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魂落何方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曲院的名妓。董小宛與常見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賣笑來取悅男人,她是憑著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戲功而名噪一時。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稱辟疆),把董小宛接進自己家中納為小妾。這冒襄對戲曲格外鍾愛,家裏養著一個戲劇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這戲劇班子便火了起來,冒公子自然是其樂融融。詩人吳梅村對此曾有詩:“念家山破定風波,郎按新詞妾唱歌。”

隻是,這董小宛後來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結拜兄弟張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傳》,該書對董小宛嫁與冒襄為妾後的生活作了詳盡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鮮為人知的情節。但是,有趣的是,對董小宛的最後歸宿,隻是“以勞瘁病卒”幾字一筆帶過。並且還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與久病之狀,並隱微難悉。”

既然稱是積勞而終,又為何有隱微難言呢?

詩人吳梅村在他題詠董小宛的詩篇中曾寫有:“鈿盒金釵渾拋卻,高家兵馬在揚州。”這詩似乎在表述董小宛與冒襄的情愛,不得不為當時高傑的兵亂而“拋卻”了。冒襄也在回憶這段亂世時寫道:“遇大兵,殺掠奇慘。”

根據這些描述,後代學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亂世中被兵匪所獲並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對此視為不光彩的事,也就采取了回避的態度。

而在清末還曾流行一種說法,稱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宮受到順治皇帝的寵幸。但有學者考證,董小宛要比順治皇帝年齡大14歲之多,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歸何處,後人也隻能是揣測了。陳圓圓恩怨重重

明朝末年,蘇州城內娼妓陳圓圓,因其能歌善舞,美色迷人,受關內外達官顯貴、風流雅士的青睞。由此也使陳圓圓一生坎坷,恩怨重重。

據一些史書記載,有說是,崇禎的周皇後的父親在蘇州花錢買下陳圓圓,後賜給吳三桂為妾;有的稱,皇親田弘遇去普陀山進香,歸來途中路經蘇州,強行掠走陳圓圓,據為自己的寵妾。後因體虛多病,又將陳圓圓轉送給吳三桂。

也有的說,田弘遇的女婿去蘇州遊樂,偶遇陳圓圓,被陳的姿色引誘,強行買下據為己有。

而最引人注目的一段曆史記載,著名的農民軍領袖劉宗敏,曾隨李自成入主中原。當農民軍進入北京後,已是吳三桂寵妾的陳圓圓,被劉宗敏一眼看中。劉宗敏不顧他人的反對,執意納陳圓圓為妾。吳三桂為此憤恨不已,竟投降清兵,引清兵大舉進攻,將農民軍打得潰不成軍,陳圓圓重又回到吳三桂的手中。

關於陳圓圓的曆史記載與民間傳說多得不勝枚舉,但從綜合分析來看,陳圓圓係屬吳三桂所有,其他人與陳圓圓的緣分隻不過是過眼煙雲而已。

陳圓圓為江蘇武進縣人,因家境貧寒淪為娼妓。陳圓圓一生坎坷,隻因生得貌美,竟被眾多達官顯貴爭來索去,其中的苦辣辛酸已是難以言盡。

一位風塵女子,竟也在曆史上濃墨重彩,成為千古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