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人體生命節律87(1 / 1)

第十六章 第一節 國內檢測生命節律各種方法分析 後 記

讀者也許會問,你既不是學醫的,又不是學生物的,因何研究起人體生命節律來了?豈知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隔行如隔山”呀!筆者想,此古訓當然有道理,不過,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做“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世上的事有時很奇特,不知您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您為解決某一難題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一籌莫展之時,而一旦跳出問題圈子,改變一下視角,變換一個思維方式,往往會頓覺眼前一亮,別現一番天地,問題也迎刃而解了。筆者不由想起中國另外一句老話叫做“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或許海內外許多知名人士的成就領域並非其原所學專業就是最好的例證。

說來話長,筆者是20世紀初從某央企退休的高級工程師。20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身邊的年輕人從計算機的教科書上看到有關人體生物三節律計算小程序,隨即輸入計算機,調試運行並進行測試。科技人員素來勤於獨立思考,對不了解或未證實的事物一般不會輕易相信。起初,我不以為然,隻當作遊戲而已,甚而不屑一顧。然而,經一段時間親身體驗,覺得十分有趣,於是,自主研發了多功能計算機檢測軟件,並組織人員將測試的範圍擴大,從工廠到社會,從城市到農村。經長期、廣泛檢測驗證,我們發現,人們生理狀態的變化無不與生命節律所揭示的規律相吻合,不由被深含其中的人體科學奧秘吸引住了。為此,我們收集了國內外有關生命節律的各種資料,對生命節律的原理、方法、應用基礎、應用領域,乃至曲線圖形模式的識讀等進行了深入、係統的探索和研究。

經過幾年不懈研究,在對六千多人次作了檢測驗證的基礎上,於1990年2月在京通過部級科研成果鑒定,來自國家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和國家勞動部等有關部門的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媒體作了專門報道。

我們正在籌建《生命節律大全》網站,不久,讀者可以登陸該網站,在網上,可以非常便攜、輕鬆地獲取有關生命節律知識(語音方式),也可進行各個生命節律項目的檢測。

本書初版是在科研成果基礎上編著的。本書初版後幾年,檢測驗證的範圍更加擴大,檢測驗證的人數上升到一萬八千多人次,在多屆國家科技成果展覽會上展示,受到普遍關注和歡迎。隻是近十多年來,筆者一直忙於公務和其他科研項目,幾乎無暇顧及該成果的推廣。許多人(也包括鑒定會專家)都看好該成果,覺得讓其閑置實在可惜,不斷勸告我設法讓其盡快普及與應用,以服務於人類,許多讀者也來信或來電要求本書再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借此,對專家、朋友和讀者們的關心深表謝意和歉意。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探索從宏觀到微觀都有著突飛猛進的進展。然而,人類對自身人體的認識和探索卻似乎步履維艱,未知的東西遠超過已知的東西,生命節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時隔二十年,生命節律雖然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而聲名鵲起,其內容鋪天蓋地,寫介紹文章的有之,建研究所的有之,研製檢測器具和檢測軟件的有之,搞網站谘詢服務的有之……但是,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其內容以晝夜節律居多,與本書相關的內容(著重於人體體力、情緒和智力三節律)研究還不多,都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簡單認識,泛泛的了解和初級應用水平上,遠沒有達到二十年前研究和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這不能不令人悲哀,筆者也不免深深自責。

有人會問,既然生命節律這麼科學,這麼有效,那為什麼一直未能普及應用起來呢?筆者認為,生命節律科學一直難以普及應用的原因是存在三個瓶頸問題:一是缺乏便捷的檢測器具;二是相關基本知識難以普及;三是應用技能欠缺。生命節律科學一直難以普及應用的原因,除了精神方麵,即認識方麵的原因外,也有物質方麵,即檢測器具的功能、價格和攜帶等方麵的原因。或許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該科學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其普及成為可能。為此,筆者重新組織研製出最新版“生命節律大全”(HT-2011SJ係統)軟件,係統采取人性化設計,將檢測與谘詢有機結合,將視頻與音頻融為一體,用戶可通過語音播放,輕鬆、便攜的獲取生命節律科學知識和受到生命節律應用技能的培訓;係統采取人性化設計,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為生命節律的推廣、普及和應用提供了理想的工具。本書的所有生命節律圖例均出自最新版HT-2011SJ係統(隻是出於對該書成本的考慮,印刷時將彩色變為單色)

願本書的再版和新軟件係統的問世,能為生命節律科學的盡快普及應用出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