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打造平和的心態,告別煩惱與憂慮(3)(2 / 3)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活著就是要品嚐生活的百味,所以,不要鑽牛角尖,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如果你覺得不開心,那就學會自己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其實獲得快樂的方式也很簡單,比如早晨醒來睜開眼睛看著天花板,你可以用快樂的心去感受那純淨的白色;上午在窗前讀一本文采飛揚的書,你可以用快樂的心去體味書中的感動;下午坐在搖椅上呼吸、冥想,你可以用快樂的心去觸摸太陽的溫暖;黃昏到樓下茶館裏去品一杯醇香的紅茶,聽一曲悠揚的旋律,你可以用快樂的心去迎接黑夜的來臨;晚上給家人煮一鍋又鮮又香的排骨湯,你可以享受到付出的快樂。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或喜或憂,或成功或失敗,我們無從選擇。但我們可以做到寬容自己,不對自己提過高的要求,這樣就能夠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從而獲得身心健康。

(第二節)正視現實,拋掉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能正視現實、適應現實的人,往往好高騖遠,一旦受挫,就會生活在自怨自艾、鬱悶沮喪的世界裏不能自拔。記住,我們一定要學會正視現實,接受現實,適應現實,才能擁有平和的心態。

麵對現實,沒有人能盡善盡美

美國現代大畫家路西歐·方達,早年畫油畫時受到很大挫折,因為人人指責他不是畫畫的料,要他轉行算了,他心情大為惡劣,總覺得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他卻很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他畫好了他的作品,便拿到市場上去展出。他在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一則說明:親愛的參觀朋友,如果你認為這幅畫哪裏有欠佳之筆,請你賜教,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路西歐·方達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他心中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

後來,路西歐·方達決定換一種方法再去試試。於是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都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標上記號。結果是,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路西歐·方達大為吃驚,迷茫不解,他把兩張畫拿給他的老師看。老師笑道:“哦!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對吧?”然後繼續說道:“你難道沒有發現一個奧秘,那就是我們不管做什麼,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恰恰是美好的。”

這位老師的話揭示了做人的一個深刻的道理:心態要現實一點兒,沒有人能做到盡善盡美。

不能容忍美麗的事物有所缺陷,是不能麵對現實的人的一種普遍的心態。對許多人來說,追求盡善盡美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從未想過,正是這種似乎無關緊要的態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進一步分析,有些渴望完美的人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假如一個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屢遭挫折,那麼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傷害,這種傷害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加以補償。無需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生活中每幹一件事就想把它做得完完美美的人,並不是一個強者。因為這些追求完美、企望毫無瑕疵結局的人,隻會把自己保護起來而免受他人的指責和譏諷,不敢也不願去麵對殘酷的現實,結果總是一事無成。

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不是來自於對“美”的追求,而是來自於對“完美”的追求。由於刻意追求完美,我們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結果,經常一點小小的缺陷,就可能遮蔽住我們審美的眼睛,使我們的目光滯留在缺陷上,而忽略了周圍其他的美好之處,以致錯過了許多美好的東西。

有位叫金樺的女孩,曾以優異成績考取某重點大學。但是,來自童年的某種深刻的自卑使她堅定地認為自己給異性同學留下的印象不完美,而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她曆來的生活原則是:要麼最好,要麼不要。她總想給人以最美好的印象,但是又自信不能。既然不能,那就撤走這印象的原型。於是,她“毅然”決定退學。金樺的“毅然”換來了母親無盡的淚和自己前程的急轉直下。後來,在心理訓練班裏,她對自己的生活原則進行了痛徹的反思:“我一直追求完美,但完美這家夥卻越追越遠,其結局往往是不完美,甚至可以用一個不是很雅的公式來概括:完美=完蛋。”

生活中像金樺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有的追求工作上的完美,永遠隻能第一,不能第二;有的追求人際關係上的完美,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喜愛自己,容不得別人對自己有半點不滿,也容不得別人有閃失和錯誤;有的追求生活上的完美,無論吃飯、穿衣,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再三……

可以說,意味追求完美境界的人往往既是自我嫌棄的高手,也是挑剔別人的專家。當自己不能達到理想中的完美高度時,他們很容易作繭自縛,自暴自棄;當別人沒有自己所期望的那樣完美時,他們便心懷不滿和怨恨。他們在精神和感情上隻能享用“純淨水”,但是卻忽視了一點:水至純則無營養。問題並不在於這些對自己、對他人的挑剔是否有根有據,而在於為這種挑剔花費了多少心血消耗了多少能量卻並沒有改變什麼。所以,完美主義一旦變成對現實的苛求,立刻就成為人們成長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