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關於等待新生命的優美而詩意的故事,想讓孩子知道,許多事物都有它的規律和節奏。我們既沒辦法讓它加快,也沒辦法讓它減慢,它是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耐心等待它的到來。就像斯瑪傑的小弟弟、小妹妹,一定要在春天才能出生,必然要經過秋冬的漫長等待。
【繪本故事】
中國原創繪本《安的種子》,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忍耐與等待的故事。
這個故事裏的三個小和尚,其實也代表了三種性格類型人。
本,作為大師兄,好勝心重。當拿到師父給他們的千年蓮花種子時,他腦子隻有一個念頭:“我要第一個種出來。”
靜,名如其人,他拿到種子並沒有立刻行動,而是謹慎思考“怎樣才能種出來呢?”
安,雙手捧著這珍貴的種子,非常激動,首先想到的是“我有一顆種子了”。
有了種子之後,三個人的行動大相徑庭。本開始大刀闊斧地幹起來,立刻把種子埋進了雪地裏。靜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質量,他要種出最美的花,於是從書中尋找答案,連花盆也要精挑細選。安則小心翼翼地把種子裝進了掛在胸前的小布袋裏,並沒有急於種下,而是一如既往地去廟門外掃雪,清掃寺院的積雪,做齋飯,挑水,上晚課,散步。
當本和靜因沒有種出千年蓮花而最終放棄時,安終於等到了春天的到來。他在池塘的一角種下了種子,等待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等到盛夏時節,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盛開了,非常非常美麗,美得令人驚歎。
讀完這個故事,小雅媽媽問孩子:“為什麼隻有安種下的千年蓮花種子能開花呢?”6歲的小雅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安找對了時機,在春天種,而不是冬天。
第二,安很有耐心,善於等待。
第三,安並沒有因為種子而影響了自己平時的生活,他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關於最後這一點,小雅還特意補充了一下:安沒有因為這顆珍貴的千年蓮花種子,影響自己的作息,也沒有空等,照常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樣的等待就不會沒有意義,不會讓人煩躁。等待是有意義的,做事情的時候也不會意識到自己在等待,一切順其自然。
人生是等待的藝術,教育亦然。
心理學上主張的“延遲滿足”,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主要在於培養人的等待能力。人類欲望的滿足,可以分為幾種: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好的教育都是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的,“超前滿足”則是愚蠢的行為,“超量滿足”更是浪費的舉動。許多爸爸媽媽總是處在給孩子“即時滿足”的狀態,認為孩子還那麼小,現在生活那麼優越,孩子有需要就一定要盡量滿足他。
但經常的“即時滿足”,對孩子是無益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孩子想要一塊泡泡糖,媽媽立即就給他買;孩子想吃肯德基,媽媽馬上帶他去;孩子想要一個芭比娃娃,媽媽立刻就送給她。……所有的東西,孩子都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便不會覺得珍貴,也不會懂得珍惜,更感受不到幸福,反而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並且,“即時滿足”的孩子,想得到什麼就有什麼,想做什麼立刻就能去做,很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上的急躁。一旦他的意願得不到滿足,就會亂發脾氣,甚至於怨恨父母。
【繪本故事】
讀了《安娜的新大衣》這個繪本,讓很多孩子意識到,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安娜,要得到一件新大衣是多麼的不容易啊!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結束後,大蕭條時代的故事。以女孩安娜的新大衣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生活艱辛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