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機緩緩地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誌堅定地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同在的!”
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地侍奉您,為什麼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艘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由於過度的偏執。
極端的偏執,是一種在前提錯誤的情形下的偏執。而如果有人能夠以清醒的頭腦、理智的思考,把這種偏執用到正確的地方,那麼,這種偏執就應稱為執著。
所以,對於偏執,我們不是一概地排斥,而是應該合理地改造。即把引向一個錯誤方向的偏執,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上。
在生活中,如果都能摒棄盲目偏執的心理,善於傾聽、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那麼,我們就能避免失敗和挫折,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獲得事業和生活的成功。為了避免出現偏執心理,你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虛心聽取他人意見
“滿招損,謙受益”是哲人留給後人的一句可以千年護身的諍言。過度自信自滿的人,他的“心”無法裝其他東西。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隨時需要更新知識、觀念,大腦需要不斷汲取養分,所以一定要虛懷若穀。這樣才能吸收無盡的知識和資源,容納各種有益的意見,從而使自己強大起來。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如果我們能虛心地聽一聽別人的意見,學習尊重別人的意見,肯定會對自己的認識有所補充和幫助。聽取別人的意見等於自己分享了別人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得到了別人的支持和尊敬。因為別人對你提出意見或建議的時候,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或者是他自己以往的經驗教訓,這些對你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可以極大地開闊你的眼界。肯向你提出意見或建議的人,一定是對你非常信任的人,他的目的是想幫助你。如果你能接受他人意見中合理的成分,那麼他人會有一種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感覺,對你就有了一種責任感,他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會傾盡全力地幫助你,這樣對你將有著巨大的幫助。
對於固執己見者來說,要盡量去了解別人的所思所想,特別是要了解與自己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們的觀點。這是克服偏執的最好辦法。如果你覺得別人似乎缺乏理智、蠻橫無理、令人厭惡的話,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們的眼中,你或許也是如此。有時候別人不一定能告訴你他的真實想法,因為,他們可能被你的自以為是嚇壞了。在這種時候,你要主動地讓他們說話,讓他們提出他們的看法。而當他們終於說出來的時候,你又應該加以分析研究,如果覺得別人說的有道理,就要虛心接受;如果覺得別人說的沒有道理,就一笑了之。
第二,不要輕易否定別人
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應相互理解,相互肯定,尤其是在與人討論、交談時,對於別人的見解我們不應輕易否定,即使其見解與你相左。如果能夠做到理解別人、體貼別人,那麼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於發現別人見解的獨到性,隻有這樣,才能多角度地看問題,那麼你就會發現在自己的立場上過於固執,有時顯得多麼的無知和可笑。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見會使你大動肝火,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製。假如有人堅持認為二加二等於五,或者冰島在赤道上,你根本不會發怒,隻是對他的無知感到啞然失笑。隻有那些雙方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的事情,爭論才會最激烈。因此,無論何時都要注意,別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怒不可遏。通過細心觀察,你會發覺也許錯誤在你這一邊,你的觀點不一定都與事實相符。
在人際交往中,讓步是一種常用的處理問題的方式。讓步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現,而是一種修養。讓步其實隻是暫時的、虛擬的退卻,為進一步有時就必須先做出退一步的忍讓;為避免吃大虧,就不應計較吃點小虧,況且有時聽取了別人的意見,反而會使自己受益無窮。
我們要經常告誡自己:時勢已遷,固有的經驗,不一定適用現在這個環境。不要完全地、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第一感覺,畢竟不是全麵的。同時還要克服自己的刻板態度,學得態度靈活一點。隻有這樣,在時間、地點、人物發生變化的時候,才不會死抱著原有的看法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