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蕭家村(1 / 2)

第1章 蕭家村

大周北地一處不知名的山腳下,有一處偏僻的村落名曰“蕭家村”。可與其它村落不同的是這個村子裏的人大多不姓蕭。至於村名的由來據老輩人講是當年一對姓蕭的劍俠夫婦在突厥人手中救下了全村人的性命,村裏為了感念他們的恩德將村莊的名字改為蕭家村。至於具體的情況便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沒人能講的清楚,不過村子裏的人大多對於這個樸實的說法很能接受。

雖是山腳下的村落,但村裏卻少有人靠打獵為生,或許因為山水秀美的原因,這個村裏的人大多喜歡靠耕田或打漁為生,畢竟相對於這兩種來說打獵還具有一定危險性的。

蕭家村的地理位置位於突厥與大周國之間,貼近官道的地方。如果是和平年月來將的話它的位置還是不錯的,畢竟作為商路上的補給點之一,油水總是不會少的。所以村裏少數有頭腦的人的另一種謀生手段便是客棧。

天剛朦朦亮,遠方的山頭升起了一抹魚肚白,蕭家村前的小溪畔,一個瘦小的身影正在收著魚簍。看樣子那孩子隻有五、六歲的年紀,他蹲在那裏一身並不合身的衣裳套在上麵顯得有些不倫不類,隻是早已洗褪色的布和上麵大大小小的補丁似乎道出了這孩子的身世。

瘦小的雙臂不斷帶動著漁網,手上露出與年齡不相稱的熟練。隨著一條條大大小小的魚被裝進魚簍,那男孩又將提前準備好的蚯蚓和麩糠裝進魚簍,重新將它下好。他才站起身來,微微挺了挺腰,背起了魚簍邁步向村子的方向走去。

“哎呦是小三啊!今天要換點什麼?”說話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藍緞子衣衫的襯托下仍顯得幾分風韻猶存,一臉的慈祥的微笑讓人看起來十分舒服。

男孩看起來隻比櫃台高了一點點,不過他很有禮貌的施了一禮說道:“李嬸,麻煩您幫我換些麥子,您看看這些能換多少?”說罷便將背後的魚簍摘了下來遞給了李嬸。在村子裏以物易物事很平常的事,尤其是對於一些不常進城的人來說東西的價值遠比那些錢幣要大的多。

李嬸接過魚簍掂了掂,“嗬!今天可真不少呢!真不知道你那酒鬼老爹上輩子修的什麼福,能有你這麼聰明懂事的孩子。”說完憐愛摸了摸小三的頭,轉身拎過半袋小麥稱也不稱的便放在了櫃台上。“二牛幫小三把這袋麥子送到家裏去!”說罷又對小三說道:“你先回去吧,這麥子我一會兒就讓你二牛哥給你送過去!”

“不用了李嬸,這個我自己背的動!”說罷似為了證明自己的話一樣便將那半袋麥子抗在了肩上對著李嬸微微一笑轉身向山腳處走去。

看著小三那瘦弱的背影李嬸幽幽的歎了一口氣咒怨道:“這姓蕭的老酒鬼造的什麼孽啊,怎麼小的孩子。真是的!”說著又嘟囔了幾句,又換回了一臉的和氣,繼續的做著生意。

李嬸蕭家村最大的客棧的老板娘,是丈夫李大開的賢內助。夫妻二人分工明確,丈夫負責客棧的打理,而她便在村裏做這以物易物的生意,換的東西除了支持客棧的基本消耗之外剩下大部分還是會銷到城鎮裏。由於夫妻倆人品極好,尤其是李嬸每次兌換物品的時候給的量都比較足,尤其是對一些比較貧困的鄉裏鄉親的時候總會多給上一些,也或許是因為這種和氣讓夫妻二人的生意越做越順,尤其是客棧,幾乎是隻要他家不爆滿,其它家就別想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