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3)

第五章

沒有離開過故鄉的人充滿了偏見。〔意〕哥爾多尼

抱有偏見的是這麼一種人:如果國王不信神,他也會成為一位無神論者。〔法〕拉布呂耶爾:《品格論》

心存偏見的人總是弱者。〔英〕塞·約翰遜:《雜稅非苛政》

偏見是愚人的理由。〔法〕伏爾泰:《哲學辭典·偏見》

鑒別力衰弱時,偏見就會占上風。〔美〕奧哈拉:《萬達斯》

抱有偏見的人樂於受到公眾的嘲弄,因為他會因此而認為自己成了一位殉道者。〔英〕西·史密斯:《彼得·普利姆利的信》

思想上的偏見必然導致行動上的不公正。〔奧〕斯·茨威格:《異端的權利》

許多人在重組自己的偏見時,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美〕戴爾·卡耐基:《智慧的錦囊》

不要忘記,任何偏見,都是過了時的真理的殘餘;應該記住,思想解放,人在精神上才越富有。〔蘇〕高爾基:《與世隔絕》

一千個偏見和不正確的思想——等於沒有任何思想!〔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偏見若不能成為理智,就無法安穩。〔英〕威·哈茲裏特:《小品與隨筆集·論偏見》

做一個強者,去征服一切偏見〔美〕奧尼爾:《上帝的兒女都有翅膀》

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英〕赫·哈賓塞:《社會靜力學》

放棄偏見永遠不會為時過晚。〔美〕梭羅:《沃爾登》

固執己見、頑固不化是愚蠢的表現。〔法〕蒙田:《隨筆集》假說

隻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德〕恩格斯:《恩格斯選集》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英〕牛頓:《科學研究的藝術》

假說是研究工作中的最重要的智力活動手段。其作用是指出新實驗和新觀測,因而有時導致新發現,甚至在假說本身並不正確時亦如此。〔澳〕貝弗裏奇:《科學研究的藝術》

必須經常警惕這樣的危險:一旦假說形成,偏愛可能影響觀察、解釋以及判斷,“主觀願望”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澳〕貝弗裏奇:《科學研究的藝術》

所有的概念、學說、係統,不管它們怎樣精致,怎樣堅實,必須視為假設,〔美〕約·杜威:《哲學的改造》

在發現假說不能令人滿意時,想象豐富的科學家,比想象貧乏的科學家更容易放棄它。〔澳〕貝弗裏奇:《科學研究的藝術》

假設始終先於知識。〔德〕洪堡德

在某種意義上說,提出假說是需要勇氣的,因為無論在數學或物理學方麵,最初提出的假設多數都是行不通的不祥之物。〔日〕廣中平佑:《學術的道路》

任何進步都是由於接受了某些專門的假說,即對自然界某些作用的環境或原因的猜測。因此,凡是能自由想象並把互不相幹的各種觀念結合起來的人,就是最勇敢、最有創造性的實驗者。〔英〕普裏赫特利

概括、學說、假說和理論是科學的靈魂。〔俄〕門捷列夫:《第三封關於工廠的信》

假說的價值在於,以該假說為基點,將研究工作的新方向朝四麵八方鋪展,而且,把這種假說盡可能多地應用於各種具體情況。如果假說適用於各種情況,則可上升到理論範疇;如果深度夠,甚至可上升為“定律”。〔澳〕貝弗裏奇:《科學研究的藝術》

一種假說僅是因為它能夠解釋大量的事實才發展成一個學說。〔英〕達爾文:《達爾文生平及書信集》

天文學家的工作是對彙集在一起的星空運動的曆史進行不辭勞苦的和熟練的觀察研究。因為他不能準確地弄清有關運動的真正原因,於是就設想出他覺得合適的某種理由或假說來加以說明。〔波〕哥白尼:《天體運行論》

在科學的探究中……探索者要從事實開始,尋求這件事實的理由或從假設開始,尋求這個假設的證據。〔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原理》

明天將出太陽,是一種假設。這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它是否會出來。〔奧〕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現實並不總是跟預見恰恰相符的。〔阿〕博爾赫斯:《秘密的奇跡》無知

無知者閉起眼睛咒罵一切知識和科學。〔俄〕克雷洛夫:《橡樹下的豬》

魯莽無知者就是這樣判斷事物:凡是他們不懂得意義的東西,一概都是無用的廢物。〔俄〕克雷洛夫:《雄雞和珠》

有些人從不詢問任何知識,那樣意味著他們不懂。〔美〕威·托·曼寧

什麼都不懂的人什麼也不會懷疑。〔英〕喬·赫伯特:《外國諺語名句選》

無知是欽佩之母。〔英〕喬·查普曼:《寡婦的眼淚》

無知的人常說什麼都懂。〔印〕諺語

知識貧乏最能讓人生出許多懷疑。〔英〕弗·培根:《論文集·論懷疑》

不可思議是無知的女兒。〔英〕約·弗洛裏奧:《第一批成果》

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和他對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德〕黑格爾:《美學》

無知無識的人,總是受苦的。〔英〕蕭伯納:《聖女貞德》

所有的人都是無知的,隻是在不同的方麵罷了。〔美〕威·羅傑斯:《胸無點墨者的文摘》

驢子終究是驢子,哪怕你往它身上撒滿星章。〔俄〕傑爾查文:《貴人》

傻子自以為聰明,但聰明人知道他自己是個傻子。〔英〕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隻有自認為聰明的人才是最蠢的。〔法〕納瓦爾:《七日詩》

一個人對自己的無知認識得越清楚,他的學問就越大。〔德〕尼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