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美國多光譜熱成像軍用偵察衛星太空偵察
偵察衛星
假定我們能展開翅膀,飛到地球表麵上空120公裏以上,看看太空中有些什麼?我們準能看到:
每天不知有多少顆人造的星星匆匆地過來,又匆匆地過去。你要是知道它們在做什麼,一個說:偵察!再一個,還是說:偵察!原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些軍用的偵察衛星。許多是美國的,有一些是俄羅斯的,其他國家的很少很少。它們偵察、拍照,在做著特務、間諜的事情,我們常稱它們間諜衛星。
不要小看了偵察衛星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1973年10月的阿以戰爭,也叫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方麵不能打敗以色列,其中的原因就同偵察衛星有關。
在這以前中東已經打過3次仗。第3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去了好些阿拉伯土地,包括西奈半島、加沙地區、戈蘭高地和約旦河以西共有6.8萬多平方公裏。埃及和敘利亞當然想收複失地。他們整整準備了6年的時間。
到1973年,埃、敘兩國軍隊共有47萬多人,坦克3300多輛,飛機880架。以色列共有軍隊11.5萬人,坦克1700輛,飛機360架。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在以色列贖罪日——10月6日,敘利亞和埃及從兩個方向,突然向以色列發起進攻。開始兩天比較順利。敘利亞軍隊前進了10~15公裏。埃及軍隊越過蘇伊士運河的有兩個集團軍,9日這天,還殲滅了以色列軍隊的第190旅,俘獲了這個旅的旅長。
但是情況很快朝有利於以色列的方麵變去。
先是敘利亞方向,以色列軍隊轉入反攻,8日晚逼使敘軍退到開始進攻的地方,10日晚切斷了約旦首都安曼通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交通,向大馬士革方向推進了10~12公裏。
在埃及方向,以色列反攻得晚。15日以後,才選擇了埃及第2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中間的薄弱部分,渡過大苦湖,進到蘇伊上運河一線。18日渡過運河進入埃軍背後。到21日太陽落山前,以色列軍隊已經占有寬約30公裏、縱深20公裏的地方,有3個裝甲旅和兩個機械化旅站穩腳跟,向前進攻。23日下午,以軍逼近埃及城市蘇伊士。25日,正麵擴大到寬100公裏、縱深30公裏。埃及軍隊腹背受敵,處境十分困難,不得不提出停火。10月24日和25日,敘以和埃以間都停止了戰鬥。5年以後,1979年3月26日,埃及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條約,兩國之間宣告戰爭狀態結束。
1973年10月阿以間的這場戰爭,許多國家的軍方領導人、政治家、學者對它都有許多評論,但是有一點他們都忽略了,那就是以色列怎麼那麼準確地知道埃及軍隊的薄弱部分,一舉突破,使得戰局急轉直下?
當然,這不是被忽略,而是誰也不知道其中的奧妙。直到許多年以後,這個秘密才被透露出來。原來美國通過衛星偵察,發現埃及兩個集團軍之間有薄弱部,把這個情報提供給了以色列。以色列軍隊化裝偷渡,切斷埃及軍隊聯絡,造成埃軍被動。
從70年代以來,世界上發生的大的武裝衝突,不管同美國和蘇聯有關無關,它們都發射衛星偵察、監視。當時已有衛星在太空的,就調整衛星軌道姿態,下降或上升到適當高度偵察。戰爭就像一部機器,軍用衛星已經成了戰爭機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現在,太空中不但有衛星,還有載人飛船、空間站、宇宙探測器。衛星不僅可以用火箭發射,還可以用航天飛機帶到空間釋放。發射的衛星有繞地球轉的,以研究探測地球上的事情為主;還有越出地球範圍走向火星、木星,專門研究探測太陽係其他行星情形的。衛星會不會有朝一日飛向太陽係之外甚至銀河係之外呢?這個可能不是沒有的。
軍用航天器
人造衛星有民用和軍用的分別。90年代初的統計,全世界30多年裏,已經發射成功的航天器有3824個,其中美蘇的軍用衛星有2566個。當然衛星都有壽命,最長的幾年,最短的隻存在幾天。所以同時在天空中的衛星不會有幾百個幾千個。許多民用衛星和科學衛星,也為一定的軍事目的服務。
比如氣象衛星、通信衛星,民用和軍用是很難劃分清楚的。因為研究氣候、溝通民間聯絡用得到它,軍事上也一樣用得著它。和平利用宇宙空間同利用宇宙空間為打仗之用,其間不像白和黑的區別那樣一清二楚。所以如果把這類衛星加上,世界發射的航天器中,大約3/4是用於軍事目的。
各衛星的結構、控製溫度、姿態、程序、天線和發射手段大致一樣,不同的是衛星的專用係統。衛星的任務不同,設計和裝備也就不同。
軍事衛星有許多種,包括:
軍事通信衛星,能為陸上基地、海上軍艦和空中飛機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保障指揮順暢;
軍事導航衛星,能給水麵艦艇和水下潛艇導航,還能為高速飛行的飛機、導彈以及地麵部隊提供精確的定位數據;
軍事測地衛星,能夠精確地測出各種需要打擊的目標的地理位置,提高導彈等武器的命中率;
軍事氣象衛星,提供比較準確的氣象數據以提高全球或局部地區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為製定作戰計劃提供依據,等等。
軍用衛星中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各種軍事偵察衛星。
中國古代兵法中有句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是說熟悉自己和熟悉敵方的一切,那麼打仗就百戰百勝。所以,依靠偵察獲取情報,是戰爭準備中的重要環節。
為了得到敵方的一切情報,古今中外軍事首腦及其參謀部門真是絞盡了腦汁,使盡了各種手段。常用的就是派遣和網羅特務、間諜,盜竊、偷聽各種軍事機密,用人、信鴿、無線電報等密報回來。
但是,靠這樣的偵察手段是很不夠的。
你知道敵方導彈的發射井都設在哪裏嗎?你知道敵方部隊在何時何地集結嗎?你知道敵方的飛機、坦克都藏在什麼地方又已經運到哪裏去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去人,也沒有那麼多特務間諜可派。中國通俗的有點兒荒誕的小說《封神榜》中寫了一個“千裏眼”,觀看千裏之外發生的事情如在眼前一般。還寫了一個“土行孫”,可以從這裏鑽進土裏,又從那裏鑽出土來。如果有這麼一雙千裏眼和鑽地的本事,要看哪裏就看哪裏,想去哪裏就去哪裏該有多好啊!
當代的軍事偵察衛星,可以稱得上是一雙真正的千裏眼。
①它速度快。快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是近地軌道上的偵察衛星,每秒鍾大約飛七八公裏,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繞地球一圈。這種偵察衛星速度比火車、汽車快幾百倍,比起超音速飛機也得快十幾倍或二十幾倍。打個比方。從北京出發,到天津隻要半分鍾,到上海三分鍾,到拉薩五分鍾也就夠了。不但偵察及時,而且保證有連續性。一般長壽的偵察衛星,在空中可以停留兩年以上,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偵察到目標連續不斷的變化情況。
②範圍廣闊。飛機和衛星作比較,同樣都是20°的視角,從3000米高度的飛機上能看到地麵1平方公裏的範圍,從300公裏高空的衛星上看地 麵,就可以看到1萬平方公裏,看到的範圍相差萬倍以上。有人作過計算,說在高空飛機上把我國拍攝一遍,需要拍100萬張照片,用10年的時間;如果用衛星拍攝,隻需拍800多張照片,花不了幾天的時間。
③受限製少。要是在對方地麵上拍軍事目標的照片,對方一定會把你抓起來問罪。你到我空中來照相也不行,侵犯領空主權,飛機也會被打掉。天上衛星誰能管得著它呢?它有超越國境的自由,而無侵犯領空的麻煩。高山、大海、荒漠戈壁、茂密森林,人無法到達的地方,都阻擋不了衛星去偵察。
照這樣說,軍用偵察衛星就沒有缺陷和不足的地方了嗎?當然不是。世上沒有哪一樣事物會是十全十美的,衛星也一樣。