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聆聽忠告
靜動皆風雲,大道無形。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地震在地球上發生,不能不察其動因,盡管人們滿世界地鑽下深達數千米的窟窿眼,試想勘探其內部究竟,但地球這個龐然大物,卻似乎沒有感覺到絲毫痛癢,依然不理不睬,依然我行我素眾所周知,由於地球內部的不可見性大地震的非頻發性和地震成因機理的複雜性等因素,目前不僅中國,整個人類都還不能有效地準確地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雖然現代科學已經讓天文學家看到數百億光年之外的遙遠天體,可是人類對於賴以生存的地球的了解卻顯得如此淺薄麵對這種狀況,人類該怎麼辦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地震專家早就給了我們忠告:地震預報還處在探索階段,要加強防範措施,選擇安全可靠遠離地震活動斷裂的場地,把房子蓋牢固,像珍愛自己的生命樣珍愛地球,與地震和諧相處可是人們聽進去多少,聽懂了多少呢忘得很快,丟得更快,
自世紀初至今,中國因地震死亡人數約占全球總數的二近百年間,全球共發生造成萬人以上死亡的大地震三次,不幸的是有兩次發生在中國:次是年寧夏海原。級特大地震,造成萬人死亡;另次就是年的河地唐山級大地震,造成萬人罹難;再次就是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級強震並引發海嘯,造成印度洋周邊各國近萬人死亡年四川汶川級特大地震又造成近萬人死亡和失蹤。中國的領土麵積占全球陸地總麵積的,中國領土上發生的地震約占全球陸地地震的,而為什麼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占全球這總數的近?造成這樣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人們有理由追尋答案。
就目前科學家對地震監測預報所掌握的技術和捕捉地震前兆的信息而言,也可能隻是浮光掠影。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出整體化傾向,人們不再把地震的孕育發生隻看成是孤立的小範圍的由漸變到突變的過程,而看成震源區域與地體環境和空間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的過程,並由此來研究地震前兆現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努力有所突破,探討出些許規律性的東西,在攻克世界難題中取得進展。即使能夠對次破壞性地震進行成功預報,如果房屋不抗震,地震還是要毀壞我們的家園,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社會後果。而眼下,最行之有效的防震減災的途徑是,在做好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及震害防禦的同時,建立健全由地震部門政府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綜合防禦體係。那才是真正築起的鐵壁銅牆。這項被日本美國和南美等多地震國家證明是事半功倍的成功對策。
地震學科及地震預報這命題已有不少學者作家及媒體記者涉獵。各自切入的角度不同視野不同範圍不同,所表達的觀點立場和產生的效果(社會效果藝術效果等)也不盡相同。我涉足這個領域並經過兩年多的調研後,便試圖以年邢台地震拉開我國防震減災的序幕為契機記述我國多次著名破壞性地震的監測預報應急救援社會反應的真實過程,探討地震研究的難度,剖析方方麵麵的矛盾,結識該領域的各等人物,描寫他們的人生命運和情感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了解吃地震飯的這個行業。因為這支隊伍還是株幼苗,希望得到嗬護,得到理解,得到支持和鼓勵
對於地震預報的前景,但願我的這本書能起到吹鼓手或者打氣筒的作用
也就在四年多的奔波采訪和寫作中,接二連三的悲痛降臨頭頇:年被秋雨澆透的個早晨,家裏突然打電話給我,老父親病逝,速回此時我正在東北線采訪,從遼南海城營口穿行白山黑水間。好在此行已接近尾聲,於是千裏奔喪,在父親靈堂和墓前守孝三日便匆匆趕回年月初,家裏又突然打電話告知,妹夫突發心梗,送醫院沒能搶救過來。個正出力拉套的壯漢猝然離去,如同支撐這個家的頂梁柱訇然倒塌,這對失去丈夫的妻子和沒有了爸爸的孩子的打擊可想而知。時值我正在新疆喀什鳥恰采訪,回京後直奔老家,安撫下惟的妹妹和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年春節大年初,迎著南方的冰凍雪雨,我在急切趕往家鄉的列車上,年逾八旬的老母親病危臥床。母親看到蹣跚來遲的兒子,神情裏卻沒有絲埋怨的意思,聲音微弱地說:兒啊,聽說這些日子你直在外邊跑,這差事辛苦啊要多注意身體直到臨終前,老母親緊緊抓住兒子的手,直沒有丟開。正月初六,處理完母親的喪事,把悲痛默默地埋在心底趕回了北京。按年前擬定好的采訪計劃和行程如期出發,奔赴上海江西湖北和重慶進行四省市聯動采訪。沒承想從重慶回來不久,汶川大地震便暴發了國難臨頭,那更是種刻骨銘心的痛
人類的偉大不僅在於對這個世界的創造,更在於對這個世界的記憶。個愛忘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直麵曆史,信守本真,體現了個科學家或作家的良知良能和道義擔當。
微笑,是不屈的力量。
顆淚珠,更能震撼人的心靈世界。
毋庸諱言,曆史往往呈現出它詭譎的撲朔迷離的麵,但曆史又是人類刨造的。我們既要牢記曆史,又必須正視曆史,反恩曆史;把真實還給曆史,讓曆史告訴未來。隻有這樣或許才能讓過去和今天銜接好,也讓現在和未來銜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