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教育篇(2)(1 / 3)

大前研一通過父母這段敘述,他才明白,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某所私立中學就讀,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以此為目標,孩子被灌輸的觀念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大前研一認為,不是孩子的心靈出了問題,而是家長教育的問題。

孩子們的目標完全被父母所導向,成為滿足父母欲望的工具,結果為了父母的期待而努力讀書,失敗的結果讓他感到自責,陷入一種無法解脫的情緒困境。很多國家現在都是這樣子的教育方式,上好學校,畢業之後找份好工作,似乎這就是人生的正途,除此之外都是歪門邪道。

在兩千多年以前,被許多哲學派別奉為先祖的蘇格拉底,他想把自己的道理傳之於世,但他並沒有像孔子一樣辦學,而是整天在雅典廣場上閑逛,與人聊天,扮演小醜的角色,通過旁敲側擊來引導眾人明白他所要傳達的道理。他也稱自己是促使希臘這頭蠢牛成長的牛虻。

在幾千年前以前的先哲就懂得引導教育,為什麼到了現代社會,人們不但沒有將其發展,反而將其拋棄了呢?

大前研一認為,這完全是家長在做白日夢!每個家長都可以看看自己周圍,當年好好讀書的,是否現在就過得好、過得幸福呢?當年沒有好好讀書、考試成績差的是不是就過得特別差、過得不幸福呢?很顯然,在事實麵前,那些上好學才能幸福的謬論不攻自破。很多人發財致富獲得高物質享受,並非因為他們的學曆;很多人考試成績優秀上了好學校,畢業之後反而也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種不證自明的簡單道理,普通民眾卻蒙著雙眼欺騙自己,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努力考試才是獲取幸福的唯一手段。說這種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上心、不負責,絕對不是冤枉他們。

雖然這種問題是老調重彈,現代人也越來越開放,思維方式越來越多樣,但很多家長仍然抱著從好學校到好公司這樣的人生軌跡,強加給孩子自己虛幻的欲望。這種做法隻能說是自私和愚蠢的表現。

大前研一認為,必須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尋找自己的出路。當孩子陷入自信危機,意誌消沉之時,家長責無旁貸。首先應該引導他們麵對現實,告訴他們考試不過是人生中千萬條路途中的一條,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的幸福存在。

大前研一說:“對於音樂、美術、文學、設計、電腦等,如果孩子有興趣也有相應的才能,就應該著重培養,讓其好好地發展。雖然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是少數,但也不能放棄這樣的機會。”

大前研一主張盡量“放任”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隻要他們喜歡,就盡量讓他們放手去做。大前研一有著形形色色的朋友,商務人士、經營餐館的、普通上班族,他們都有自己的快樂。最讓他難忘的是他的一位經營潛水用品店的朋友,雖然生活辛苦,也不富裕,但日子卻過得充實而健康,遇到困難也能勇敢麵對,每天都樂嗬嗬的。

大前研一說:“隻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能夠成為專家。”

現在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都會有著人際交往關係圈縮小或者被欺負的情況。

遇到這些情況,大前研一認為,首先應該不斷地鼓勵孩子,讓他們盡量朝向陽光的一麵去思考,重新對近期的小目標作出定位。但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及時陪伴孩子,不能讓他們產生一種沒有依靠的感覺。大前研一的一個同事的孩子就被人欺負,從而變得不想去學校。

一般人遇到孩子不想去學校,肯定會雷霆大怒,火冒三丈地讓他去上學。但是,大前言一的這位同事首先就說,如果你不願意去,就不要勉強。在學校考試的時候,考一個第一名給那些欺負你的人和袖手旁觀的人看一看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