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曾著《智能的結構》一書,書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加納認為,人的智能是以多種方式運作於生活中的能力,這種能力又分為很多種,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等。
加納認為,每個人先天都擁有這些智能,隻是這些智能的開啟或關閉都與後天的引導和教育有關。如果引導和開發得比較好,孩子的某項智能就會得到發展。反之,如果引導和開發錯誤,就有可能關閉孩子的智能。
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有探索外部世界的潛在能力,還具有“驚人”的反應和學習能力,而這些潛在的能力,都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外在環境,更有利地成長。很多家長都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聰明一些,而變得聰明實際上也就是讓孩子的大腦得到充分的發展。
人類的大腦約有 1000億個神經細胞,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很少,而到孩子 6個月大時,這些突觸會增加 7倍多,在孩子 2歲時,它的成長達到高峰。突觸形成的網絡聯係,是智力發展的基礎,當然也是孩子變聰明的基礎。
事實上,3歲以後,孩子的大腦就停止發育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的大腦發育過程完全停止了,此時的停止隻是大腦本身的複雜性與豐富性已基本形成。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是一台電腦一樣,這種靜止就相當於電腦的硬盤已格式化完畢,等待編程。由此可見,對孩子智能的引導和開發對於孩子智力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一個人的智力發展程度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這些因素包括個人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其中某一項能力強,都不能說明這個人聰明,隻有各項都發展得很好,才能說此人智力很高。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見某個孩子幾歲可以背多少首唐詩,或者認識很多字,於是覺得這是一個很聰明或是智力發展優秀的孩子,事實可能並非這樣。隻能說這個孩子在記憶力智能上表現突出,但並不能說他的綜合智能也就是智力同樣突出。那麼,智力發展的核心力是什麼呢?這個核心力就是孩子是否懂得思考,是否善於想問題。
在引導和開發孩子智能的過程中,家長要明白的是,每個孩子自身擁有的潛能,其實比大人想象中的要多,如果引導和開發得當的話,孩子變聰明,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引導和開發孩子的多元智能,其實就是要為孩子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因為每個孩子所擁有的突出智能都不同,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孩子,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和開發,讓最突出的智能做火車頭,其餘的智能配合它,就可以讓孩子很好地發展。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無限成功的可能,而天下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後,父母應該多了解一些開發孩子多元智能的遊戲,寓教於樂的同時,發展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從廣度上提升孩子的智力,從深度上開發孩子的潛能,從而減少孩子失敗的可能性,為孩子未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