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以至於人才招聘會越來越火爆,隨便哪個主題的招聘會都是場場爆滿,人頭攢動,甚至造就了一個新興產業,一種新的經濟熱點——“招聘經濟”。尚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擇業難,有工作經驗又有閱曆的求職者再就業的形勢同樣也不容樂觀。

應聘者找工作難,那招聘者的情況如何呢?與應聘者找不到工作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越來越多的招聘單位招不到人,以至於打出了高薪攬才的旗號。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鮮明的反差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才市場上提供的人才不能滿足或不適合招聘單位的需要,以至於招聘單位想招的人招不到,而不想招的人卻是如過江之鯽。

那麼,企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而應聘者又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如何才能被企業錄用?在這本書裏,世界500強企業高管給予了每一個應聘者20個就業忠告。

這些第1章忠告包羅萬象,大致包括如下五個層麵:

(一)價值觀層麵

主要包括目標、價值觀和團隊意識。

(二)個性層麵

主要包括專注、幽默、機智等。

(三)心態層麵

主要包括樂觀、自信、空杯心態、危機意識等。

(四)能力層麵

主要包括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借助資源的能力、推銷能力。

(五)品行層麵

主要包括誠實、守信等。

這些第1章忠告是在世界500強企業用人及人才招聘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其關注點在企業招聘中比較有代表性,而這些當今企業的關注點有許多往往是應聘者在求職中所忽視的。

如今的人才市場已進入“買方市場”,用人單位越來越挑剔,人才市場像商品市場一樣被細分,有學而無識的人、有德而無才的人、有才而無能的人都將成為被淘汰的對象。一個人僅有知識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能力,你用什麼辦法讓招聘單位對你的求職簡曆刮目相看,而不是對你的電子郵件瀏覽一秒鍾便點擊“永久刪除”?在知識結構趨同,個性和心態等很難用量化手段度量的軟指標也往往成為傳播個人形象和特色的金字招牌。而沒有特色,又沒有出眾表現的人,往往被淹沒在如潮的應聘人流中。你用什麼辦法在臨場應聘時讓用人單位對你分外留意?招聘單位不是傻瓜,所以求職者不要想著通過放大自己的學曆、專業背景等幼稚的手法表現自己的先天優勢,用人單位不會錄用對自己過於粉飾的人,他們隻需要踏踏實實的員工。

有鑒於此,本書集納了世界500強企業高管的就業忠告,並精選了其中的英特爾、思科、GE等世界500強企業的用人案例。在案例的選取中,緊扣工作實際,做到重點突出,點麵兼顧。在案例的編寫上,采用“案例、就業忠告”的結構,由點到麵,由淺入深,將實證性與理論性有機結合,使得本書具有較強的實際參考價值。本書既適合於廣大應聘人員,也可作為從事人力資源實踐的管理者的輔導讀物。

由於編者學識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同仁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予以斧正。

編 者

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