愛自己的敵人,才能注意它的每個細節。那種不願與敵人進行接觸的做法,是永遠無法做到“知彼”的,而不能“知彼”,當然也無法戰勝對方。
第二,使你心平氣和,遠離憤怒帶來的決策失誤。一個人在憤恨交加的時刻,很難想出什麼奇謀良策。感謝競爭對手,就沒有了仇恨,這既有利於身心健康,更有利於想方設法戰勝敵人,避免自己亂了陣腳。
第三,讓你獲得一個得人心的好名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別人知道你連自己的敵人都“愛”的話,那麼,大家都會認為你是一個心胸豁達、寬宏大量的人,願意在你的領導下成事。
人在社會上生存,麵臨的最多的是選擇。我們必須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加以思考做決定。必須擯棄固執,收斂個性,圓滑、通融地接觸來自各個方麵的碰撞,其中也包括為你的敵人祈禱!正如達美樂比薩餅連鎖集團創始人湯姆·莫納漢所說:“艱難對於我來說,就像用石頭鋪成的小路,我是沿著它一步步走過來,沒有它,我走不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