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許多管理者在談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都特別強調要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激情。正如一位經理所說:“我們所亟需的人才,是意誌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奮鬥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幹的大體是那些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的人。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的概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才是天資過人。”
這是一個經常被我們所忽視了的事實:除了忠誠以外,管理者更看重激情和韌性。對企業忠誠的員工誠然可貴,但隻有全力以赴的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總是能煥發出激情,想盡一切辦法把工作做得出色。
我們看見,有許多的年輕人都學有所成,頗具才學,似乎具備了成就事業的種種能力,但他們終其一生,卻隻能從事一些平庸的工作。庫雷博士說過:“許多青年人的失敗都可以歸咎於恒心的缺乏。”這種缺失的恒心讓他們一旦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難與阻力,就立刻退縮,裹足不前;或者淺嚐輒止,避重就輕,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擔當重任呢?
世界上存在著三種人。一種是試試看的人,他們從不盡力去做好任何一件事,總是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成功。不知道他們把激情和幹勁遺忘在了什麼地方,或者說他們從來就沒有過激情和幹勁。這種人永遠不可能獲得什麼成功,即使成功的機會擺在他們麵前,他們都會視而不見,他們有的隻是猶疑和抱怨。
一種是盡力而為的人。盡力而為已經難能可貴了,但他們總是有所保留。那保留下來的看似很少,卻是最重要的。麵對一項工作和任務,當我們說“盡力而為”時,實際上已經不可能期望會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了。
最後一種人是全力以赴的人。全力以赴意味著不惜一切代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全力以赴意味著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和艱辛。但成功隻偏愛全力以赴的人。正如戴爾·卡耐基所說:“要想獲得成功,僅僅盡力而為還不夠,還必須全力以赴。”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讓我們對工作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保持始終如一的激情,它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怎麼樣才能得到,以及為什麼自己一定能得到。
“生活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不管是最偉大的道德家,還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這一準則,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也要堅持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條件的前提下,進行各種嚐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喜歡NBA的籃球迷都知道,在04-05賽季,曾誕生了神奇的“麥蒂時刻”。那是休斯頓火箭隊對陣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比賽還剩最後的35.13秒,火箭隊還落後馬刺隊10分。
火箭隊的麥克格雷蒂先是運球到前場直接出手投中了一個3分球,接著麥蒂又投中了一個不可思議的3分球,並誘使馬刺隊的鄧肯對他犯規,打4分成功。時間隻剩16秒時,麥蒂接住難度極大的傳球,再次3分命中,這時火箭隊僅比馬刺隊落後2分。最後時刻,又是麥蒂在左側3分線附近再次投出3分,並再次命中。
在35.13秒時間裏,火箭隊和麥蒂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神奇般的戰勝了馬刺,獲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在采訪中,麥蒂說到:“我們必須學會尊重比賽,熱愛比賽,在場球上時刻充滿激情,全力以赴,努力打好每一球。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學會永不滿足。”
沒有誰會不喜歡這樣的勝利,因為沒有誰會不喜歡這種“連上帝都感動得落淚了”的全力以赴的拚搏精神,沒有誰會不喜歡和重視在工作中全力以赴的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付出的比回報的多,最終得到的會比付出的多。”要知道,如果不充滿激情,全力以赴,“神奇時刻”是永遠不會垂青和眷顧於你的。
盡善盡美,爭當第一
由於我們傳統的處世哲學告訴我們,做人應該謙虛,於是我們的企業裏麵,常常有很多人把這種觀念帶入到了工作之中。確實,在利益分配和榮譽方麵我們可以謙讓,這是一種美德。但在工作、事業和作貢獻上要爭當第一,要當仁不讓。
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無論你在哪個公司,隻要記住一點,你就能夠獲得成功,那就是爭當第一。爭當第一的競爭意識是謀求發展。競爭能激發人的創造潛能,競爭意味著對人的創造潛能的最大釋放。
現今是市場經濟的時代,要求把爭字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社會鼓勵競爭;鼓勵標新立異;鼓勵通過競爭調動人的創造潛能,實現人的全麵發展,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因此,爭當第一是一種觀念的創新與突破,是一種美德的凸顯與展示,是一種個性的培育與張揚。爭當第一需要有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巨大勇氣,需要有“吃得苦中苦”的奉獻精神,需要有“走自己路,讓別人去說吧!”的胸懷。我們再不能被謙讓束縛住手腳,應用競爭的力量去衝破種種牢籠,隻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才會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境界。
有一個剛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專業能力很強,對待工作十分隨意。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的企業做一個廣告宣傳方案。
這個年輕人自以為才華橫溢,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上司。他的上司一看不行,又讓他重新起草了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他的上司看了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完美,也還能用,就把它呈報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讓年輕人的上司把他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一怔,沒敢回答。老板輕輕地把方案推給了他,年輕人什麼也沒說,拿起了方案,折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然後,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又修改了一遍,重新交給了老板。老板還是那一句話:“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心中還是忐忑不安,不敢給予一個肯定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還是拿回去重新斟酌。這一次,他回到了辦公室裏,費盡心思,苦思冥想了一個星期,徹底地修改完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依然問的是那一句話:“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信心百倍地回答說:“是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有了這一次的工作經曆之後,年輕人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夠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在以後的工作中,他便經常叮嚀自己:不要分心,一定要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結果他變得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
職場上就是這樣,有些員工本來具有出色的能力,卻因為不具備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經常出現疏漏,結果讓自己逐漸平庸下去。而另外有一些人,剛開始在工作中表現得並不出色,他們也明白自己的情況,為了改變自身的境況,他們全身心地、盡職盡責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結果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盡職盡責,它對事業上的成敗都起著決定作用。一個成功的經營者說:“如果你能真正製好一枚別針,應該比你製造出粗陋的蒸汽機賺到的錢更多。”然而,這麼多年來,沒有多少人領會到這一點。
一旦領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的辛苦這一秘訣,就掌握了獲得成功的原理。即使你的職業是平庸的,如果你處處抱著盡職盡責的態度去工作,也能獲得個人極大的成功。
艾倫十多歲的時候,利用假期在南達科他州祖父的農場裏,開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撿牧場上的牛糞餅!一般人都不願意做,可艾倫做得好極了,即使這看上去實在不算好工作,但他很認真地在做,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僅僅一個假期,祖父的儲草間裏,全是他的工作成果。
一年後,又到了假期打工的時候,艾倫的祖母開著福特車來接他,並告訴他說:“艾倫啊,祖父就要把你想要的新工作給你了。你將擁有自己的馬匹去放牧,因為去年夏天你撿牛糞時表現得極其出色。”這樣,他在工作崗位上得到第一次提升,他很開心。一個小小的信念也在他腦袋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