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嘯回過神來,“哦”了一聲,拿起了筷子,心情卻還是有點激蕩。
另一個戰友道:“怎麼了,沒有菜吃不下,不過蛋炒飯很香啊,哎,我在部隊三年,從未吃過蛋炒飯呢!”
其他幾個戰友也隨聲附和:“是啊!”
“我也是啊!”
楊天嘯揺揺頭,知道他們無法了解自己心裏的感受。
吃完飯,楊天嘯回到宿舍,進了門,右手邊的下鋪就是自己的床位:來的早就是好,可以占個好床位。
進門左手邊的下鋪是另一個部隊生叫李舜堯的,長相一般,說話總是有點大舌頭,有時別人聽不清他講的是什麼,不過他為人還挺好,性格溫和,很少發火。
晚上熄燈前,楊天嘯主動幫別人把各自的鞋放到正確位置,李舜堯靜靜的看著楊天嘯,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楊天嘯當然想好好幹,最好能當個班長,最次也要弄個副班長當,而且二哥交待過,他會和隊長於平說說,讓他當班長。
第二天,陸續的又來了幾個地方生。
晚上,副隊長王群帶著一個部隊生叫李紹峰的走進七班室內。
楊天嘯正坐在床上休息,副隊長叫楊天嘯起來,把鋪位讓給李紹峰。
楊天嘯猶豫了一下,王群臉色立刻一沉,楊天嘯沒有辦法,隻好把被子挪到靠窗的一個上鋪。
——下鋪已經占滿,沒有上鋪。
這本來也不算一件大事,但是王群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件事居然成了楊天嘯後來軍校退學的一個誘因。
如果說來到大連陸軍學院是楊天嘯一生中事業的頂峰,那麼從換鋪位這件事開始,楊天嘯的人生路就開始走下坡路。
因為從換鋪位的這天開始,楊天嘯以後的生活中又發生了很多不開心不順心的事情。
如果王群知道自己讓楊天嘯換鋪位的事情成了楊天嘯日後退學的一個起因的話,他會怎麼想?
他會不會後悔,會不會內疚?
偉大的哲學家恩格斯曾經說過:曆史的必然事件是由許多的偶然事件結合在一起形成的。
這次換鋪位事件無疑也是楊天嘯一年後退學這件必然事件的偶然事件。
楊天嘯每次回想起軍校退學這件痛苦的往事,也是從換鋪位這件事開始的。
如果再往前說,那麼從母親出事的那天起,當楊天嘯嚐遍人生的苦難與不幸,當楊天嘯孤僻而怪異的不合群的性格形成時,就注定了今天軍校退學這件讓楊天嘯痛悔一生的憾事。
當然這樣說有點扯地太遠了,也沒有人會相信,就連楊孝銀自己到如今也不承認。
但是,即使父親嘴上不承認,楊天嘯心裏卻很清楚,如果不是父親把母親摔傷,就不會有“獸醫”誤割斷母親的運動神經這件人間慘劇。
當然楊天嘯就不會有多災多難的人生,這個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不幸。
楊孝銀為什麼從來不承認這個家是他害的,是不是因為這個家是他一手辛辛苦苦創立的,所以他拒絕承認?
但是父親雖然嘴上從不承認,但楊天嘯相信在父親的心中,隻怕早已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縱使他的心裏也不承認又有何用?
——慘劇已經發生,所有的不幸都成了曆史,隻有不幸造成的痛苦還在,而且還在影響著楊天嘯的不幸而悲慘的人生路。
何況楊天嘯在未來的歲月裏,在生活的壓力下,時時刻刻都沉浸在悲傷的往事中,也無時無刻不在反省自己的錯誤。
而作為這整個災難的始作俑者,或者說罪魁禍首,楊孝銀是難辭其咎。
楊孝銀在回首往事時,難道真的從未反省過自己的錯誤?
當然在楊天嘯心目中的仇人排行榜上,第一名不是父親楊孝銀,而是那個該死的“獸醫”,第二才是父親,而第三名則是副隊長王群。
這一點王群可能到現在還不知道,他不知道這個世上還有個人如此的恨他!
如果王群知道這件事,他會怎麼想?
隻怕王群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無意”中做的一件小事(至少在他看來是小事)居然會對楊天嘯未來的前途和命運產生如此嚴重的影響。
難怪有人說: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
不錯,楊天嘯最後退學是有很多原因,這次換鋪位隻是其中之一(個誘因)而已。
但是,美國有位名人曾經提出過“”一說,那麼可不可以說,是換鋪位這件小事件引起了楊天嘯最後軍校退學這件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