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達爾文帶向實驗科學之路的,是他的哥哥伊拉茲馬期。他們在花園裏設了一間簡陋簡陋(lòu):(房屋、設備等)簡單粗陋;不完備。的實驗室,搜集了曲頸瓶、長頸瓶、試管和燒杯,製造各種氣體和化合物,達爾文充當他哥哥的助手,並且進行種種實驗。由於這時候的體驗,達爾文知道了實驗與觀察對科學的重要性。
作為父親,看到達爾文這種學習成績,不得不替兒子的前程擔憂。1825年,父親讓達爾文提早離開家鄉的中學,送他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希望子承父業,將來也成為一名醫生。這一年,達爾文16歲。
無奈達爾文並不喜歡醫學。當時還沒有麻醉藥,手術床上病人的呻吟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讓他不忍目睹(dǔ)。麵對死人的人體解剖更讓他不住地想嘔(ǒu)吐。他的興趣依然頑固地留在采集標本和打獵上。夏季,他常到海邊采集貝殼,和漁夫成了好朋友。秋天,他便專心到林中打獵,睡覺時也把獵槍放在床前,為的是第二天清早醒來,可以毫不浪費時間抓起槍便奔逐於鬆林之間,追尋那些野兔鬆鶴(hè)。
父親隻有搖頭歎氣,生怕達爾文就這樣下去,成為一個懶散而沒有出息的人。父親想起有一位心理學專家曾根據達爾文前額寬廣的麵相,認為他很適合當牧師。1828年,父親送達爾文到劍橋報到,攻讀神學。
在劍橋大學,達爾文結識了對於他一生至關重要的人物——漢斯洛教授。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將從這裏神奇地開始,這是他自己和他的父親都沒有想到的。
漢斯洛教授講授植物學。達爾文雖然是專攻神學,但他早在進劍橋大學之前,就從哥哥的口中知道了漢斯洛教授是位極為博學的專家,因此格外仰慕仰慕:敬仰思慕。。劍橋大學裏有些科係公開演講,學生可以自由聽課。達爾文選擇了漢斯洛教授植物學這門課程。
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有兩本書對達爾文影響很大。一本是《南美洲旅行記》,一本是《自然科學入門》。他讀了這兩本書,對到南美洲這塊陌生的地方去探險旅行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對植物學和地質學更加喜愛了。
有一次,他剝開一棵老樹的樹皮,發現了兩隻甲蟲。這兩隻甲蟲的形狀和顏色,他以前沒見過,便動手去捉,左手捉住一隻,右手捉住一隻。可就在這時候,他又發現了第三隻更為罕見的甲蟲,就立刻把右手裏的甲蟲含在嘴裏,去捉那一隻。不料,放在嘴裏的那隻甲蟲排出一種液體,把他的舌頭都刺激得發麻了,接著又感到十分疼痛。
“呸!”達爾文趕緊吐出甲蟲,那隻甲蟲就很快跑了。而那第三隻也逃得無影無蹤。
達爾文十分懊喪懊喪: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緒低落,精神不振。,就去找生物教授漢斯洛。教授見他悶悶不樂,就問:
“看你的樣子,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吧?”“教授,我本想捉幾隻少見的甲蟲送給您,卻沒捉住。”
教授聽他講完捉甲蟲的事,大笑起來,從書架上取出一本書,名為《昆蟲圖譜》,翻到其中一頁,對達爾文說:
“你看,上次你送給我的那些甲蟲標本,有一些是未發現的新種類,我送給斯蒂芬先生鑒定過,他已經寫到書裏了。”
達爾文仔細一看,那上麵果然有他采集的一種蛾子和12種甲蟲的標本圖樣,旁邊還注著“查理·達爾文先生采集”一行字。他激動極了,為自己能給科學事業貢獻力量而自豪。他把新采集的罕見甲蟲送給教授。後來,人們為紀念達爾文,就把這種甲蟲取名“達爾文”。
決定一生的環球航行
1831年,達爾文畢業於劍橋大學。但學校規定還需另選一專業繼續學習兩個學期。漢斯洛建議達爾文學地質學。達爾文聽從教授的意見,參加了北威爾斯的地質考察工作。聖誕節前夕(xī),達爾文剛剛從北威爾斯回到家中,便立刻收到漢斯洛教授的一封信。
這不是一封平常的信。這封信對達爾文的命運有巨大影響,並使得他的名字震驚世界。漢斯洛教授信中要達爾文立即趕回劍橋。
達爾文趕回劍橋,在漢斯洛教授家中看到一位年輕的船長,正在同教授一起等待自己的到來。
他就是小獵犬號的船長菲子洛。
英國政府準備派菲子洛的小獵犬號前往南美洲南端考察地形。菲子洛願意讓出自己船長室的一部分,征求一名不要薪金的生物學家一並同船前往。生物學權威漢斯洛教授向這位船長推薦(jiàn)了年輕的達爾文。
這是達爾文夢寐以求夢寐以求(mèi):睡夢中都想著尋找,形容迫切地希望著。的事。他非常感謝漢斯洛教授,可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誰知好事多磨。菲子洛船長卻沒有看中達爾文,幾乎要拒絕他同船而行。
不過,這位年僅23歲的船長,對於比他小一歲的達爾文的決心還是很感動的,難免湧出惺惺(xīnɡ)相惜的情感。更何況這是漢斯洛教授力薦的人物呢!
菲子洛隻是對達爾文說:“你可以隨時要求離船。我會向海軍部申請讓你搭乘別的船返回英國。”
達爾文聽出這話的意思。他是怕自己在中途就會堅持不下去。於是,達爾文表示:“我就是暈船嘔吐,也不放棄這次探險航行。我絕不會半途而廢半途而廢:做事情沒有完成而終止。!”
菲子洛船長聽後很高興,帶他在倫敦購買航海必需品,尤其是向達爾文推薦買一支與他手中型號相同的手槍。達爾文花了60鎊買下這支手槍,並且認真聽從他的囑托:“無論到什麼地方,一定要把子彈頂上膛以後才可以上岸!”
這時候,達爾文忽然覺得自己的心髒怦怦跳得格外劇烈。他懷疑自己是否患有心髒病。如果那樣,出航以後又該如何適應船上的生活啊?他很難受。
朋友和家人在向他告別。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也沒有敢去找醫生看病。他知道菲子洛船長的脾(pí)氣,如果知道了自己有病,船長肯定不會讓一個病號上船。更何況船長心中本來就對自己劃著一個猶豫不決的問號。
1831年12月27日,小獵犬號在菲子洛船長指揮下,離開英格蘭的得文港,向著南美洲出發了。
曆經巴西之後,小獵犬號又向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進發。達爾文從黑河口登陸,徒步進軍,先到布蘭加港,然後再步行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與船會合,為的是沿途考察。
在這片神奇又帶有原始蠻荒之地,達爾文收獲頗(pō)豐。他采集到古代陸棲動物的骨骸(hái),發現古代米羅龍的化石,觀察到逆(nì)風奔跑像是打開風帆布船的美洲鴕鳥,在仙人掌上築巢的灶鳥,和能夠發出小狗吠叫聲的長腳鳥……
如今,艱辛、困苦、疲勞、傷痛,都甩在了身後。他已經整整走了12天。
小獵犬號此時尚停在孟都港。達爾文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休整一星期後,沿著巴拉那河,溯流而上溯流而上:逆著水流的方向走。到聖大非做地質調查。
這片平原上的生物很少,達爾文在巴拉那河邊意外地發現了“特基索多象”的牙齒和頭骨以及“馬斯特多象”的牙齒碎片,真是喜出望外。他認為,“馬斯特多象”以及角部中空的反芻(chú)類動物,都是從西伯利亞遷移到北美洲,然後通過當時還沒有沉入水中的西印度大陸抵達南美洲的。後因高原隆起與西印度群島的形成,造成這類動物絕種。
1834年5月底,小獵犬號穿過麥哲倫海峽,沿著花崗岩和綠岩連接的南美洲西海岸北上。兩個月後,在智利的瓦爾帕萊索靠岸。
達爾文獨自騎馬向安第斯山走去,進行地質考察,然後又從特裏孟特岬(jiǎ)到智魯島調查東海岸地形。就在到達智魯島的晚上,他看到了罕見的連鎖性火山爆發。奧索諾火山、康塞基納火山、阿空加瓜火山摩肩接踵摩肩接踵:肩碰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噴出岩漿,火光衝天,一片紅色煙幕中不斷有黑色塊狀物隨之噴上天空,然後慢慢垂落,映得海麵分外耀眼刺目。康塞基納火山已經26年沒有噴火,阿空加瓜火山也很少有火山活動。達爾文看到了幾十年來少有的壯觀景象。
一天,他意外地發現貝殼化石。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頂居然有海洋生物的化石,這使達爾文興奮異常。他全神貫注地盯著化石,忘記了頭重腳輕、胸悶氣短,似乎貝殼化石給他帶來了一股清新沁(qìn)脾的空氣,使得他的呼吸一下子順暢起來……
回程時,達爾文決定穿越安第斯山脈的烏卡拉塔山。他根據自己的假設與判斷,認為應該在這裏發現海洋岸邊的樹木化石。果然,他如願以償如願以償:願望實現。。
他找到共有五十多棵白色樹木化石,凸(tū)出在山腹中,其中一株樹圍有1米左右,11株已經矽(xī)化,其它的已經變成白色方解石的結晶。這些樹木原來生長在大西洋岸邊,以後隨著地麵沉入海底。在海底被水成岩包圍,上麵再被深約300米巨大的海底熔岩流覆蓋,接著又有水成岩重疊上去,上麵再疊一層熔岩,這樣連續重疊五層。後來,由於火山爆發,這些海底地層又重新隆起,變成了麵前的山脈。這些原來蒼翠蓊鬱蓊鬱(wěnɡ):草木茂盛。的樹木,變成了麵前雪白的化石。
1835年9月,小獵犬號抵達加拉帕戈斯,達爾文剛剛上島,便看見兩隻少說有90公斤重的烏龜正在貪婪(lán)地吃著仙人掌。它們發現達爾文走近,一隻烏龜瞪了他一眼,慢慢走開;另一隻發出一陣近乎咒罵聲,然後把頭和四肢縮進殼裏。這還不能算是大烏龜。島上有些烏龜要七八個壯漢一起才能把它抬起來。
群島上土產的蜥蜴有兩種,一種陸棲,一種水棲,都巨大無比。仿佛這炎熱的海島,為它們提供了特別豐富的營養,達爾文觀察發現,蜥蜴卵具有厚重的石灰質外殼,這無疑起了保護作用。而青蛙卵則很容易被海水衝走。隻有蜥蜴在這一片火山島上生生不息,而且發展壯大著。
一次,達爾文追一隻蜥蜴,一直把它追到懸崖邊,以為它無路可逃,隻好跳海了,因為它畢竟會遊泳,可以絕處逢生。誰知它偏偏不跳,就那樣死死地爬在懸崖的邊緣,睜大一雙眼睛望著。達爾文輕而易舉地捉住了它。它沒有反咬一口,隻是驚惶地從鼻孔裏分泌出一種怪異的液體。
還有一次大海退潮後,達爾文捉到幾隻蜥蜴,想做個實驗。他把蜥蜴送進海中,看看它們究竟會怎麼樣?沒過多久,它們便從海中拚命地爬上來,就在達爾文身旁的岩石和海草的夾縫中藏起來,以為上了岸就沒有危險了。
達爾文經過考察,終於找到了解釋蜥蜴這種奇怪行為的答案。原來,這一帶島嶼上沒有它們的勁敵,而海裏卻有置它們於死地的鯊魚。是環境改造了它們的本能,使它們適應生存。
島上共有四十多種鳥,都是當地才會有的鳥類。達爾文收集的昆蟲,也沒有一種是完全相同的。而他在傑姆斯島收集的71種植物標本,原產有38種,其中30種是其他,島嶼上看不到的。他在阿爾比莫爾島收集的26種原產植物標本中,隻有4種在其他島上能夠找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各島嶼之間距離不遠,緊緊相依,彼此的地質、標高、氣候各種條件類似。如此類似的生存環境,為什麼會蘊(yùn)育出不同的種類?
更讓達爾文難忘的是那些可愛的鳥:百舌鳥、金翅雀、巧婦鳥、大蛋鳥……甚至禿(tū)鷹,對人毫無畏懼,相反格外喜歡接近人。這些鳥經常飛到他的身旁,用帽子就可以把它們罩下來。槍在這裏毫無用武之地,達爾文用槍杆便把一隻禿鷹從樹上輕而易舉地推下來。有一隻百舌鳥索性趁達爾文睡覺時停在他喝水的勺子上。待達爾文醒來,拿起勺子慢慢地喝水,它依然站在勺子上一動不動,靜靜而友好地看著達爾文享用。這些可愛的鳥有時幹脆落在達爾文的帽子上、手腕上,跟他親昵(nì)。
引起達爾文興趣的是島四周環布的珊瑚礁。作為一名科學家,隻有特殊的生物才會令他如癡如醉。他登上大約800米高的高地,全島的風光盡收眼底,美麗的珊瑚礁一目了然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在陽光下分外奪目。島完全被珊瑚礁包圍,僅僅露出一個小小的出入口,供船隻靠岸。
經過幾十天的航行,他們到達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然後跨過印度洋,經過好望角,準備向英國返航了。
這次航海,達爾文研究成果非凡。他收集到大量的生物標本、化石以及種種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但達爾文認為更重要的收獲是改正了自己以前許多不良習慣與缺點,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那就是盡心盡力從事一門科學研究工作。他堅持記航海日記,在學習與研究中提高自己。書上的記載、自己的推斷,在沒有證實以前,他不隨便下定論。這種良好的習慣,奠定了一個科學家對科學發展能夠做出貢獻的重要基礎。
1836年10月2日,小獵犬號終於駛進了英國的港口。整整5年了,達爾文不再是當年的達爾文了。祖國迎接他的勝利歸來,呼喚著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和一個劃時代的科學學說的誕生。
這一年,達爾文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