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報道戰爭情況,丘吉爾及時趕到蘇丹前線。在這裏,他不但看到了英軍的殘忍和基奇納將軍的縱容,同時更進一步認識到新聞工作為他出名掙錢提供了機會。新聞工作還可以成為他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一種手段。
戰爭結束後,丘吉爾搜集大量素材,研究了許多有關蘇丹戰爭的材料,專心致誌,埋頭著書,經過艱苦努力,終於於1899年10月出版了第三部著作——《尼羅河上的戰爭》。
這本書文字生動、材料豐富、引人入勝,顯示了丘吉爾的才華和他對曆史的興趣。書一出版就轟動了倫敦,震驚了英國。
在這部書裏,丘吉爾不僅敘述了親自參加戰爭的經過,而且實質上寫了一部英國征服埃及和蘇丹的曆史。他還在某種程度上抒發了一個英國青年應有的正義感。他尖銳地批評了他的上司基奇納將軍,揭露了英國殖民主義者殘暴、可憎的麵目。丘吉爾對基奇納侮辱馬赫迪陵墓和遺骨的暴行感到憤慨。在他的筆下,基奇納的行為不僅是卑劣卑劣:語言、行為惡劣。的、野蠻的,也是對敬奉馬赫迪陵墓的蘇丹人的莫大侮辱。
丘吉爾不但譴責譴責(qiǎn):責備,嚴正申斥。基奇納的行為,還在某種程度上以批評的態度評價了蘇丹戰爭。
自然,丘吉爾在書中表明的態度和立場引起了英國官方和軍界的強烈不滿。但這本書使丘吉爾成為英國的名記者,為他從事政治活動打通了道路。
丘吉爾一生沉浮多次,卻能處事泰然。“一戰”中,他辭去海軍大臣後,閑著沒事,便學起了繪畫,買了很多畫筆、畫架、調色板、顏料和畫布,一有空就畫起來。後來,畫畫成了他的一種習慣,從中得到安慰(wèi)與快樂,如果一天不畫一兩張,便覺得沒有意思。他到外地度假,也要帶上畫具,畫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的著名風景。他的畫還賣了很好的價錢,並把錢捐(juān)給了失業基金。1948年,他被美術學院選為名譽(yù)院士。
丘吉爾還有一個愛好:做瓦工活。他喜歡蓋房子,經常動手砌磚牆,還親自在院子裏修建了養魚池,灌溉渠(qú)道和圍牆。他向瓦工專門學過這項技術,所以技術很不錯。他後來又被建築工人聯合會吸收為會員。
1953年,瑞典文學院將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一位英國政治家。這位政治家就是赫赫(hè)有名的溫斯頓·丘吉爾。授予的理由是他“精通曆史和傳記的記述藝術,以及他那捍(hàn)衛崇(chónɡ)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
諾貝爾文學獎自從1901年開始設立以來,到現在已經走過了整整一個世紀。在其100年的曆史中,諾貝爾文學獎除主要授予有突出貢獻、寫出最優秀作品的文學家以外,還授予了少數幾位非文學類的哲學家、曆史學家和政治家。因為按照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解釋,隻要能寫出“有理想傾向的作品”,即使是非文學類的著作也可以列入獲獎範圍。丘吉爾就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個政治家。
丘吉爾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擅(shàn)長寫曆史和人物傳記,是一位曆史學家;他善於用曆史觀點描寫當代英國和世界的曆史事件,他的曆史著作,後來都成了研究當代世界不可缺少的文獻。
丘吉爾一生的主要著作有:《馬拉康野戰部隊紀事》(1898)、《薩伏羅拉》(1898)、《尼羅河上的戰爭》(1899)、《倫道夫·丘吉爾傳》(1906)、《世界危機》(1923)、《馬爾巴羅傳》(1933~1938)、《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953)、《英國民族史》(1956~1958)等。
丘吉爾以記者身份去古巴時,他們先搭汽車後坐船,又徒(tú)步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經過好幾天的長途跋(bá)涉,才來到了機動部隊的駐紮地。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丘吉爾就隨這支部隊整裝出發了。這支西班牙軍隊像長蛇一樣緩緩地婉蜒蜿蜒:蛇類爬行的樣子。前進,是要去“剿(jiǎo)滅”古巴遊擊隊。
“敵人在哪兒?”迷惑不解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著頭腦。的丘吉爾不禁發問。
“在哪兒?不清楚。也許還沒等我們發現敵人,就已經被隱藏在叢林中的敵人開槍打死了。”有人這樣回答。
沉默!丘吉爾沉默了!現在置身險地,他才開始真正對戰爭有了體驗。“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一個可怕的念頭從心中升起,慢慢咬齧(niè)著他,令他不寒而栗(lì)。隊伍繼續悄無聲息地前進著,仿佛死神隨時就會降臨。丘吉爾看到每個西班牙士兵都緊端著槍,冷靜地前進,前進。自己的膽子開始壯了起來。他開始給自己打氣:既然是為了尋求刺激、甘願冒險而來,就不應該臨陣退縮!在戰場上無論遭受什麼命運,得到什麼體驗,總比碌碌無為、枉(wǎnɡ)來人世走一遭(zāo)要強。
籠罩森林的濃濃霧氣漸漸散去,太陽露出了臉,陽光在密密麻麻的枝葉間隱隱約約地閃爍著、上午9點,部隊在一片開闊的空地上停下來休息。
很快,早餐準備好了,有咖啡、燉(dùn)肉等,丘吉爾狼吞虎咽地吃過早餐,按照命令,將帆布綁在鄰近樹木的枝幹上,搭成吊床午睡。午睡從上午10點開始到下午2點結束,是為了度過熱帶地區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光。午睡後,丘吉爾又隨部隊行軍4個小時才宿營。這是丘吉爾行軍生涯的第一天。
11月30日,這一天恰好是丘吉爾的21歲生日,他經曆了一生當中的第一次戰鬥。
清晨,部隊正在緩緩地向前挪(nuó)進。忽然,隊伍尾部槍聲大作,遭到了古巴遊擊隊的襲(xí)擊。等到濃霧漸漸散去,敵人早已無影無蹤。西班牙部隊繼續在大森林中開路前進。早餐時間推遲了兩個小時,指揮官命令士兵們坐在自己的馬匹旁吃隨身攜(xié)帶的幹糧。丘吉爾餓壞了,從參謀那裏領來半隻燒雞正坐下猛吃,突然,一陣急促的槍聲響起,丘吉爾身後的馬受了驚嚇,一躍前起。“哧”的一聲,一顆子彈穿進了馬的胸膛,頓時鮮血淋漓,撲通一聲倒在血泊裏。
“謝謝你!”事後,驚魂未定的丘吉爾恭恭敬敬地向替死的馬鞠(jū)了一躬(ɡōnɡ),“謝謝你救了我一命。”
經過幾個月的實戰,丘吉爾平安地返回英國。這一趟古巴之行收獲頗(pō)豐。他和巴恩斯都被授予西班牙紅十字勳(xūn)章。他寫的5篇戰地通訊也都發表了。雖然這些報道帶來的稿酬(chóu)微不足道,但它們引起了國內讀者的極大興趣,並受到許多社會名流的賞識,從而迅速提高了丘吉爾的社會知名度。
但丘吉爾最大的收獲是,他成功地策劃並完成了一件在他人看來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大事,極大地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他走向了海外,有了實戰經驗,對於生死和功名有了種種複雜真切的體驗。年紀輕輕,閱曆如此豐富,前程不可估(ɡū)量。
1899年10月,丘吉爾辭去軍職,又以英國《晨郵報》特派隨軍記者的身份,參加了爆發在南非的英布戰爭。
英布戰爭的兩方是英國人和布爾人。布爾的意思是農民,布爾人特指荷蘭農民移民南非的後裔後裔(yì):已經死去的人的子孫。;戰爭的地點在南非。從性質上來講,這是一場爭奪殖民地的利益之爭,戰爭雙方都是非正義的。
戰爭一開始,丘吉爾興高采烈,心想機會來了。很快,他以《晨郵報》隨軍記者的身份登上了英軍新任總司令布勃(bó)將軍乘坐的一艘(sōu)專輪。由於當時通訊十分落後,丘吉爾對前方戰況不明,特別擔心在他們到達之前戰爭已經結束。
一天,他們與一艘南非方向駛來的貨輪相遇,軍官們發出信號,請它報告南非戰況。貨輪掛出一大塊黑牌,上麵寫道:“雙方激戰三次,我方一將軍陣亡。”丘吉爾一見,又驚又喜,驚的是想不到布爾人如此厲害,喜的是這回他又可以大大表現一番了。
丘吉爾一到南非,意外地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霍爾丹上尉。霍爾丹上尉告訴丘吉爾他奉命指揮一輛方節裝甲列車,載上兩連士兵,沿鐵路執行偵察任務。霍(huò)爾丹邀丘吉爾一同前往。冒險的丘吉爾欣喜若狂,心想這可是為寫報道搜集資料的好機會呀,當下滿口答應。這樣,丘吉爾馬上到戰鬥的最前線去了。
裝甲列車前進了20多公裏,受到了一支布爾人軍隊的阻擊。當列車趕緊按原路返回時,不幸的是,它被一顆炮彈擊中了。頓時,車上的人感到一陣強烈的震動,前麵二節車廂脫軌了,有一節還堵在鐵軌(ɡuǐ)上。車上的士兵已經是死的死,傷的傷,而敵人還在猛烈地開火。霍爾丹毫不遲疑,當下帶領大部分士兵跳下火車,迎擊敵人,設法把敵人的火力從列車周圍引開。
丘吉爾主動擔負起搶救傷員和清除鐵路障(zhànɡ)礙的指揮工作。司機受了傷,臉上直流血,正躲在翻倒的車廂後麵嘀嘀咕咕:“我又不是軍人,死在槍炮下是不值得的,這個鬼地方真是沒法呆下去了!”
丘吉爾知道隻有他才能開動火車,決不能讓他逃跑,當下鼓勵他說:“老兄,一天當中,一個人不會兩次受傷。現在,你已經掛了彩,正應該好好完成任務呢!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呀,你幹好了一定會受到獎勵的!”司機聽了這話,馬上走進火車頭開始工作。
接下來,丘吉爾帶領一批士兵摘掉脫軌車與車頭、其他車廂之間的掛鉤。然後,司機開動機車,反複來回衝撞,把倒在路軌上的車廂緩緩衝開。在敵人炮火的猛烈攻擊下,這些艱難的工作,隻花了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
丘吉爾指揮人把傷員抬上機車和煤火車,讓司機在炮火下啟動列車駛回去。當列車駛出危險地帶時,他一個人跳了下去,沿鐵路線走回來準備與霍爾丹並肩作戰。不幸的是,他們都被俘(fú)了。
丘吉爾被俘後的處境非常危險。按照南非的戰時法律,新聞記者是不能參加戰鬥的。可他卻參加了戰鬥,而且很英勇。這樣,他就應馬上被送到戰地軍事法庭,並可能在幾分鍾後就被槍決。
不過,丘吉爾最終被送進了戰俘營。顯然,貴族身份救了他一命。布爾人並不想槍斃(bì)一個名門望族的子弟以激怒英國人,但丘吉爾也別指望以記者身份為由要求獲得釋放。一個布爾人軍官得意地對他說:“我們並不是每天都能捉到英國貴族的公子哥兒呀!”
丘吉爾和軍官們被關在當地的一所師範學校裏。那裏雖說有幾十名南非警察晝夜值班,但警戒說不上十分森嚴,反而在管理上存在不少漏(lòu)洞。丘吉爾、霍爾丹等三人策劃越獄逃跑。
他們決定翻過學校的牆頭。牆頭很高,可丘吉爾還是決定冒險。那一天,他趁哨兵正和同伴閑談,登上一個架子,扒住牆頭向上爬。因為心慌,兩次都沒成功。第三次,他使出渾身氣力爬上牆頭,又跳到牆外的花園裏。可那兩個人被哨兵發現了,忙對他喊:
“我們出不去了,你也回來吧!”
“不!”丘吉爾說,“我不回去,我要一個人走了!”
於是,他壯著膽子,走出花園,裝作沒事一樣向大門走去。離哨兵隻有5米的地方,他緊張極了,可仍裝作很平靜,竟混出門去。走到街上,天色已晚。他看著天空上的星星向南走,終於看見了鐵路,又走了一會兒,到了一個車站。他藏在道旁的溝中。當一列貨車慢慢地開過來時,他猛地躥(cuān)上去,爬上火車,藏在煤袋中間。就這樣,他邊走邊扒車,竟找到了一個英國人的住戶。那家主人霍華德拿出吃的招待他,他才大吃了一頓。
布爾人發覺他逃跑後,發了布告,懸(xuán)賞捉拿他。霍華德把他藏在滿是老鼠的礦坑房裏。風聲過去後,他才在晚上出來散步。過了些天,霍華德幫他找了一個荷蘭人的運羊毛車,讓他鑽進羊毛包中間。車向前行駛,他提心吊膽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地躲在裏麵,直到過了邊境,脫離了危險,從包裏伸出頭來,使勁呼喊起來。後來,他把自己死裏逃生的經曆寫成了書。他也因為這些經曆成了引人注目的人。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已是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始終對戰爭有著異於常人的興趣。他興高采烈,認為自己大顯身手、大展宏圖的時機來了。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萬事有艱險,萬物皆毀滅。我感到有趣、快樂和幸福。這不可怕嗎?對於我來說,參戰完全是引人入勝的事。”
丘吉爾麵帶笑容,大步流星地走進海軍部辦公室,開始他的作戰指揮工作。英國海軍早已部署在各戰略要地,主力則從英吉利海峽移駐北海,使德國海軍無法發動襲(xí)擊,反而被封鎖在海港之內。
英國海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在與德國海軍的角逐中,英國海軍連連獲勝。但幾次勝仗過後,丘吉爾容易魯莽(mǎnɡ)行事的性格又給他惹來了麻煩。
1914年9月,法國軍方得到情報說,德軍馬上將對法國的敦刻爾克港口發起進攻。於是,法國向英國求援。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欣然同意,立即向敦刻爾克派去了海軍陸戰隊的一批精兵。他征用了50輛倫敦的公共汽車作為部隊的交通工具。但不知道什麼緣(yuán)故,戰鬥竟然始終沒有發生,人們隻能看到丘吉爾和他的部隊乘著公共汽車在前線跑來跑去。戰場上出現這樣的場麵太滑稽(jī)了,人們嘲笑這是“丘吉爾馬戲團表演”。
丘吉爾大部分時間在法國前線跑來跑去,到處巡(xún)視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基地。而在討論海軍問題的會議上,海軍大臣竟然常常缺席,這引起了同僚(liáo)們的不滿。連首相也對他頗有微言,因為首相得時不時代管一下海軍部。
政敵們開始攻擊和誹謗誹謗: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他,但丘吉爾仍然神采奕奕(yì),勁頭十足地出現在海軍辦公大樓裏幹這幹那。不久發生了達達尼爾事件,丘吉爾被迫下台了。
1915年1月,英國接到俄國陸軍總司令的電報,請求英軍在近東地區采取牽製行動,以減輕土耳其對俄國高加索地區的壓力。英國就此召開專門會議,丘吉爾提出一個以攻為守的作戰方案。方案設想:英國海軍派遣一支遠征軍攻占達達尼爾海峽,打開馬爾馬拉海的通道,從而切斷土耳其與其盟(ménɡ)國德、奧的海上交通往來,迫使土耳其退出戰爭,達到在黑海與俄軍取得聯係的目的。
經過熱烈討論,全會一致通過,並委托海軍部負責遠征的各項準備工作。丘吉爾欣然領命。到了2月中旬,一切準備就緒。於是,達達尼爾海峽之戰打響。
2月19日,英法艦隊向海峽周圍工事展開猛烈攻擊,丘吉爾喜氣洋洋,盡管他正患(huàn)流行感冒,還是騎著馬檢閱了正待登船出發的海軍陸戰師。
最初10天,戰事進展順利,海峽外圍要塞很快被英軍炮火摧毀。但隨後的日子裏英軍遇到了來自土耳其軍隊的頑強抵抗,無法向前推進。3月18日,英法海軍再次組織進攻,結果受阻於敵人的布雷區,強攻海峽的重型艦艇(tǐnɡ)損失近半。海軍不得不停止行動,等待與陸軍發起聯合進攻。
一個多月後,陸軍到達,英國再次進攻達達尼爾海峽。此時土耳其改由經驗豐富的德國將軍指揮作戰,防禦(yù)能力大增。“轟,轟,轟!”,隨著猛烈的炮火聲響,數以萬計的登陸官兵倒斃(bì)於灘(tān)頭陣地,島上的製高點仍然全部控製在土軍手中。1915年11月,英軍全部撤出加利波利半島。英軍戰死、病死、受傷、被俘總計約4.33萬人,遭到空前的失敗。
噩耗傳來,英國公眾大嘩(huá),《晨郵報》接連發表一組文章,憤怒譴(qiǎn)責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