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不斷變化、向前發展,但人們對自身美好外在形象的追求亙古未變。“健康才是真正的美”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人的容貌形體美需要有健康的身體作為支撐與基礎。隻有從各種食物中攝取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才是機體健康的真正保障。由此,對科學健康地護膚健體、不斷提升人們的外在形象與氣質的探討,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專業學科。該學科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何調理機體營養素的缺乏或過剩所致症狀及與美容外貌相關的疾病,怎樣由內到外達到美容、美發、美體、美甲、延衰駐顏,維護人體的整體美,以增進人的活力、美感和日常生活品質。營養與美容息息相通。
《美容營養學》作為五年製高等職業教育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二年級學生的專業理論課,有助於他們掌握和了解顧客個體與群體的營養現狀、心理需求及個性服務。
一美容營養學的相關概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麵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其準確定義為:①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不挑剔;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變化;⑤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體重適當,體態均勻,身體各部位比例協調;⑦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⑧牙齒潔白,無缺損,無疼痛感,牙齦正常,無蛀牙;⑨頭發光潔,無頭屑;⑩肌膚有光澤,有彈性,走路輕鬆,有活力。
現代社會的高強度工作和快節奏生活以及睡眠的減少,使得很多人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亞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狀態,即身體確有種種不適,表現為易疲勞,體力、適應力和應變力衰退,但又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的狀態。造成亞健康的原因有:①過度疲勞造成的腦力、體力透支;②不正常且欠合理的三餐飲食;③人體的自然衰老或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時期。
美麗的容貌肌膚少不了膳食營養的嗬護培育,否則極易過早衰敗變形。但是再好的護膚品,也無法消除人的麵黃肌瘦,再好的化妝品也難掩滿臉的疲憊倦容。正如中國傳統醫學所言:“七分內調,三分外養”,隻有從改善營養、改良肌膚賴以生長發育的體內環境著手,才能真正地美化肌膚,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在漢語中,“營”是指謀求,“養”則是養身或養生的意思。人體的皮膚、身材、頭發、牙齒、指甲等健康都需要一日三餐的科學飲食營養。營養是指人體攝取食物後,在體內消化吸收並利用其中的營養素以維持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處於健康狀態的全部過程。營養素是指能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它包含有糖類、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和對美膚健體不可缺少的膳食纖維。健康的人體至少需要有40多種營養素,其中,包括八種必需氨基酸、兩種必需脂肪酸、十四種維生素、六種大量元素、八種微量元素、一種糖類和水,且存在於日常的各類食物之中。食品則是各類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藥品。
美容首先是“容”,其次才是“美”。“容”包括臉、儀態和修飾三種意思。“美”則具有形容詞和動詞的兩層含義。前者表明的是美容的結果和目的,是美麗和好看;後者則表明的是美容的過程,即美化與改變。因此,美容是一種改變原有的不良行為和麵部疾病,使之成為文明的、高素質的、具有可以被人接受的外觀形象的活動和過程,或為達到此目的而使用的產品和方法。
美容營養學則是以營養學為基礎,通過製定健康平衡的膳食,預防、治療因機體營養素缺乏或過剩所致的症狀及與美容相關的疾病;合理利用美容食物或膳食內服或外用,由內而外達到美容美發、減肥塑身、美膚健體、延衰駐顏,維護人體整體美,增進人的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質量的應用科學。這是從人體的美容角度來研究食物、營養與美容保健的關係,研究人體營養規律及其改善措施的一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