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外有聖,帝在山中(1 / 3)

這世界本沒有人,宇宙大了自然也就有人了。

北天雪極離華夏神州不知有幾萬裏之遙,那裏終年被冰雪所覆蓋,又因地勢極其高拔,自然也就成為世間眾多河流的源泉。

在北天雪極最高之處,便是億萬年來被寒冰所覆蓋的入天山。

山如其名高聳入天,山頂上的雲霧中常年飄散著細微的冰晶,有時彙聚在一起,便形成一張密密麻麻的冰晶網,這張網每每被陽光所照耀,就散發出七彩絢爛的光芒,因此入天山世人也稱之為彩虹天。

這一日,從彩虹天上的雲霧中響起一道細微的聲音,雖然這聲音在呼嘯的風刃中弱不可聞,但這逃不過入天山上老者的耳朵,他端坐在山頂的一個冰窟裏,微微閉著眼,仿佛那雲天之外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翻滾的雲層像棉被散落在整個天空,透明的冰晶在雲層中穿梭不知去往哪裏,忽然這些雲層被莫名的氣息擠壓開來,就連那些冰晶也被擠碎發出細微而清脆的破裂聲。

這種聲音愈來愈小,連著灰白色的棉絮雲層一起被那氣息給氣化掉,而後化作濃濃的迷霧,在真實與虛幻的天地交接之處,搖搖欲墜般壓住整個入天山。

翻滾的雲海之中,那道氣息終於緩緩清晰起來,一抹金黃的顏色瞬間從雲海中升騰起來,刹那間周遭的氣溫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先前那些還夾雜在火海中的白色雲霧瞬間被氣化。

火海越來越大直到視野之內已經取代了雲海,而在火海正下方的入天山上的寒冰,卻絲毫不受這高溫的影響,一點融化的跡象也沒有。

但入天山下周圍的雪山或者冰川卻全部都融化起來,化作涓涓細流朝地勢較低的華夏神州流去,最後必然會萬水彙聚化作滾滾洪流。

端坐在冰窟中的老者,微微睜開眼簾,眼神之中盡是冷漠與平靜,他望著不遠處一個躺在冰床上的嬰兒,眼神中才露出一絲希望之光,而山頂上的火海仿佛和他沒有一點關係。

突然從火海中射出兩道赤白的光芒,一聲古樸而厚重的聲音如同雷霆萬鈞響徹天際,與此同時翻騰的火海中,那兩道赤白的光芒愈來愈高,原來那光芒竟是從眼睛中射出來的。

兩根金黃的龍須上纏綿著赤白的火焰花朵,從火海中緩緩升起,直到此時終年積聚在入天山的雲霧終於散去,露出廣袤的蒼穹。

雪白的雲朵在藍天之上,就像蒼天眼中的迷霧,這才是入天山真正的天空。

一條金黃的巨龍遊蕩在火海中,不時發出幾聲厚重的聲音,這聲音中有興奮、亦有一絲期盼。

身著黑袍的老者冷漠的臉色上,終於出現一絲不耐煩的情緒,他看了看那嬰兒,緩緩站起來。

他挪著及其僵硬的步伐,不知過了多久才終於走到冰窟外麵,抬眼便是天,此時的天便是火海。

但他似乎懶得抬頭,看看那傳說中的神龍,隻是從寬大的黑色衣袖中伸出一隻手掌,圓潤的手指散發著金屬般的光澤,手掌微張五根手指直指天空。

比天空還要渺小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渺小的是山峰,比山峰還要渺小的--當然是手掌。

渺小的手掌上一道紫色的光柱從手心而出,直破天際當然破的就是這天這海。

火海之中的神龍,在見到那為老者時,心頭就已經有一絲怨憤和不甘,它當然認識這老者,也是這天地間為數不多認識他的人,應該是為數不多認識他的蟲--如果按照人類科學分類的話。

但它更加恐懼的其實還是那道紫色的光柱,紫色光柱將火海攪成一個漩渦,火海沿著漩渦高速的旋轉著,也快速的變小起來,不一會兒巨龍龍須上的火焰也消失不見。

雲霧重新湧入入天山頂上的天空,仿佛一切都未曾發生過,但恰恰一切又是那麼真實的發生在它--那條蟲身上。

老者收回手掌,轉身自言自語說道:“即便是為了他,你也該問問我的意見啊!小龍蟲!”

小火龍在雲霧中哆嗦了一下,化作一道紅芒逃去。

黑袍老者終於走到冰窟裏麵,他看著熟睡中的嬰兒,和黃金巨龍神火帶著神髓隱入嬰兒身體中,嘴角翹起一絲莫名的幅度,他沒有停留徑直走到了石凳前,重新坐了下去。。.

。.

二十年以後,人類世界依舊沉侵在科技文明帶來的便利中,似乎沒有受到那次入天山上的影響,隻是在那一年華夏神州的一些科研所,提出了全球變暖的觀點,證據是北天雪極的冰川似乎在那一年融化的更快了,之後便陸續有些科研機構前往北天雪極附近,研究冰川。

雖然人類傳承至今,許多傳統文明皆已經沒落或者消亡,但依舊有一些人孜孜不倦的沉侵在古老的曆史中,研究他們所喜愛的方麵,比如--修真一途。

直至今時今日,因為科技文明對大自然的衝擊致使天地的靈氣稀薄,但麵對羽化登仙的誘惑,還是有許多人在修真的道路上前行。

而那些古老的修真門派更是這方麵的先行者,因為各種資源的積澱使得他們成為現今修真界的規則製定者,這些規則中最為主要一點,就是不幹預人世。

修真界分為上、中、下三天,所謂上三天就是境界為道境、聖境的世外修真者,這類人一般遊離於世外,是真正的逍遙人,但便是這樣依舊距離羽化登仙有著不遠的距離,更何況道境、聖境之上的帝境、神境都曆來是傳說中的境界,鮮有人達到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