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附錄宋美齡活動大事記(1 / 2)

(1950年以前)

1897年

3月5日(農曆二月十二)生於上海。她是宋家的老四(靄齡、慶齡、子文三位兄姐之後),她後麵還有兩個弟弟(子良、子安)。其父宋耀如,出生在當時廣東省的海南,其母倪桂珍。其父於1875年赴美國謀生,1886年回國在上海居住。

1908年(有的說是1907年夏)

隨二姐宋慶齡赴美國讀書。其大姐宋靄齡已於1904年5月赴美國讀書。

1912年(有的說是1913年春末)

進威斯裏安女子學院學習。

1913年秋

轉到馬薩諸塞州的威爾斯利學院學習(有的說先就讀喬治亞州威斯理學院,後入麻州衛爾斯萊女子學院)。

1917年夏

畢業於威爾斯利學院,獲“杜蘭學者”的最高榮譽。回國居住上海,致力社會事業,謀求上海公共租界童工待遇之改善。

1920年(有的說是1922年)在上海(有的說是廣州)孫中山的住處,見到蔣介石。之後,蔣介石時與她通信。

1927年

這一年8月13日蔣介石宣布下野,9月29日,隨蔣介石赴日本。蔣介石專程前往有馬溫泉晉見其母親,請求“允諾親事”。10月,由日本回國。11月10日蔣介石由日本回國。26日在報紙上發表結婚啟事。12月1日,與蔣介石在上海舉行婚禮。

1928年

4月,隨蔣介石率部舉行“第二次北伐”。

1930年

10月,與蔣介石悄悄到上海,為蔣介石舉行皈依基督教的“洗禮”。

1933年

年底,赴江西參加蔣介石對我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反革命軍事“圍剿”。

1934年

“新生活運動”開展後,幫助蔣介石推行這個運動。3月,在美國《論壇》雜誌上發表了《我的宗教觀》一文。10月,與蔣介石視察西北、華北10個省,經曆了五千餘公裏的路程。追擊我長征的紅軍時,又隨蔣介石赴貴陽“督師”。

1935年

2月,在美國《論壇》雜誌上發表了《閩邊巡禮》一文。4月至7月,隨蔣介石追擊工農紅軍進入西南,途中三次致書“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同學。6月,又在美國《論壇》雜誌上發表《中國的新生活》一文。

1936年

1月1日,在上海基督教廣播協會電台揭幕,發表題為《合作與犧牲精神》的講話。10月10日,在上海《字林西報》發表《輿論的形成》,評述了“閩變”和“兩廣事變”的解決。又發表了《新生活運動》一文。10月,與蔣介石在洛陽舉行蔣介石50歲生日紀念儀式,在全國搞了獻機祝壽運動。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為穩住南京政局、溝通寧陝對話做了不少工作,最後親赴西安救蔣,為事變的和平解決“鋪房頂”。

1937年

應美國《世界青年》雜誌約稿,在創刊號上發表了《中國的青年運動》一文。1月,發表了《西安事變回憶錄》。2月21日,向美國作了《前進的中國》的播講。擔任了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3月12日在上海《大美晚報》(英文)發表《航空與統一》一文。5月6日,對全國基督教協進會第十一次雙年會致詞。全麵抗戰爆發後,8月在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成立大會上發表《告中國婦女》的演講。9月12日,向美國國民發表題為《告美國民眾》的廣播演講。10月6日,應澳洲悉尼某刊物之請,發表《戰爭與中國女性》一文。同月12日,在美國《論壇》雜誌11月號發表《中國固守立場》一文。淞滬戰役爆發後,隨蔣介石輾轉淞滬前線。11月,隨蔣介石在南京參與“陶德曼調停”,對日秘密和談。

1938年

隨蔣介石在當時的軍事和政治中心的武漢逗留11個月,在發動婦女、救護難童、對西方國家發表談話、舉辦訓練班等方麵做了許多工作。先後發表的論著有:《從艱苦中締造嶄新的民族》、《謹為難童請命》(載《婦女生活》雜誌)、《中國的現在過去與將來》(5月4日致函美國某同情中國之友人)。發表的演講有:《二十七年春節獻辭》、《向悉尼國際婦女大會致詞》(2月由中國代表在會上宣讀)、《告基督教教友》(4月6日在武漢基督教祈禱會上演講)、《向加拿大人民廣播詞》(4月11日應加拿大廣播公司之請發表演說)、《向美國基督教會女青年會全國大會廣播詞》(4月28日向美國基督教女青年會第十五次全國大會播講)、《母親節獻辭》(5月)。5月20日,在廬山婦女座談會上發表了談話。發出去的函電有:《複紐西蘭某君書》(1月8日)、《複美國聖路易某君書》(1月10日)、《複美國威爾斯利某博士書》(2月25日)、《電美國同學》(2月28日)、《複加拿大安剔厘阿某君書》(3月1日)、《複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某女士書》(3月5日)、《給美國的婦女們》(3月21日)、《頌基督教會的英勇精神》(4月1日)、《電美國青年》(4月1日)、《複加拿大多倫多某君書》(4月1日)、《致澳洲婦女和平大會電》(4月)、《複美國紐約某博士書》(4月14日)、《複倫敦某君書》(4月14日)、《複加拿大多倫多某君書》(4月23日)、《致美國紐約某夫人書》(4月23日)、《複喬治亞州某夫人書》(5月2日)、《複加拿大某華僑團體秘書函》(5月3日)、《致美國威爾斯利母校書》(5月27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