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掌控自己的心態,命好不如心態好(3)(2 / 3)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想著要改變社會,成年以後就想改變家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發現,他誰也改變不了,唯一能改變的人就是自己。

痛苦揮之不去就把它忘記,現在正是工作學習的好時機;痛楚無法擺脫就把它淡化,現在正有高興快樂的好景色;挫折擋住去路就把它打敗,現在正是展示才華的好機會……

為什麼天天沒精打采地去工作?為什麼天天看不到燦爛的太陽?為什麼天天找不到忙碌的理由……

現在不是萎靡頹廢的時候,不是抱怨後悔的時候,更不是迷茫的時候。硬著頭皮去工作,怎麼能夠進入良好的工作境界呢?

1912年,24歲的卡耐基不無悲哀地放棄了演藝生涯,流落在曼哈頓街頭。他無數次地問自己,我的前途在哪裏?我的希望在哪裏?我熱烈憧憬充滿活力的人生在哪裏?為自己輕蔑的工作而起早貪黑地忙碌,住在與螳螂為伍的陋室,吃著簡單粗陋的食物,這就是我的人生嗎?他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憂慮和煩惱使他患了偏頭疼的病,他無所適從,痛苦難耐。

一天,他偶然在“商聯會”大廈前遇到一位左手齊腕切斷的年輕人,同情和憐憫使他走過去和小夥子攀談起來。小夥子十分樂觀地告訴卡耐基,他的手是被軋鋼機軋斷的,手雖然沒有了,可是命還在呀!卡耐基問他生活是否困難,是否經常被煩惱所困擾。小夥子笑了笑,說:“不會的,我早就忘了這件事了。隻是在縫衣服的時候,才會想起自己少了一隻左手。”短短的幾句話,卻深深打動了卡耐基的心,並使他受到啟發:一個人在不得已時,不論什麼狀態都要接受它。至於已經過去的事,多想也沒有用,隻能盡快忘掉它。

他開始尋找自己煩惱的原因:疲憊不堪和工作了無興趣,導致推銷工作失敗;大學期間的輝煌之夢被現實生活擊碎,舞台生涯的徹底失敗和生活的四處奔波;新的憂鬱和舊的煩惱像不停滴落的水滴,不斷地滴下來,使他痛苦不堪,幾乎要到精神崩潰的邊緣。卡耐基捫心自問:我日夜憂慮,對目前的困境究竟有什麼益處呢?想到這裏,他一骨碌爬起來,拿出紙和筆,在簡陋的書桌上梳理自己的人生。他在白紙上寫出這樣幾個問題:

1.過去已經逝去,未來尚未可知,你想生活在昨天、今天還是明天?

2.令我煩惱和憂慮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有什麼萬全的應對之策?

3.如果把憂慮的時間用來行動,我會得到什麼?我的夢想是什麼?

卡耐基就這樣不斷地追問自己,寫呀畫呀,畫呀寫呀。當黎明來臨的時候,一絲曙光也照亮了他的心。

卡耐基就是用這種方法,順利度過了彷徨苦悶的時期,迎來了創立自己事業的新起點。

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困境,人生中的種種不如意,至關重要的是改變心態,正視現實中的困難和挑戰,不能盲目地自我設置障礙,認真分析自己的真實情況,拋開憂慮和煩惱,毅然舍棄舊有的東西,振作精神,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第三節)擺脫消極心態,走向美好人生

悲觀、自卑、憂慮、嫉妒、仇恨、偏執等消極心態能破壞人的活力,是束縛人身心的枷鎖,它會使人作繭自縛,陷於絕境;它會消磨人的雄心,毀滅人的意誌,使人眼中的世界變得朦朧灰暗。

擺脫憂慮心態,讓自己充滿希望

憂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消極且毫無益處的心態,它們都是精神抑鬱的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極大的精力浪費。當你悔恨時,你會沉湎於過去,由於自己的某種言行而感到沮喪或不快,在回憶往事中消磨掉自己現在的時光。當你產生憂慮時,你會浪費寶貴的時間,無休止地考慮將來的事情。對我們每個人來講,無論是沉湎過去,還是憂慮未來,其結果都是相同的:你在浪費目前的時光。

沒有人能估計得清楚憂慮到底造成了多少人類災禍與損失。它使天才變得平庸;它使一個人歸於失敗;它破滅人的希望。在這方麵它比任何因素都要厲害。

工作不能置人於死地,但憂慮卻能殺死大批人。幹任何苦力,辦任何難事,都不會使我們有所傷害,能夠真正損害我們的,就是我們在辦事和行動時的心理作用——在還未辦事、未行動之前,先已在腦海中顧慮著、畏懼著,同時預感到辦那件事、做該項工作時會具有的種種不快。

憂慮能敗壞人的健康,摧殘人的精力,損害人的創造力。它使許多本來可以有作為的人,最終平凡、庸碌而死。

憂慮能摧殘人的活力,消磨人的精神,能夠對人的工作產生很嚴重的影響。一個人在心緒不寧時所做的工作自然不會產生最高的效率。人的各種精神機能,一定要在絲毫不受牽製的時候才能發揮最高的能力。

我們常常會感到憂慮——當我們出錯時,當我們無法有效利用時間時,當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和選擇時,當我們將要取得成功時,當我們在發生改變時,當我們與人相見時,當我們在公共場所作演講時,當我們成為企業要員時,當我們幽處獨居時,當我們與人共處時,凡此種種,憂慮都可能會突然襲來。有些憂慮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憂慮則是在我們冒險嚐試時不期而至的。恰當地說,憂慮是人們思想中的某些因素作祟而導致的,對此,我稱之為“期望模式”。比如,人們在做某件事時,應該這樣想,“我希望我能把它做好”,而不是認為“我已經試過好多次了,隻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