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八?栒? 芥子(1 / 2)

“阿彌陀佛!”

和尚嘴唇微動,誦了一聲佛號。

這和尚看來似乎四五十歲年紀,麵目慈祥,穿著一身灰布僧衣,盤膝飄浮在照影晶球之上,平靜淡定,看不透深淺。

“施主,把兵器收起來吧,小僧乃是須彌塔首層執事塵海,你入本塔便由小僧負責接待。”

和尚微微一笑,有如清風拂麵,令人舒服之極。

身後的幾個女孩同時都向塵海和尚施禮,口稱“大師”。韓良見這和尚的樣子,分明佛門高僧,眼前所見,應該是其神魂所化,因為照影晶球之中,不可能容納真實的肉體。法相?或者是……天相?韓良看之不透,他信塵海乃是須彌塔執事,可是內心深處,卻隱隱有一絲抗拒,這和尚讓他感覺有點不舒服。

塵海和這須彌塔心心相通,韓良微一遲疑,當即就被塵海覺察到。

“施主,你若有甚疑問,便如實說來,我佛普度眾生,原就是要為天下人答疑解惑的。”

聽塵海這麼一說,韓良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心說自己到了人家的地盤,人家笑臉相迎,還有什麼可疑的?他心裏隻是有點莫名的感覺,真要他說出來,又哪裏能夠。

“大師!”

韓良收起青霓劍,也朝塵海施了一禮。

塵海臉上一直掛著淡淡的微笑,說道:“施主客氣了。既入了這須彌塔來,就算與佛有緣,有什麼佛性,就會看到什麼場景。”

韓良道:“大師,何謂佛性,在下不明白?”

“所謂佛性,就是所見,就是所聞,這須彌塔是佛性,芥子是佛性,小僧是佛性,你們自己本身,也是佛性。”

塵海大師娓娓道來,卻把韓良說得稀裏糊塗:“大師,你說有什麼佛性,就會看到什麼場景,所見和所聞都是佛性,在下懂得,可是我等自身就是自身,佛性是由自身所容納,如何又與自身等同了?”

塵海大師聞言,不禁麵現訝色,動容道:“施主能夠馬上想到這層,實屬深具慧根,難怪爾等六人一體,一眼就看到了芥子。”

韓良讀過佛經,知道佛門所謂納須彌於芥子的說法,隻是塵海說自己六人一體,一眼就看都愛了芥子,卻是讓他越發糊塗:“大師,何謂六人一體,芥子又在哪裏?”

“哈哈!”塵海爽朗一笑道:“各人佛性有異,所以進入須彌塔內所見所聞絕不相同,而你們六位一起進來,看到的卻是一模一樣,殊為難得,這便是六人一體,並非說你六人佛性一致,隻能說你們之間緣分天生,心心相印,不可分割。”

塵海這番話,說得梅芊芊、燕琳等五個女子齊齊霞飛雙靨,眼角卻都露出笑意,韓良看到身邊五女各現羞態,也不禁心中一蕩,覺得人生至此,已無缺憾,世間再沒有比比翼六飛更美妙的事情了。

塵海又道:“至於芥子,小僧身下就是芥子。”

韓良一愣:“大師是說這照影晶球便是芥子?”

“施主說笑了,照影晶球雖然能夠照現千裏之外的場景,但範圍有限,絕不可能將三千世界,俗世紅塵全部納入,而我佛門芥子,納須彌於其中,無窮無盡,變幻無數,不可與照影晶球混為一談。”

塵海是佛門高僧,四大皆空,說起這芥子之能,比照影晶球強大不知多少,語氣卻十分平淡,好像在說一件和自己無幹的事情一般。

韓良知道,佛門所謂納須彌於芥子,表麵意思說能夠將整個須彌山的範疇裝入一粒菜籽之內,實際是在說一個極深刻的奧義,就像道家所謂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芥子,便是那個一。

又比如人讀萬卷書,這麼多的知識容納在一個人的腦海之內,那萬卷書就是須彌,人的腦子就是芥子。

以小容大,世界無窮,其實全可一眼看破,一心參透。

見韓良若有所思,塵海口中誦了一聲佛號,隻見他身下光球之中,場景陡然輪轉,倏忽之間,麵目全非,已經不是剛才看到的千佛國的模樣,而是變成了另外一番樣子,韓良看得分明,光球中所呈現的,不正是大漢國都玉華城嗎?

一樓一閣,一草一木,和韓良記憶中的玉華城一模一樣,就連六藝街中青樓酒肆,文人歌妓,也是那般真實,他甚至還看到了弄雨樓的欄杆上,依靠著幾個熟悉的身影。

“好一個芥子,在下受教了。”

韓良慨歎一聲,佛法之雄奇,之博大,果然非同一般。

“施主看這芥子,是否覺得其中無窮無盡,不可思議?”

“正是如此。”

“這可就錯了。”

韓良又是一愣,塵海說自己錯了,自己又怎麼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