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報社曾經對“什麼是幸福”做過一項調查,記者隨機采訪了街上的行人。
一個有錢的富人說,有時間就是幸福;一個生活窘迫的窮人說,有錢就是幸福;一個沒有腿的殘疾人說,能行走就是幸福;一個沒有父母的孤兒說,父母雙全就是幸福;一個下崗的工人說,能工作就是幸福;一個飯店的老板說,生意興隆就是幸福;一個沒有女朋友的男青年說,找個心儀的女孩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麼?在人們看來,能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就是幸福。
然而,幸福的真諦卻是:擁有的,便叫幸福。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總是不快樂,總也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
有一個年輕人,他健康、聰明、生活富裕、有親人朋友圍在身邊,可是他卻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幸福。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缺少了什麼,才導致不幸福。於是,他找到上帝,希望上帝可以把他所缺少的東西給他,讓他可以獲得幸福。
上帝聽了之後,不但什麼都沒有給他,相反把他所有的東西都從他的生命中拿走,包括他的聰明、健康、財富、愛情。於是,年輕人變成了一個愚笨、體弱、貧窮以及沒有情感的人……
半年後,上帝再次出現在年輕人麵前,這時的他潦倒狼狽。上帝問他現在的心願是什麼,年輕人說他現在最想要的是恢複以前的生活。上帝滿足了他的願望,於是他以前的一切都回到了他的生活中。上帝問他現在感覺幸福嗎?他說他真的感覺到了幸福。
上帝問他:“為什麼你半年前感受不到幸福,那個時候和現在擁有的東西不是一樣嗎?”
年輕人說:“經過這半年,我的心態變了,以前我的眼裏總是看著自己沒有的東西,認為隻有達成心願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但是,我現在才知道,自己已擁有太多,珍惜身邊的一切,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隻要細心體會,就隨時可以得到它。”
原來,幸福不在別處,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心中。
幸福在心中,是一種自我體驗的能力。《菜根譚》中《心寬福厚,量小祿薄》裏說:“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麵慶長,事事成個寬舒氣象;鄙夫念頭迫促,便祿薄而澤短,事事得個迫促規模。”意思是:心中有仁義慈愛的人,心胸是豁達坦蕩的,自然就能獲得幸福;心胸狹窄的人,因為喜歡處處計較,福祿之氣便短促,凡事就都表現出鼠目寸光的樣子。是的,人活著,就要用一顆豁達仁愛的心,去享受親情、友情、愛情;去體味自信、陽光、快樂與美好,這是我們獲得幸福生活的一種能力。
幸福在心中,意味著智慧。和聰明不同,智慧的人一定幸福,聰明人卻未必。因為一個智慧的人,永遠不會缺少一雙發現幸福的慧眼。很多時候,幸福看上去遙不可及,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心迷失了方向,變得麻木,以至於對身邊幸福視而不見。直到某一天幡然醒悟時才驚覺,原來幸福正在轉角處招手,呼喚著我們去享受。所以,知福才能惜福,惜福方能讓幸福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